汪晓媛
通过对87名本大中专护生带教管理,总结合理施教经验,满足教学需要.结果此带教学生管理具有一定管理方法可采用.
作者:吴端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在我科留观室推行的健康教育中,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也有反馈的方法进行,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作者:郭华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肺心病病人的健康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达到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方法:对92例肺心病病人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健康教育程序后,病人对所患疾病健康知识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建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了自我保健的能力.结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程序,能有效提高肺心病病人的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英;黎贵湘;陈本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复杂和激烈,这不仅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对医院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孙健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受年龄、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病程、疾病分期、有无并发症的影响.结论: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缓解他们焦虑抑郁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顾亚芳;陈利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在护理精神病患者的过程中,运用心理、言语、行为三种训练方法,为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护理.可提高患者心理应激能力,促进康复的速度.方法:采用个体护理和集体护理两种不同的方式.结果:通过实践三种方法在临床护理中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结论:通过运用此三种方法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作者:曹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住院白血病患儿父母焦虑状况.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调查30例住院白血病患儿的父亲和母亲焦虑状况.结果:住院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状态焦虑(SAI)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中来自农村的患儿父母SAI得分高于来自城镇的父母,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SAI得分高于中专及以上的父母,母亲的SAI得分高于父亲.住院白血病患儿父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上应充分评估父母的焦虑状况,根据其不同情况给予全面的支持和照顾.
作者:王雪梅;赵秀芳;辛学琼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在手术室,乙肝的传播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体液、血液进入机体,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流入肝脏和其他脏器、如胰腺、胆囊、肾上腺基底膜、血管、皮肤、骨髓及血细胞等,并在部分组织细胞内复制.HBV虽能在肝细胞内复制,但乙肝病毒的组成损伤并非是HBV复制的结果,而是机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所致.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感染HBV后转归亦各异.也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传染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血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急症手术的病例时而发生.由于该类病人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危重,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则变化迅速,有很强的传染性等临床特点,所以在救治及护理此类患者的过程中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护人员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做出诊断,及时施救,减少死亡发生.同时,在抢救护理该类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好工作人员及其他患者、周围环境不被乙肝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
作者:汪玉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外科是我县早开展胆系疾病腹腔镜手术的科室,几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以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系、阑尾、及妇科多范围疾病的腹腔镜治疗中心,并研制了以理气运肠为基本方的中药系列制剂,以解决腹腔镜术后病人主要不适腹胀的效果远优于西药对照组,通过了市级科研立项.
作者:蔡冬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许多医院相继开展,我院自1995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在此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作者:吴凡琦;郑颖健;蒋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肺栓塞(P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的为肺血栓栓塞(PER),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和手术治疗.抗凝治疗是PER基本的治疗方法,掌握PER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PER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玉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对我国营养科学的发展史和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评价,并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作者:柏玛丽;顾勤芬;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危.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对消毒供应室的达标要求,我院加强了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以新的标准为目标,从基础抓起,加大投入,领导重视,齐抓专管,加强质量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重视人员培训,使供应室的工作达到了标准要求,保证了医疗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黄丽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5月-2005年5月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2例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2例均临床治愈.结论:能严格掌握适应症,慎重选择病例,积极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及时辅检、输血和手术条件保障,非手术治疗在部分外伤性脾破裂病例中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曹政;陈贤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剖宫产产妇由于平卧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腰酸背疼,感觉不舒服,为此,我们于2005年7月-2005年2月对20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活动进行观察,旨在探讨产妇术后的感染、腹胀、静脉栓塞、泌乳量,从而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增加母乳喂养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明莺;仇晓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传统的颅外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时间长,损伤大,术后病死率高.我院自2003年10月开始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满意的疗效,而术后护理在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自2005年2月-2006年6月行微创钻孔引流术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汪晓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当临床急诊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穿刺成功率大于静脉穿刺时,行动脉-动脉穿刺血液透析同样为一种快捷建立血液通路的好方法.其血液透析效果良好,病人无不适反应.
作者:刘杨保;丁品荣;邱先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疼痛是手术病人常见的症状,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如何有效地治疗和控制术后疼痛,它将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尤其是护士对影响术后疼痛因素要有充分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护理与治疗病人.
作者:谢萍;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通过对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在疾病发展不同时期实施的心理护理,认为:糖尿病患儿的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持续性,体现个体化、人性化,从而帮助患儿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与疾病作斗争,有利于疾病的有效控制.
作者:李书华;杨水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传统的多浆膜腔积液常需反复穿刺抽液,易致损伤等并发症,我院自2004年11月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25例多浆膜腔积液病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甄玉嫦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