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护理中高风险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邹芳铭

关键词:产科, 护理, 高风险原因, 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根据2004-2005年护理缺陷事件,分析产科护理中造成高风险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增强产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防止纠纷的发生.方法:针对产科工作中高风险的护理行为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完善和修订安全管理制度.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结论:完善了产科安全管理制度,大大降低了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杜绝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能否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病情进展,是防止心肌梗塞的关键所在.因此,配合治疗,对心绞痛的观察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我科2002年5日-2002年12日收治了96例心绞痛患者,经严密观察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作者:赵迎芬;邓卫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浅谈护士长护理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基层和直接的领导者,是护理管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实施者,其管理思路与方法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对终实现护理管理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晓华;夏江琳;雷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肾移植术后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精神障碍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1例发生精神障碍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术后用药、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与同期105例精神活动正常的患者作比较.结果:年龄大、肌酐水平下降快及并发症的病人均在术后有发生精神障碍的倾向(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精神障碍是多因素所致,应加强老年护理,合适的心理调控,定期检测相关指标,积极防治并发症,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向泗雍;张文燕;程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700例

    本文旨在探讨左氧氟沙星胶囊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症状较重的重症患者直接收入院治疗,所选患者均对喹诺酮类药物无过敏,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上,无癫痫史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无肾功能不全病史,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除外.

    作者:李先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营养素与国民身体素质

    对我国营养科学的发展史和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评价,并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作者:柏玛丽;顾勤芬;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CT增强扫描病人的健康教育

    通过对1296例增强病人现存心理需求的分析,护士进入特殊角色,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使接受健康教育率达到100%.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为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窦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TUVP术后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减少减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60例TUVP病人并发症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预防及护理.结果:促进病人短时间恢复,缩短住院日.结论:对TUVP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可以减少减轻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润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住院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状态焦虑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白血病患儿父母焦虑状况.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调查30例住院白血病患儿的父亲和母亲焦虑状况.结果:住院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状态焦虑(SAI)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中来自农村的患儿父母SAI得分高于来自城镇的父母,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SAI得分高于中专及以上的父母,母亲的SAI得分高于父亲.住院白血病患儿父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上应充分评估父母的焦虑状况,根据其不同情况给予全面的支持和照顾.

    作者:王雪梅;赵秀芳;辛学琼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全髋置换术主要用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疾病等,人工髋关节代替原有的疾病关节,重新获得关节功能,越来越被患者和医生接受.

    作者:杨义;解永林;赵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药物流产的中医调护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中医调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5月,406例药物流产,35例药物流产不全清宫的资料.结果:药物流产不全的主要原因:宫缩乏力、药物的副反应.影响药物流产不全的因素:蜕膜及瘀血残留.结论:重视流产后的中医调护.

    作者:容丽瑜;吴小琼;胡晓霞;赵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恶性淋巴瘤治疗与康复心理护理1例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已由一门交叉边缘学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日益显示着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黄石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新生儿两种不同采血方式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儿科病人尤其是新生儿,采集血标本是比较困难和麻烦的.近几年国内对新生儿血标本的采集已开始选择桡动脉,因为损伤较小,易于操作,成功率高.

    作者:奚玉秀;邹佶;汤莹;诸荣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痛苦小,对血管刺激性弱,并可随血管走行弯曲,便于肢体活动,不易脱出血管,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患者对静脉穿刺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现对我科近期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艳书;李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实习护生心理压力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未来的心理护理主体-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沈永兰;施贵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护理工作为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能为解除病人痛苦,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华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例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骨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是由于外伤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迅速缺血、坏死.若不及时处理和诊断,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和坏疽,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吕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5例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护理体会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是常见而又复杂的问题,常表现为急性闭塞或心绞痛复发.本文报告了5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病人的护理体会:①术前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3天使用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急诊行支架置入术者立即给予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嚼服;②术中护理:术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选择合适的球囊和支架;③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吸烟患者嘱其戒烟;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坚持降压、降脂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做好出院指导,定期门诊随访.

    作者:石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血液免疫内科护理中的运用

    健康教育做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对于内科疾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过程中尤其重要,因为内科疾病大部分是终生性的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与护理,在这里笔者就自身实习以及工作的这段时间中对健康教育的心得与理解做如下综述.

    作者:朱春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一株高耐药菌株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分析与体会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医院职工、就诊病人、探视者或陪住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性疾病.医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院管理的一大重要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医院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更增强了感染的机会,随着新的抗菌素不断问世,再加上临床医师和个体诊所医师不按照抗菌素的使用原则,滥用抗菌素,导致细菌的耐药率不断增高.本文就此1例切口感染长达2月之久伤口无法愈合作为报道.

    作者:邓金清;王玲;吴水芝;陈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乙肝并消化道大出血术中护理与消毒隔离

    在手术室,乙肝的传播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体液、血液进入机体,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流入肝脏和其他脏器、如胰腺、胆囊、肾上腺基底膜、血管、皮肤、骨髓及血细胞等,并在部分组织细胞内复制.HBV虽能在肝细胞内复制,但乙肝病毒的组成损伤并非是HBV复制的结果,而是机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所致.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感染HBV后转归亦各异.也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传染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血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急症手术的病例时而发生.由于该类病人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危重,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则变化迅速,有很强的传染性等临床特点,所以在救治及护理此类患者的过程中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护人员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做出诊断,及时施救,减少死亡发生.同时,在抢救护理该类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好工作人员及其他患者、周围环境不被乙肝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

    作者:汪玉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主管:

主办: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