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张青青

关键词:持续护理, 心内科护理,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中实施持续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心内科住院的160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 80 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 80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7.5%,对照组为6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出现几率以及护理事故出现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护理操作中实施持续护理能够保证护理措施的科学性,通过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出现几率,同时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机制探讨

    神经外科麻醉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重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手术疗效,还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心理负担.因此,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以采取有效对策进行防治处理,便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石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电子胃镜护理体会

    电子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诊段和治疗中应用广泛的一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电子胃镜检查常对患者其生理和心理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现将我院近2年来尝试通过实施全程护理方法对122例电子胃镜检查患者进行于预的效果研究总结如下,以指导胃镜护理临床实践.

    作者:李晨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及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51例早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进行放化疗.结果:发生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29.41%.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腹部伤口愈合不佳、淋巴囊肿,发生率分别为11.76%、9.80%、5.88%.结论:熟悉盆腔解剖,提高手术熟练程度,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护理,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前兆表现,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晓梅;林淑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OSCE的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建立有中医特色的OSCE模式在评价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护理大专生和本科生临床能力中的应用.方法 结合文献研究法与德尔菲法,建立有中医特色的OSCE模式,并选取87名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护理大专生和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实习结束前组织OSCE测评,对考试成绩、考试难度进行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护生对OSCE考试总体设计和考核效果的评价.结果 OSCE考试总体平均成绩为77.20±5.08,总体难度系数0.76,整体难度适中.护生对于本次OSCE的设计和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有中医特色的OSCE模式可客观全面反映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护理大专生和本科生临床能力,可为护生综合能力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杨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甲状腺结节综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结节综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一组和二组,每组人数各40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一组的治疗方法是服用西药甲状腺素片,二组的治疗方法是在使用甲状腺素片的基础上,加上中成药夏枯草.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分析两者的疗效.结果:一组中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不良反应要比二组人数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用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应该在临床治疗当中加以推广.

    作者:李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腰椎管狭窄症的有限减压和广泛减压的选择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在有手术减压指征的前提下,在减压范围方面,进行有限减压和广泛减压的选择.[方法] 2002年至2013年12年间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49例; 其中采用椎板间节段开窗减压术(有限减压组),包括 1. 腰椎间盘镜单节段减压术治疗103例 2.腰椎间盘镜双节段减压术治疗18例 3.单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116例 4.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16例 5.多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11例 全椎板切除减压(广泛减压组)包括 1.单节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52例. 2.多节段全椎板(2个以上)切除减压术治疗13例(广泛减压组). 随访76例(其中有限减压组51例,广泛减压组25例),平均随访5年. [结果]有限减压组残留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活动性腰痛2例(3.9%),腿痛2例(3.9%),间歇性跛行1例(1.9%). 广泛减压组残留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活动性腰痛1例(4.0%),腿痛1例(4.0%),间歇性跛行1例(4.0%). [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有限减压与广泛减压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在病人术后残留腰疼、腿痛、间歇性跛行的比例相近.

    作者:张岩萍;武首先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 60 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 Cobb 角、中部高度丢失率、前缘高度丢失率、VAS 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结果:患者术后Cobb角、中部高度丢失率、前缘高度丢失率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矫正Cobb角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传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亢疗效观察

    目的 统计分析甲亢患者经过甲巯咪唑长期治疗后各项身体指标,通过甲巯咪唑长期治疗法与甲巯咪唑常规治疗法的疗效比较,总结甲巯咪唑长期治疗法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中推广甲巯咪唑长期治疗法.方法 通过抽样调查法,随机抽选了本院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间的甲亢患者,再定向选择了其中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采用甲巯咪唑长期治疗法,参照组采用甲巯咪唑常规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与治疗后各项指标,评估甲巯咪唑长期治疗法的疗效.结果 通过比较患者T3、T4、TSH、TPOAb、TGAb、TR-Ab等指标,可以确定甲巯咪唑长期治疗法的疗效更好,患者复发的概率更小,两组的均方差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巯咪唑长期治疗法比甲巯咪唑常规治疗法在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更好,甲亢患者复发的几率更小.本文旨在深入的对比分析甲巯咪唑长期治疗法与甲巯咪唑常规治疗法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下面是本文的具体调研内容.

    作者:傅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医学信息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医学信息标准化建设是世界各国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对医学信息的全面改革步伐也得到了加强,这为我国在这一层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本文主要就医学信息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索医学信息标准化建设的优化策略,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刘海虎;白青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两种心理干预方法对胆囊切除病人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对两种心理干预方法对胆囊切除病人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100例病人,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对两组病人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术前焦虑值与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的术前肠道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术前血压与心率的降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胆囊切除病人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情况,临床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乐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配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综合护理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将我院64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2例,同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终止血时间及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5.5±6.6)min vs (71.1±10.3)min显著较低(P<0.05),出血停止时间(5.1±2.0)d vs 对照组(8.3±3.9)d显著较短(P<0.05);观察组术后总发生率为12.5%vs对照组37.5%,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性护理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肝癌接入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患者不良反映下降明显,生活质量提高显著.结论:干预护理可以减少肝癌患者的术后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亚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的辅助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其抑郁状况(42.12±1.85)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92.13±0.75)分和治疗总有效率(90.00%)显著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吴君;张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8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并会归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状况,经过药物和手术治疗,56例康复,30例有效,2例无效.结论 临床及时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进行诊断,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措施,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机率.

    作者:赵金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实施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84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实施手术的患者,对其静脉血栓的预防过程中实施了主动被动功能锻炼、保持静脉血回流通畅、重要熏蒸以及药物预防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研究,只有4例患者出现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4.76%.其中4例患者在膝关节水平以下出现肿胀,考虑为股浅静脉血栓,4例在大腿中部以下出现患肢肿胀,考虑为股静脉血栓形成.4例患者经过抗凝、溶栓治疗后疼痛症状及下肢肿胀情况基本消失,未见有表浅静脉曲张.结论: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对这类患者进行认真观察,做好评估,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出现几率.

    作者:徐丽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阻断HH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Gli-1转录的特异性阻断剂GANT-61对胶质瘤细胞作用效果.方法:用GANT-61处理血清培养分化状态的BGSCs,用DMSO做对照组.观察对裸鼠致瘤能力是否改变.结果:GANT-61阻断后能明显抑制Gli-1的转录活性,细胞活性受抑制,丧失致瘤能力.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GANT-61能通过抑制Gli-1的转录活性而阻断HH信号通路,丧失致瘤能力 .

    作者:范菁;马力;刘伟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加味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肠胃炎7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加味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肠胃炎患者的路径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 74 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 37 例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藿香正气丸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观察组3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实中,应用加味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肠胃炎患者,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显著强化患者预后,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谭明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析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

    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 46 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实施常规血液检验,对比两组受检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 4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46名健康者(P<0.05);而MCH水平和MCV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血常规检查中筛查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平均红细胞体积能够有效鉴别和诊断缺血性贫血患者,且操作简易,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临床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武洪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美罗培南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将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67例根据治疗用药不同分为两组,A组33例采用常规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联合万古霉素治疗,B组34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治疗,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各指标.结果: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且B组治疗后脑脊液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在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郑维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耳鼻喉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耳鼻喉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耳鼻喉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第一、三、五、七天时的疼痛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在护理干预后第三、五、七天的疼痛评分与干预后第一天比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病人的第五、七天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第五、七天疼的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满意度(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耳鼻喉手术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