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杰
本文探讨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针对34 例高龄胃癌患者均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表明34 例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经术后护理后,其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 23.53%(8 例),护理满意度高.说明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后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洪妍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小肠瘘的疗效,并总结小肠瘘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确诊的70例小肠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A组(17例)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液+胰岛素直接加入;B组(18例)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液+胰岛素静脉泵入;C组(17例)给予中心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液+胰岛素直接加入;D组(18例)给予中心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液+胰岛素静脉泵入.对比观察4组不同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及胰岛素输注方式在营养液输注前1h、输注后1h、4h、12h及输注完毕后2h的各时段所测血糖水平变化.结果:C、D组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低于A、B组.D组输注后4h与1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经中心静脉途径输注全合一肠外营养液的同时静脉泵入胰岛素能有效的维持血糖水平.
作者:陈瑞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时代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舒适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一门精心的护理艺术,心理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从2009年12月起,我科把心理舒适护理的模式与手术室整体护理相结合,运用于手术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仅将心理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术患者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高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奥氮平是一种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是噻吩苯并二嗪衍生物,本文主要总结了奥氮平在作用机理、适应症、不良反应和合成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张莉娇;吴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湿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名湿性放射性皮炎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干预的方式,而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照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湿性放射性皮炎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诊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湿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作者:喻利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手术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而后分析患者在心律失常情况与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在心律失常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2.5%,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会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连续全胃肠外营养对复合外伤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输注肠外营养的非糖尿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经双腔中心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液,同时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同时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统计两组不同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及胰岛素输注方式在营养液输注前1h、输注后1h、4h、12 h及输注完毕后2h的各时段所测血糖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不同时间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全胃肠外营养连续治疗时,血糖波动较小,同时采用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能有效地维持血糖水平.
作者:李少荣;王军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对急诊危重患者,观察抢救过程中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9月-2015年09月急诊危重患者102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急诊危重患者的随机分组.分别选择A1组(观察组 51例)以及A2组(对照组 51例)表示两组急诊危重患者的组别名称.A1组:选择全程护理方法;A2组:选择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诊危重患者完成临床护理后,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急诊危重患者表现为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针对急诊危重患者,临床实施抢救过程中有效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终能够将患者临床满意程度显著提高,从而为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抢救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朱文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妇科手术患者采用体感音乐护理后焦虑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术后3d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视觉模拟焦虑评分(VAS)等相关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心率以及收缩压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以及V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3d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等指标对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帮助患者安然渡过手术,但并不会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杨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和紫杉醇联合洛铂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 月~2013 年1 月收治入院的经确诊的小细胞肺癌共69例患者,均为放化疗后进展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 组(32例)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洛铂二线治疗,B 组(37例)采用紫杉醇联合洛铂二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毒性发生情况.结果:69 例患者全部完成化疗,均可评价.A 组有效率为65.6% , 其中CR 21.8% (7/32),B 组有效率为45.9%,其中CR 16.2%(6/3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均高于B 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 A 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 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难治性小细胞肺癌均有显著效果,毒副反应少.
作者:彭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1胆囊积气综合征该病是产气菌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的少见的胆囊炎,预后不良,死亡率为15%,有报道分析164例气肿性胆囊炎病例,发现坏疽的发生率是20%,胆囊坏疽及穿孔的发生率比急性胆囊炎高30倍,该病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其临床表现可迅速恶化,患者病情进展较快,有明显的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多数病例影像及B超难以确诊,是内科少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而该病所表现的特点正如中医学少阳未解,邪入阳明,阳明热结,气机受阻,浊气壅滞,腑气不通之证.若能诊断明确,探明病机,适时运用承气汤加减,定收奇效.
作者:夏东胜;周国栋;魏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管饲膳食的护理有效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患者出院前,观察其营养改善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管饲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营养改善情况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对照组患者为16.67%,观察组患者为3.3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季月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在我国的医疗方面人们的自我保护认知随着高新技术的运用而逐渐的加强.然而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我国在临床护理中的法律纠纷逐年增加,医疗护理承受的风险也在增大.护士这个职业比较的特殊,这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相对风险较高的行业,尤其对于刚进入医院的护士,由于他们的年纪较小、同时实践经验少,是护理行业中风险高发的人群.本文为降低护士在护理中的风险,针对护理风险认知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李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医学人性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进行处理改进.方法 选取医学专业的18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性分析研究的方式对其人性化教育的资料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结果 2013级医学生与2014级医学生在处理前后组间人性化素养问卷评分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两个级的医学生人性化素养问卷得分在处理前后组内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 医学人性化教育中医学生的人性化素养较低,针对性处理后可有效改进教学效果,保证学生人性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杨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对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64例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评估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表现.结果:干预后患者家属健康知识丰富率、保健行为规范率、护理满意度均要显著高于干预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鼾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指标.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1例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检验结果.结果:早期16例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全部治愈,15例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中有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0.00%;HBV感染、EBV感染、CMV感染、立克次氏体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是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结论:及早对患者进行确诊后给予有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斯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妇科宫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 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妇科宫腔镜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3.3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宫腔镜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兴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匹多莫德辅助治疗为观察组56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每年发病次数.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 x 2=12.01,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每年发病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匹多莫德是防治小儿RRTIs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冬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川芎嗪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份收治的7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实验组中,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7.1%,而对照组仅为85.7%,实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川芎嗪对于早期脑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在我国早期脑梗死患者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对慢性乙肝病患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乙肝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教育组,每组均为39例.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对教育组病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教育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乙肝病患实施健康教育可帮助提升病患对于所患疾病的科学认识度,增强护理质量,为病患带去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邓兆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