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陈会萍

关键词:护理干预, 食管癌, 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手术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而后分析患者在心律失常情况与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在心律失常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2.5%,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升护理满意度.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诊断显示分析

    探讨高分辨CT对引起肺部囊性空腔的三种疾病(即肺嗜酸性肉芽肿,肺淋巴管肌瘤病和肺气肿)的诊断价值.三种疾病中,仅肺气肿的空腔无可见的囊壁.所有的淋巴管肌瘤病例患者肺实质内均未见结节,而大多数肺嗜酸性肉芽肿的肺实质内均可见结节.高分辨CT检查对诊断肺嗜酸性肉芽肿、肺淋巴管肌瘤病及肺气肿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文双;刘丽梅;高淑焕;吴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泌尿结石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并研究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泌尿结石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泌尿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80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行二次碎石和三次碎石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行二次碎石和三次碎石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泌尿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泌尿结石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陈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蔗糖铁联合促红素治疗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静脉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素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血液净化室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23例,给予静脉滴注蔗糖铁,100mg/次,每周2次,直至补完总铁量,改成维持治疗,每两周1次,100mg/次,同时静脉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抽血检查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结果 治疗后4、8、12周上述观察指标均有明显的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周差异更显著.结论 蔗糖铁联合促红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有效、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周忠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

    分析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强调应加强护理安全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作者:张文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科输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分析

    目的 观察并探讨儿科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300例儿科输液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护理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护理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患儿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组满意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结论 在儿科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规范护理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推动作用.

    作者:李淑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研究治疗中风进展

    一般认为PSD是脑部病变直接作用的结果,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作为应激因素促使抑郁症发生,多数学者认为内外因素综合作导致抑郁症的发生.目前PS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存在2种学说,一为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即PSD的发病可能与大脑损害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之间的平衡失调及其通路破坏有关,因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HT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下部、基底神经节到达放射冠区,由前向后末端终止于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域内的5-HT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且前部损害较后部损害的脑卒中患者抑郁症严重.二为反应性机制学说,即家庭、社会、生理等多种影响因素导致病后生理、心理平衡失调而导致反应性抑郁状态.PSD发生率高时并非在卒中的急性期,支持此观点.

    作者:张耀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一次性根充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一次性根充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根充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根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疼痛评分和长期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天后,疼痛评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治疗成功率为95%,略高于对照组的92.19%,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充治疗急性牙髓炎,治疗效果略高于传统根充法,但是能够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同时降低感染几率,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景山;陈万椿;李雪秋;赵经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妇科宫腔镜治疗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妇科宫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 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妇科宫腔镜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3.3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宫腔镜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兴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自然分娩率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并分析对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改善情况.方法:筛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入院待产的初产妇524例,在了解产妇的自我意愿后将其分为了实验组210例和对照组314例,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临床产前知识教育,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情况以及产程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的比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产妇,且产程中的配合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相比较,两组产妇之间有显著差异,表明本次统计试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妇产前实施有效的助产士产前教育,能更好的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信心,并促进产妇的产程配合,并有效的完成其主动性配合,对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极大促进作用,在临床分娩护理中,可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马慧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以及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对比观察上述三种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或经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p<0.05).结论:在妇科急腹症患者诊断中,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高,漏诊率低,且无创伤,操作简便,能够结合临床资料快速作出准确的判断,提高了临床诊断的价值.

    作者:张华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用于ABO正反定型的红细胞的制备和检测

    在红细胞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系统发现早,应用广,与临床输血关系密切,重要,其次是RH系统. 所以红细胞ABO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可能非常的剧烈,而且病人样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血型的检测错误,所以必须采取正反定型进一步测定血型和相互验证,以提高血型检测的正确性,确保红细胞输血安全. 使用红细胞稀释液保存压积红细胞可以更好的保存压积红细胞,使得压积红细胞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稳定,增加长距离运输的可行性,也方便临床检验科使用,更好的配合我们RhD血型定型试剂卡使用的方便性.苏大赛尔公司生产的ABO、RhD血型检测试剂卡配套使用ABO红反定型细胞要求浓度在1%,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红细胞浓度均在3%左右,临床上通常使用生理盐水稀释,无法长期保存,需每次在使用时配置,使用不便,本产品的研发,可以将红细胞浓度稀释,并且保存期延长至2个月以上,不仅解决了红细胞浓度问题,也使得临床操作简单方便.该产品不仅自身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而且作为血型卡的配套产品,增强了血型卡的可操作性,推动血型卡的销量.

    作者:陶庭磊;钱礼顺;纪耀勇;张锦程;朱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31例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指标.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1例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检验结果.结果:早期16例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全部治愈,15例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中有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0.00%;HBV感染、EBV感染、CMV感染、立克次氏体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是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结论:及早对患者进行确诊后给予有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斯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奥氮平的研究进展

    奥氮平是一种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是噻吩苯并二嗪衍生物,本文主要总结了奥氮平在作用机理、适应症、不良反应和合成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张莉娇;吴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儿科临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分析儿科输液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路径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160例住院输液治疗患儿作为护理服务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主动配合率、穿刺成功率、哭闹情况等指标差异.结果 输液期间,观察组患儿哭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且1次穿刺成功率及主动配合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输液过程中,针对性给予患儿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增加患儿护理配合度,强化1次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理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术患者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舒适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一门精心的护理艺术,心理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从2009年12月起,我科把心理舒适护理的模式与手术室整体护理相结合,运用于手术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仅将心理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术患者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高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例腹腔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腹腔和盆腔内的高恶性肿瘤.是近十年才被认识的罕见高度恶性肿瘤.1989年Gerald和Rosail首次报道本病,并于1991年正式命名.DSRCT恶性度高,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多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于?.

    作者: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分泌早期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长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泌早期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长期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7月到2010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分泌早期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结果显示3例患者治疗后无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中度疼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重度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泌早期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中长期用药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可推广运用.

    作者:郑粉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试析社会药剂师与临床合理用药

    药剂师的主要职责描述如下: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参与查房和会诊,参与危重病人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这从中揭示了临床药师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关系.

    作者:吴筱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骨科病房安全管理中运用品管圈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安全管理中运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骨科病房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病房管理,观察组运用品管圈管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3.33%,对照为7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病房安全管理中运用品管圈管理有效的提升护理管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周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手术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而后分析患者在心律失常情况与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在心律失常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2.5%,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会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