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理念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临燕

关键词:舒适护理, 甲状腺癌,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理念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以期为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甲状腺癌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满意度.结果 同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健康感觉等六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理念的应用能够明显减轻甲状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医患关系的改善.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以提高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加大实践技能训练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当前临床实习的主要因素,提出建立临床技能训练综合实验中心、启用标准化病人、推行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调整临床实习时间、采用分层管理等办法,从而加强医学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李玉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下呼吸道感染采用不同抗生素方案治疗药学探析

    目的 比较不同抗生素方案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药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对四组患者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钠抗生素方案进行治疗,比较四个小组的治疗效果和平均用药花费情况.结果 四个小组治疗后在总显效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D组在治疗期间的用药花费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钠这两种抗生素方案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优于阿奇霉素和头孢唑肟钠这两种抗生素方案,而且治疗费用更低,更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方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这两种抗生素方案.

    作者:曹海澄;王令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住院医疗费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住院医疗费用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确保病人住院费用的准确性.方法 对我院201 5年住院费用的22,033份审核资料进行汇总和分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工作中出现失误的环节.结果 审核后发现存在问题的费用资料共137份,占所有的审核病案的0.6%,其中有79份漏计费用,占58.6%,40份多计费,占29.2%;18份错计费,占13.1%.结论 通过加强对医疗费用的重视、规范化医疗费用录入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构建住院医疗费用预警系统、完善基础数据库、构建智能审核系统、建立健全住院费用审核相关法律法规等提高住院医疗费用的准确性.

    作者:牛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苏醒期对患者进行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疗效对比法,将观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进行一般护理和专项护理,常规组只进行一般护理.结果:经过两组护理观察,采用一般护理结合专项护理的实验组在患者的躁动率上只有20.16%比常规组的33.87%明显低很多,两组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苏醒期对患者进行专项护理,不仅对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保障,还能调节患者的心态情绪,减少全麻苏醒躁动的发生,一举两得.是应该被推广且广泛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的.

    作者:梁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提升护理质量

    我国的医疗改革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推进中,现代护理模式逐步取代传统模式,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护理模式下,护士必须改变自己的护理观念,真正的将病人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综合技能,很好的做到自我的心理调节,才能保证好护理质量,获取病人的服务满意度.

    作者:陈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肾盂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盂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临床.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36例肾盂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盂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观察本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和术后引流管取出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34.12±10.1)min、(30.59±2.74) ml、(15.12±1.38)h;本组36例患者,其中显效率72.22%、有效率22.22%、无效率5.56%;于术后4w进行引流管取出,35例患者无结石残留,1例患者发现肾积水.结论:后腹腔镜肾盂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金治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整体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施血液透析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3年4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共61份,将患者依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予以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5.16%.且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及死亡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针对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当选用切实可靠的护理方法,并且重视对患者心理的积极引导,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应当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作者:岳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肠造口护理研究的现状及展望分析

    随着全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接受外科治疗及术后行肠造口的病人随之增加.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新增结肠造口手术,我国每年新增加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约10万人,累计肠造口者达100万人,今后还有增加的趋势.肠造口不但给患者生活带来了不便,而且使患者心理产生了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社会交往;另外,患者对造口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对造口并发症怎样进行正确处理知之甚少,所以如何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肠造口术、掌握造口的基本护理知识和造口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乔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T与MRI成像在初诊食管癌分期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和MRI成像应用于初诊食管癌分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初诊食管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CT和MRI检查,观察患者病理学结果,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食管癌T分期、N分期诊断情况.结果:MRI诊断T1期、T2期灵敏度高于CT诊断,差异显著(P<0.05);MRI诊断N0期、N1期灵敏度高于CT诊断,差异显著(P<0.05);联合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均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应用于食管癌T1期、T2期和N0期、N1期诊断灵敏度高于CT诊断,然而CT联合MRI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

    作者:郝苑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自粘绷带在献血后皮下瘀血预防中的应用

    献血后献血者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瘀血是常见的献血不良反应之一,严重时一侧前臂出现大片的青紫和瘀血,同时会感到针眼周围肿胀、疼痛,献血者肢体活动受限,给献血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影响了献血者的正常生活,增加了其对献血的恐惧心理,再加上献血者的负面宣传,必然会影响到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社区调查血型与高血压关系的分析

    目的 探讨新乡市高血压与血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新乡市患高血压的人群中随机抽取498人.对其不同血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中血型分布特征为A>O>B>AB,O型血患高血压脑出血比例高(P=0.001),AB型血患病比例低(P=0.027).各血型构成与我国汉族人口血型构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型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病具有一定影响作用.0型血与高血压有一定关联,可作为高血压的易感因素之一.

    作者:王慢慢;任鹏程;宋浩洁;武胜利;李华;李万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BL教学模式在老年痴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CBL教学模式是指以病例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指以“以病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临床教学为主导”.老年痴呆是临床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针对CBL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优势,指出其在老年痴呆临床教学中的积极影响,能够提升CBL教学模式在老年痴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推动老年痴呆临床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以期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进行有效的急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以急诊方式入院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重症心力衰竭内科治疗,观察组老年患者入院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的72.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后的LVEF、LVEDVI、LVSAVI及E/A等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老年患者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急诊内科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效果确切.

    作者:高旺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认知功能障碍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52例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各26例.观察临床疗效,评估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23例(88.5%),高于对照组的16例(61.5%);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胸外科微创诊疗技术新进展

    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胸外科手术效果也在进一步提升.本文即是对胸外科微创诊疗新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了胸腔镜应用的历史,并以肺癌为例介绍了两种微创治疗方法,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王清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资源三叶青的化学成分与研究进展

    三叶青为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近年来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研究.本文针对近年来对三叶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为今后三叶青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政;孙春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 5年2月期间接收的1 00例疑似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与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对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诊断的阳性率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对于患者进行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在这些因素无法避免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快速尿酶试验进行检查.

    作者:何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核心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 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在临床对症治疗基础上提供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接受临床治疗时在加用早期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前后的Barthel及SDS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前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对比结果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Barthel、SD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观察组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结论: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将显著提高其生活能力,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冯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儿感染性腹泻人性化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9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儿从我院2011年8月-2015年12月抽选,分成不同护理组:45例干预组行人性化护理,45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统计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疾病缓解率高于常规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将人性化护理模式用于小儿感染性腹泻护理中,可预防并发症,提高疾病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程玉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关于对神经外科优质护理的研究

    目的:关于对神经外科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希望通过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科室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在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之后,大大的提高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活动提高整体临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有助于提高医院神经外科的治疗护理水平,同时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着积极良好的作用.

    作者:高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