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分娩中硬膜外镇痛法的应用体会

黄江平;代鸣

关键词:无痛分娩, 硬膜外镇痛法, 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析无痛分娩中硬膜外镇痛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52例分娩产妇,在产妇进产房后,均给予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选择进行硬膜外腔给药镇痛法,在宫口开至3cm时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采用16G的穿刺针进行单间隙硬膜外穿刺,待此膜硬膜外腔后再置管3.5cm左右,固定导管后,给予产妇平卧位,采用一次性注药泵进行镇痛药物的匀速注入.结果:经上述方式的镇痛后,产妇由之前的剧烈疼痛转变为基本无痛,且均成功进行硬膜外穿刺,产妇分娩的各个环节生命体征以及胎心率均无明显变化,产妇情绪较之前明显好转,同时阴道分娩平均时间为(4.32±0.25)小时,也无低血压、尿潴留等并发症情况.结论:在无痛分娩中硬膜外镇痛法的应用效果佳,减轻了产妇分娩疼痛,且并发症少,同时麻醉医师与助产士需全程监护和陪伴,对确保镇痛安全性及稳定性具有一定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一病一品”中医护理方案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之一,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当暴力撞击小腿上端的后方时,可使胫骨向前方移位,造成前交叉韧带损伤,有时伴有胫骨隆突撕脱骨折.文献报道,美国普通人群的前十字韧带断裂发病率约为1/3000,而足球运动员每年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发生率为60/10万.对我国现役运动员的普查发现,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发病率是0.43%.[1][2]中医学属“筋伤”范畴,缘由患者突受暴力致使局部筋肉离断,并伤及气血,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则肿胀,气血阻滞脉道则疼痛.病位在,病性属实,证属气滞血瘀.

    作者:李伟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救护理对患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评价

    目的:对采用急救护理在患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70脑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人.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在实施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数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数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积极的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安玉;刘远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安全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安全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0名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式的临床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安全护理治疗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临床康复治疗效果. 结果 临床实验表明,对照组常规护理中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出现了烫伤、跌倒、管道滑脱、压疮和误咽等不良事件,而且实验组安全护理的临床护理有效率97.78%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8.89%的护理有效率,P<0.05. 结论 采用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安全护理治疗方式,可以很好地防止不良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可以在今后的脑卒中康复护理领域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性骨折的内分泌基础与临床心身护理

    目的:探究老年性骨折的内分泌基础与临床心身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66%,对照组为36.67%,数据对比P<0.05.结论:结合老年性骨折患者内分泌基础,对患者行临床护理手段,可以降低焦虑、抑郁评分,且可以降低并发症率.

    作者:刘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介入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目的:研究介入导管室护士在职业方面容易存在危害的各类条件并探讨预防和治理措施.方法:按照护士的临床工作深入分析其职业危害形成基础与内容要素.结果:将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概括与总结,从不同方面对其性质给与描述.结论:造成介入导管室护士形成职业危害的因素是多角度多元化的,因而应针对问题原因采取综合性地防护措施,把危害有可能造成地损失控制在小范围内.

    作者:许秀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的方法分析

    目的:对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进行社区试点的500人进行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的防治实践,并与没有进行试点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社区慢性病全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各项指标的数值,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全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刺+推拿治疗颈椎病急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目的 进一步分析针刺+推拿治疗颈椎病急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80例颈椎病急性眩晕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均为40例,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实验组在接受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推拿治疗,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治疗效果、颈椎功能与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对比结果差异存在显著(p<0.05);实验组颈椎功能与症状改善程度的ESCV评分(39.55±4.27)明显高于对照组ESCV评分(29.73±3.15),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颈椎病急性眩晕患者经过针刺+推拿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外科于2016年10月~ 2017年10月收治的120择期手术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手术时间.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虽然将延长患者的手术时间,但其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宜广泛应用于推广.

    作者:曹春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ICU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与医院感染的临床探索分析

    目的:分析在因重度有机磷中毒被送至ICU治疗的患者当中,其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测定值与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具体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时间段内收治的75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在ICU接受治疗,对所有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测定分析,并且探讨患者该项指标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联系.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有41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症状,且其中39例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0.5ng/ml以上,而在未出现医院感染症状的34例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超过0.5ng/ml的患者仅为1例.结论:对于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而言,其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指标与患者医院感染症状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医生需要针对此类患者进行及时检测与分析,以便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刘宇鹏;张重阳;郑福禄;聂亚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在应用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前来接受中治疗的100例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并随机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护理1组与护理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护理1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2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手段后,护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其他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2组患者优于护理1组.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顾客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因此此种护理手段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白燕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讨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策略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学校结核病疫情时有发生.本文对学生易感染结核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学校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的策略和防控措施,以提高学生对结核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学校管理措施,达到控制学校结核病的目的.

    作者:王新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当归四逆汤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中当归四逆汤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社区T2DM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进行两组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血糖水平低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PBG、HbAIc、BMI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12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能够收获显著成效,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闫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静配中心化疗药物应用的安全防范措施研究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PIVAS),主要指在满足国家标准、按照药物性能规划的操作条件下,通过药师审查的处方,让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严格根据标准操作流程实施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品以及抗生素等静脉药品的混合配制,给临床提供良好的输液与药理服务的机构.本院在201 3年建立了PIVAS,开展静脉用药统一调配,由通过专业训练的药学工作人员,严格根据操作流程展开调配,创建万级洁净调配室,内设生物安全柜若干台,用来配备化疗药品,经过对化疗药品的安全调配,让医护人员提高了防护观念,在安全防范策略上获得了较好的经验,现综述如下.

    作者:苏文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文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患者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的分成结合组和对比组各40例.其中对比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而结合组在对比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中医辨证疗法治疗.通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体征、肝功能改善情况和影像学的结果以及对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对于远期的腹水复发情况的控制等方面.结果:结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比组(P<0.05),且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患者的顽固性腹水不仅疗效较为确定,治疗安全平稳,且费用价廉,远期疗效值得肯定,建议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邢建卫;李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诊住院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在急性加重期期间,紧急救诊住院的病人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来我院入住急诊病房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患共计100例,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存活组共计92例、死亡组共计8例.依据以往的临床资料显示,采取SPSS 17.0软件分析这两个组的差异.结果 在BMI、血肌酐值、PH值、APACHE ⅡGCS等中,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差异都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肌酐、清蛋白、APACHE Ⅱ评分、肺心率病都是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重要的影响条件.结论 经过研究证实,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诊住院患者在预后肌酐、肺心率病、APACHE Ⅱ评分都比较高,只有清蛋白较低.

    作者:温学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当中,分期同步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当中收治的52例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介入治疗,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分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与分期同步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分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明显减弱,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护理来讲,分期同步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郑变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幼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幼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幼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试验组患儿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展开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至随访结束时,试验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儿(P<0.05),且试验组患儿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1例伤口感染干预后均得到控制,未影响患儿治疗效果.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疗法治疗幼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外固定法,且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志宏;李世云;张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门诊药房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1月至6月以及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这两个阶段的10名工作人员予以研究,前一阶段予以常规管理(参照组),后一阶段予以品管圈管理(研究组),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门诊药房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更好,可明显增强有关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许骏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与普通放疗对肺部损伤的对比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与普通放疗对肺部损伤的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乳腺癌术后放疗的48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在征得病人同意后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与实验组(2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调强放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1级及1级以上急性发射性肺炎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患侧肺脏等体积放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PTV剂量体积、HI以及CI等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给予调强放疗可有效降低对个体患者肺部损伤.

    作者:李武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经矢状交汇骨孔缝合法治疗腱性锤状指

    目的:介绍一种腱性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我科对53例腱性锤状指使用经矢状交汇骨孔缝合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41例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到6年半,平均18月,根据TAM评定标准:优27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97.6%结论:经矢状交汇骨孔缝合法治疗腱性锤状指手术操作简单、手术费用低、术后护理简便、可以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小阳;陶美文;仇彬;周海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