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功能锻炼器对心脏搭桥术后改善肺功能的研究

杨丽莎

关键词:心脏搭桥手术, 呼吸功能锻炼器, 肺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器对心脏搭桥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功能、肺部并发症以及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74例我院住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治疗的病人,与常规呼吸训练的病人对照,观察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器进行训练的病人与常规对照组两组病人的肺功能以及生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呼吸功能锻炼器对心脏搭桥手术病人的术后肺功能改善有显著效果.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器进行训练的病人肺功能、呼吸功能以及生活状态明显得到提高.两组的肺功能、呼吸功能以及生活状态差异和肺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心脏搭桥手术术后病人的肺部功能能够得到改善,并发症也能相应的减少,从而使其生活状态有所改观.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区域化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究区域化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院内两个阶段的急诊护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选取期间30名护理人员以及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区域化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急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各项技能符合标准率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实验组急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期间;实验组护理工作期间,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急诊科基于收治患者疾病种类的复杂性,导致护理工作难度较高,而实施区域化管理能够进一步细化护理管理工作,进而提升了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吴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康复治疗对烧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析康复治疗对烧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共收治烧伤患者74例,以随机数表将其分为37例对照组及37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以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需在其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内容.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对.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对照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在60分及以下者远高于观察组,评分在61-100分之间者远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烧伤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康复有莫大好处.

    作者:孔维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46例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介入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为尽早恢复冠脉供血,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大限度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范围,尽可能保护心脏功能,挽救患者生命而采取的急诊治疗措施.本文统计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成功完成了46例冠心病急诊介入治疗,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桂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也得到了很大进步,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不仅采用了常规护理干预,还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本次研究随机选取4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并将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病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中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对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从患者在接受护理后不论从心理、生理或者是社会关系上,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叶国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10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50例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麻醉方式,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异丙酚麻醉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差异不大,组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术中的麻醉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谢红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实施效果

    目的:观察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84例,按双盲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予以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明显要更好,各项知识回答正确率的比较两者间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实施中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徐康;张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留置胃管时不同阶段应用相应插管方法的护理体会

    胃管置入虽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操作技术,但临床置管困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对胃管置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个体化与操作过程中的多样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法.留置胃管时,开始宜用缓慢推进法,经过咽部后要快速插入,必要时加用辅助材料,插管不同阶段采用方法亦不同.现就患者留置胃管时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插管方法及注意的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张毅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黛力新对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6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在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3例.入院后,常规组患者接受降压基础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黛力新予以进一步治疗.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之上,联合黛力新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疗效十分显著,可推广.

    作者:蔡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婚前健康检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婚前健康检查作为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焦点,婚检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妇幼保健工作的进行,是我国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关卡.我国自愿婚检后,婚检率下降,因此对现状进行研究,寻找对策.

    作者:孙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对性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运用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措施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名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16名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8名患者,其中观察组在院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在院治疗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机率以及患者对住院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患者对住院治疗期间我院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观察组,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机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并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事故的发生,长期以往,有益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陈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2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4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要多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分别有6、5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分别为11.11%、9.62%,两组数据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何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的类型及个体差异,以促进骨折较快愈合.

    作者:李凌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急诊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急诊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2015年6月-2017年6月)患有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的急诊护理),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情况和患者护理综合考核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临床抢救情况和患者护理综合考核评分情况比较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急诊护理对患有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患者有更好的护理作用,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时间,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成功率.

    作者:朱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层部队官兵心理亚健康与对策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基层部队不断加强正规化建设,在提高战斗力的同时,给基层部队官兵带来了更加繁重的训练任务.而官兵的心理健康对部队的整体战斗力有着直接影响.为适应部队建设的需要,解决基层官兵心理亚健康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介绍部队官兵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毛树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特征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在临床医学中,应用正常剂量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治,但却出现有害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项功能处于退化阶段,因此是不良药物反应的高发人群.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100例老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药物不良反应年龄特征、给药途径、给药种类和临床主要症状等.结果统计结果表明,70-79岁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占到42.0%;57例(57.0%)患者通过静脉给药产生不良反应;使用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居多,分别为41.0%和29.0%.结论老年患者是药物不良反应高发人群,应正视其用药流程和规范.并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莫定基础.

    作者:尚凡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干预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未进行系统康复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00%,观察组为6.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应用于脊髓损伤后恢复中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可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严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112例尿毒症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分为系统护理组(n=56)与常规护理组(n=56),分别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常规护理法,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结果:在护理干预前,两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经过护理之后,系统护理组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与治疗依从性,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邱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内科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对胃溃疡患者应用急症内科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中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分组的原则,在保持患者基本资料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进行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应用奥美拉唑的基础上应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8(95.0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2(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应用碳酸铝镁和奥美拉唑口服联合用药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8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与效果分析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心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占第1位,占老年人住院人数的20%以上.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变化,探讨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86例80岁以下的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心理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86例患者患病前大多生活不规律,性情暴躁,情绪紧张;患病后多数患者心理不平衡,忧郁、出现满不在乎、悲观失望、焦虑急躁、自卑、猜疑等心理反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后,各项心理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心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杨倩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58例于2015年2月1号到2016年2月1号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前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患者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上,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差异不明显,P大于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结论:对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患者进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的增长,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改善其月经过多情况,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陶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临床护理路径应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收治的9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7例;实验组患者入院后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有利于病情康复,可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故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刘荣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