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用中药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郭雄

关键词:中药检验, 问题, 对策, 探讨
摘要:目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随之而取得了很不错的发展前景,很多先进的医疗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各种检验设备不断更新,药品的质量检测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不断更新的这些中药检验方法以及检验的准确性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中药的使用安全至关重要.此外,这些药品检验存在的问题,对于中药的质量也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是没有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对于药品的检验是极为重要的,必须不断提高药品的检验方法,才可以使中药的药效发挥到佳的治疗效果.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在我院入院治疗的80例动静脉瘘患者纳入本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对照组,均为4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等一般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内瘘阻塞、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评估两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感染、内瘘阻塞、静脉内瘘失功发生例数为1、1、1,常规对照组为6、4、7,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上,前者为(88.9±5.4),高于对照组的(72.0±4.8),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发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因素多样,采用优质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延长内瘘寿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外伤性颅脑损伤效果分析

    随着外伤性颅脑损伤的发生概率部分的上升,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血肿进行清除,同时开展及时的治疗非常关键.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该将其和锥颅血肿抽吸术进行良好的结合,更好地对患者展开治疗.

    作者:李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案例教学法在《病原微生物》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在《病原微生物》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5级本科护理1-2班126名学生为实验教学班,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3-4班117名学生为对照教学班,采用传统讲授法.采用期末理论、病例分析成绩与综合测试成绩对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理论、病例分析和综合测试成绩比较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t理论=2.46,P理论=0.015);实验组的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t病例=11.551,P病例<0.001);实验组的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t综合=5.345,P综合<0.001);问卷调查显示,86%(107/124)以上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各项效果表示赞同.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整体的掌握程度,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作者:张晶晶;孙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青少年心理生理性失眠的非药物干预研究

    睡眠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规律的改变,出现睡眠质量问题的人群日益增多,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目前这一问题在国内的研究略少,因此愈来愈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改善睡眠的治疗方法.单纯的药物疗法可以起到一定疗效,但是随着安眠药物的应用,其疗效逐渐下降,同时会产生耐受性、心理和身体依赖性以及其他副作用.本文综合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究,侧重于研究青少年心理生理性失眠,从青少年的角度去剖析失眠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综合分析并提出一些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案.针对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睡眠障碍提供理论依据,为更好地改善青少年睡眠状况提供合理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海峰;何迪;闫浩;裴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本文就小儿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94例支气管炎合并心衰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47)与参照组(n=47);参照组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为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心衰纠正时间、喘憋消退时间均快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经统计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合并心衰的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护理,可促使病情快速好转,同时还会使家长对我院儿科的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亚;甄庆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狼疮肾病患者采用延伸护理的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狼疮肾病患者采用延伸护理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42例狼疮肾病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分为延伸护理组(n=21)与常规对照组(n=21),分别采用延伸护理法与常规护理法,对比两组恢复情况.结果:延伸护理组21例患者中,19例恢复良好,对照组21例患者中,13例恢复良好,前者疗效显著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狼疮肾病患者,采用延伸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病情,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茂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区域化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究区域化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院内两个阶段的急诊护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选取期间30名护理人员以及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区域化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急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各项技能符合标准率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实验组急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期间;实验组护理工作期间,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急诊科基于收治患者疾病种类的复杂性,导致护理工作难度较高,而实施区域化管理能够进一步细化护理管理工作,进而提升了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吴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学生参加全科医学社区见习教学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医学生参加全科医学社区见习教学效果.方法:对110例临床医学医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见习教学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研究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基本内容与特点、与大型医院的区别和医患关系等四项内容了解率的变化.结果:两次问卷调查前后四项内容的了解率对比结果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学社区见习教学明显,适合医学生全科医学课程教学推广使用.

    作者:张清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肺结核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0)、试验组(n=40).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健康宣教,试验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5.0%,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0.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消化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估及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并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72例.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占36例.常规组行常规剖腹取石术治疗,研究组行EST(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清除结石的成功率、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EST+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有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梁冬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规范化癌痛护理对癌痛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目的 比较分析规范化癌痛护理应用于癌痛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随机选取的60例癌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划化癌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变化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躁、抑郁情绪等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更胜一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癌痛护理应用于癌痛患者,护理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高.

    作者:余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改良留置胃管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用改良留置胃管对脑卒中昏迷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8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4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留置胃管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昏迷患者的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周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品管圈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于2014年4月开始实施品管圈管理,对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重症医学科实施品管圈后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品管圈应用于重症医学科可明显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对性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运用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措施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名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16名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8名患者,其中观察组在院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在院治疗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机率以及患者对住院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患者对住院治疗期间我院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观察组,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机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并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事故的发生,长期以往,有益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陈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住院时间较短,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治疗脑梗死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宋燕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4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后血压、心率均高于麻醉前,但对照组波动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患者术后恢复快.

    作者:张加永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分析和研究奥氮平结合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法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用药组,每组各有患者43例.单纯用药组患者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奥氮平结合齐拉西酮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和ITAQ评分、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和ITAQ评分相比较: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用药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P<0.05.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为(23.6±1.1)分,整体得分情况比较低,在接受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评价成绩均明显优于单用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结合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与单独应用齐拉西酮治疗接近,但齐拉西酮不良反应较多,联合应用后可以相应减少剂量,毒副作用也降低.

    作者:吕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在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抽选2010年1月到2017年1月间在我院同意进行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的112例患者.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均等的两组,对照组(56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6例)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统计他们的临床心理状态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心理状态总优良率(94.64%)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南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神经白塞病1例的护理

    白塞病(Behcét's disease,BD)是Behcét(1937)予以报道确认的疾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主要累及皮肤、黏膜的慢性进行性多发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当白塞病引起神经系统受累时,则称为神经白塞病(neuro- Behc ét's disease,NBD).该病在日本、中东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中较多,我国较少.神经白塞病是在白塞病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损害.NBD 一般在基本症状出现后数月或数年,发病长达27年.近年有文献报道神经系统表现可为BD的首发症状.NBD预后差,因此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可以减少病死率[1].2016年5月,我科收治一例未出现皮肤黏膜病变的神经白塞病患者.该患者一经确诊,立即予激素冲击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后该患者症状好转出院,近一次接受环磷酰胺治疗在2017-04-24,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早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采用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经比较,采用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提升,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倩;王敏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