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护理中全科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

高上殷

关键词:医院护理, 全科护理,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护理中全科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53)与研究组(n=53),其中研究组予以全科护理,常规组予以专科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为96.23%,常规组护理效果为81.13%;组间数据比较发现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护理中,实施全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可将其作为临床推荐应用的护理方案.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细节化护理预防慢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细节化护理预防慢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1376例我院慢性阑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8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细节化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预防慢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8.92%,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化护理应用于慢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有助于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姬润调;霍世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已成为广大伤病员静脉用药的途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以老年患者静脉炎为常见.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周围循环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加上慢性疾病长期静脉用药的特点,静脉炎是该类病人留置针使用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常因为静脉炎的发生而加重老年患者血管硬化,终导致输液困难,甚至导致病人在需要急救时建立静脉通道非常困难而致急救措施不能落实,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在病人中的形象.近年我们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老年患者静脉炎的预防、护理进行临床实践,体会如下.

    作者:王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药辩证治疗骨伤骨病40例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并分析中药辩证治疗骨伤骨病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中药辩证治疗骨伤骨病的中医分型当中,分为脾脏肾虚组和兼挟外邪组,对这些两组采取益阳活血汤的治疗,针对脾脏肾虚组,加上川芎和黄芪的治疗.针对兼挟外邪组,加入丹参和白芍的治疗.效果:终进行分析,对于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5.0%和90.0%.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中药辩证治疗骨伤骨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普及.

    作者:宋满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骨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的发展,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次在我院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各42例.以不同的分组方式,为在不同阶段不同病患的临床观察中得到相应的效果,来做研究,通过实验与对照,得出结论.一部分患者行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内服相结合治疗.一部分患者由牵引治疗法进行,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负责实验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停留在73.8%,两组患者相比较,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终得出,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主动型椎病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效,将会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应用美吡达和二甲双胍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还应用中药汤剂玉液汤加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况,提高糖尿病的治愈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孙梦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滤膜对前列地尔有关物质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滤膜对前列地尔有关物质采用欧洲药典8.0方法[1]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有关物质检查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在流动相制备过程中不能使用滤膜进行过滤,否则在该检测方法下会不出峰.结论:采用欧洲药典8.0方法检测前列地尔有关物质时不用滤膜对流动相进行过滤.

    作者:王阳辉;李慧萍;李红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及不足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对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未否定,并且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在当代,音乐治疗的影响不断向世界拓展,不仅仅是音乐自身存在的审美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音乐对在医学临床中所存在的价值.

    作者:宋金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钙离子系统性负误差原因的探究及排除

    目的 探究钙离子结果出现系统性负误差的原因并加以解决.方法 使用同种校准物、质控物及同厂家试剂,A1、A2组为奥林帕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组为贝克曼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1、B2分别为系统性负误差之前、之后的结果.结果 A1组与B1组结果相差显著(P<0.05),A2与B2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钙离子结果出现系统性负误差的原因不是由常见的水质问题引起,而是由于双波长中参比波长设置的缺失造成,参数设置的查对、验证不能是思维的死角.

    作者:谢祖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家庭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家庭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儿科住院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病情观察、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记录等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56例),与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家庭关怀护理方式的观察组(56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评分、出错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评分(98.06±1.23)分、出错率3.57%,满意度96.43%,均优于对照组的患儿护理效果评分(89.45±2.14)分、出错率25%,护理满意度85.71%,差异显著(P<0.05).结论:家庭关怀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出错率,并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周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研究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50例,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2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25例实验组患者选择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酐(Cr)、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TP)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小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临床输血护理

    目的: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输血治疗是多部门和成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某些疾病、抢救生命和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掌握有关输血知识及副作用、并发症,做好输血前、中、后的观察及护理,不仅有助于顺利完成输血治疗,而且可以起到为患者安全输血后的把关作用,所以输血护理对于预防和消除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承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哮喘的可行性观察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哮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哮喘患者11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使用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等.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平均哮喘发作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00)差异.结论:相对于单纯使用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哮喘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哮喘,提高患者肺功能,提高医院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柳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5例体会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3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白芍木瓜汤内服,按抖手法,理疗,骶管封闭等治疗,效果显著明显.

    作者:王庆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寻找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由此讨论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共计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划分成常规组以及干预组,且2组各50例.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泌尿系统护理、消化道护理、呼吸道护理、预见性护理;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常规组住院时间长于干预组;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低于干预组.结论 借助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协助其正确面对疾病,尽快恢复生理与心理健康,增强生活质量.文章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患者与家属满意度得到提高、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少,所以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细节护理在对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为研究细节护理在对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中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特调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选取80例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内科就诊的患者,设为两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护理模式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此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细节护理治疗,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92.50%)与对照组(65.00%),差距显著,观察组的住院天数(8.65±1.32)d少于对照组(15.70±0.75)d,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是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方法,在对急诊内科的患者的护理中,医护人员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工作,对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降低.

    作者:符丽娜;李娜;曹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经内科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观察和对策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胃动力障碍的临床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胃动力障碍出现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6例患者共出现37例胃动力障碍问题,主要的并发症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这也是引发胃动力障碍的重要因素.针对胃动力障碍患者加入针对性治疗对策,共有30例被纠正.结论:影响神经内科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胃动力障碍的因素主要有各种并发症状,如低钾血症等,需要加强临床观察,采取针对性治疗方式,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陈典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骨伤护理对股骨干骨折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患者,采用常规骨伤护理和中医骨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护理效果明显,能降低患者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5-2017.3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手术配合中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则在手术配合中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护理配合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促进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作者:张园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讨药物治疗和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

    目的 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药物治疗与PCI治疗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药物保守组给予药物治疗,PCI组在药物保守组基础上加用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药物保守组,差异显著(P<0.05);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保守组,数据对比,再发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邹育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缩短胃癌根治术后肠麻痹时间的效果观察

    通过观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麻痹时间的影响,探讨有效缩短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麻痹时间的方法,方法:选择80例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回顾性的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把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采取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根据疼痛评估遵医嘱止痛治疗,早期渐进式下床活动,指定个体化的活动计划,术后早期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嚼口香糖,按摩足三里穴位等,评估其术后肠麻痹时间,考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肠麻痹的缩短时间,结果:经过护理结果数据统计,观察组术后肠麻痹的时间平均为3.9天,对照组术后肠麻痹的时间平均5.5天,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麻痹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缩短胃癌根治术后肠麻痹时间效果显著,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减少患者住院花费,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床位周转率,节约医疗资源和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