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芳
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72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实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的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的情况以及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欣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已成为广大伤病员静脉用药的途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以老年患者静脉炎为常见.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周围循环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加上慢性疾病长期静脉用药的特点,静脉炎是该类病人留置针使用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常因为静脉炎的发生而加重老年患者血管硬化,终导致输液困难,甚至导致病人在需要急救时建立静脉通道非常困难而致急救措施不能落实,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在病人中的形象.近年我们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老年患者静脉炎的预防、护理进行临床实践,体会如下.
作者:王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在某一群体中发病,通过生物进行病情或疫情的传播,经常会突然发病,一经发病就为公众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若是情况严重大一定程度,甚至会是社会发生动荡.因此,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应急机制来面对,尽量减少给回家带来的损失.本文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进行探索与思考.
作者: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将经外周安置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用于肿瘤患者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搜集在医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肿瘤病人共有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病人护理干预措施的差异分为两个组,即常规组与PICC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经外周安置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比较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状况与满意度状况.结果:PICC组病人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比常规组显著增加(P<0.05),PICC组病人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常规组都显著减少(P<0.05),其中在常规组中共有12例出现静脉炎,9例出现感染,2例出现静脉血栓;在PICC组中共有2例出现静脉炎,2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过敏性皮炎,没有一例静脉血栓患者.结论: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用于肿瘤患者护理干预的作用优异,安全性与病人的满意度较高可靠.
作者:张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方法:以2015年10月到2016年12月社区门诊收治的1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进行结合健康教育的综合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率,帮助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药物依从性,总体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存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医院病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是保证病人安全的保障重要手段,外科病区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运用品管圈管理手段分析外科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强化护士对护理安全风险的自我防范意识,学会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可能引发的护理安全风险的诸多方面隐患进行分析,提高病区护士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能力,主动查找外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积极运用品管圈护理团队查找原因认识自己的问题,外科病区护士用品管圈鱼骨图冰山图分析原因查找造成护理安全的因素,外科病区护士长针对主要因素原因制定实施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考核标准解决以及预防护患纠纷护理安全事件措施.不断改进外科护理工作方法提升护理质量纠正护士对在护理工作中安全的认知,外科病区护士每个人都知道了解发生的护患安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外科病区类似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不断推动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外科病区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乔艳;刘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7例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酮症酸中毒治疗期间的药物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酮症酸中毒纠正后的使用胰岛素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优质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症,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雪彬;邱俊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加强围术期口咽部护理在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常规的口腔护理方法(A组),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加强口咽部的护理(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前三日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以及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第三日体温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二、三日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加强围术期口咽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崔红赏;尹德云;李建立;宁晓辉;尹香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70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掌握达标率9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疾病知识掌握达标率65.7%(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7.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腔炎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蒋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我国食道癌属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 2,患病后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食管狭窄性梗阻,或者发展成食管气管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本院采用食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食道癌,获得满意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石亭;胡群玲;卢美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坏疽性或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根部穿孔的疗效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实施的腹腔镜治疗坏疽性或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根部穿孔的病例22例.分析临床疗效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 2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 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对于腹腔镜治疗坏疽性或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根部穿孔的病例也可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安全地实施,并突出腹腔镜治疗的优点.
作者:候延君;张正旭;宋传健;李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析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6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42.11%,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的临床效果更好,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妇科中期妊娠引产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在提高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丽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对于骨科的患者来说,创伤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在传统的方式当中,主要依靠不断的更换敷料来对患者的创伤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费用高,同时也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比较大的压力.本文主要探讨了VSD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王利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入我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32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16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行早期情志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以及康复依从性比率.结果:加用早期情志护理的实验组临床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存在.且实验组的康复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过程中,应用早期情志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陆芳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八项检测的意义及用血是否合理.方法 对1764例受血者输血前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照用血合理性标准对受血者用血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受血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ALT阳性率分别为14.97%、3.29%、0、0.57%、18.93%,用血合理性感染疾病科>内科>外科,分别为78.26%、57.89%、45.44%,x2=48.7,P<0.01.结论 各级医院要加强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医生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
作者:谢祖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中的不同心理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治疗方式,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名戒毒患者参与研究,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将其分为三组,并针对相应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查看三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三组患者的都有了很好的心理状态转变,愿意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结论: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对于不同心理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戒毒的有效性,帮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生活,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杨德玲;高才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的康复分析.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溢血术后患者中筛选出64例,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术后在病情稳定后康复组患者采用肢体功能康复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与术后30天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肌力测定.结果 术后的第一天,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天,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的30天,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脑溢血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研究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与价值.方法:以2015年08月至2016年08月内搜集到的200份尿液标本为研究材料,分别对之进行尿干化学分析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和联合法,对比分析三种检测模式下的白细胞检测结果、红细胞检测结果.结果:在白细胞检测方面,尿沉渣分析仪法的阳性检测率(48.5%)明显高于尿干化学分析法的阳性检测率(19.0%),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检测方面,尿沉渣分析仪法的阳性检测率(20.0%)明显低于尿干化学分析法的阳性检测率(47.0%),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法的白细胞阳性检测率和红细胞阳性检测率(53.0%、54.0%)明显高于尿干化学分析法(19.0%、47.0%)和尿沉渣分析仪法(48.5%、2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尿液分析时,以尿干化学分析法联合尿沉渣分析仪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保证临床检验数据的精准度,因而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汪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治疗中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生理盐水联合标准金娘油胶囊治疗,实验组46例患者给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联合标准金娘油胶囊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4±0.1vs2.4±0.2),实验组患者完全上皮化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6.2±2.1周vs10.3±3.4周),两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给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能有效改善患者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头痛等临床症状,加速完全上皮化时间.
作者:马辉娟;田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