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治疗心肌梗塞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丁丽萍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心肌梗塞, 出血风险, 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心肌梗塞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14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并发出血的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护理后,观察并发出血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59.72%)患者并发轻度皮下出血,3例(4.17%)患者发生轻度胃出血及尿道出血,无并发严重大出血.对照组,58例(80.56%)患者并发轻度皮下出血,14例(19.44%)患者发生轻度胃出血及尿道出血,7例(9.72%)患者并发严重大出血.结论 在心肌梗塞的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抗凝药物,但在治疗期间,患者有一定几率并发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观察及护理,以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微环境影响研究

    目的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微环境影响.方法 将9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以利拉鲁肽结合常规治疗为治疗组,常规胰岛素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a)、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血糖差异.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两组患者CRP、TNF-a、ET-1及血糖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NO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拉鲁肽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改善患者血管微环境.

    作者:黎起云;韦金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的原因.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10例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观察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之后对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止误诊的措施.结果 10例患者入院后均被予以扩冠、抗凝、抗血小板凝集等方式治疗,其中7例患者在治疗10日后胸背部出现集性丘疹、水疱,被确诊患有带状疱疹;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的1个月内出现过带状疱疹但未予以规范化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期间发生间断性胸痛现象,被确诊为患有疱疹后神经痛症状;1例患者虽然反复出现针刺般胸痛,但轻触痛呈阳性,压痛呈阴性,终被确诊为顿挫型带状疱疹.在10例患者被确诊后均予以规范化治疗,患者均获得好转.结论 为避免使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需要提升医生的诊断能力与医学知识,如此才能避免误诊现象发生.

    作者:廖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1周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术后2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就TIMI血流情况而言,观察组TIMI3级血流比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且无复流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LVEF较高,P<0.05,但LVEDD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就心脏不良时间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27.24%,P<0.05.结论 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患者心肌状况,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余永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方案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成两组,其中25例接受常规治疗方案患者为对照组,其余25例接受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方案的患者为观察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自身焦虑程度进行评分,采用胃肠道症状体征评分量表对患者胃肠功能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数以及中重度焦虑例数无较大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SAS评分分数较对照组患者低,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51.28±19.66)分,对照组SAS评分为(72.54±21.64)分,中重度焦虑患者例数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胃肠功能评分无较大差异,治疗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大幅下降,而对照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下降幅度较小,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方案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伤口疼痛、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以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郭艺贞;石磬;卢清华;劳小清;何姿;施秋菊;杨小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动态血压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是目前全球疾病治疗花费中大负担之一.2007-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统计委员会数据显示,20岁以上成年美国人高血压患病率达33%,将近8千万患者.幸运的是降压治疗显著减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卒中发病风险.亚洲人群比西方人群有着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血压对亚洲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有着更明显影响,因此,对于亚洲人群来说,降压治疗能更明显减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临床研究显示,与诊室血压相比,诊室外血压如动态血压及家庭自测血压,尤其是动态血压检查是心血管事件的强有力预测因子.

    作者:李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集束化管理在高血压肾损害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护理服务进行集束化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高血压肾损害患者10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和肾功能相关指标护理前后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4%,高于对照组的69.2%.数据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护理服务进行集束化管理,可使治疗效果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肖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临床探析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探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再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治疗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更高,心理情况也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要重视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后续工作中应给予推广.

    作者:赵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为4.3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84%(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71%(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巧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单独药物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75.68%(27/2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降血压和控制血压水平作用,值得临床联合治疗采纳.

    作者:戚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两种术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7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9)、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术,研究组予以立体定向手术.统计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预后(GOS).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3.33%),P<0.05;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O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朱红仔;林雪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碎裂QRS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价值的评价

    目的 探讨碎裂QRS(fQRS)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根据入院心电图分为fQRS组和QRS组(非fQRS组),将全因死亡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将全因死亡或心源性再住院作为次要终点事件,鉴定方法为Cox风险模型.结果 非fQRS组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或心源性再住院发生率为44.00%(次要终点事件),明显高于fQRS组的68.00%,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没有预后价值,但fQRS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或心源性再住院的高危险预测因子.

    作者:韩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的应用及意义研究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消毒供应中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意义.结果 研究组优质护理后各种无菌物品的检测合格率99.98%明显高于对照组88.75%,且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后病房的满意率100.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且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减少消毒供应中心较少误差的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获得了临床各科室的较高满意度,为医院以及患者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曦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参考患者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穴位按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情况.结果 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68.9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行穴位按摩治疗效果显著,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切实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银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护理要点

    目的 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9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与中医组.普通组45例,予用普通护理,中医组45例,在普通组基础上予用中医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者血压与血糖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不同组别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中医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中医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血压与血糖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晓娟;毛爱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对我院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取样调查,取样区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0月,取样病例为80例,并对这80名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口服氨氯地平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则采取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结束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血脂、血压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等各临床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实验表明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这一病症,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杰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hs-CRP异常者比例高达97.69%.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后1月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hs-CRP水平及hs-CRP异常者占比均明显下降.hs-CRP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97.86%.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可用于治疗效果分析及预后评估中,有助于医师准确把握患者疾病并展开针对性治疗.

    作者:王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超声心动图评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左心功能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治的患者中随机纳入55例,均接受心电图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ST段水平延长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364,P=0.0008),缺血T波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442,P=0.0009),ST段下降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03,P=0.0055),V4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81,P=0.0221),V5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108,P=0.0004),V6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02,P=0.0102).超声心动图左房增大检出率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190,P=0.0448)、左室增厚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043,P=0.0246),2种检查方式左室增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1.2821,P=0.0008).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和诊断方式.

    作者:陈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在临床中,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缓慢心律失常与快速心律失常两种类型,而且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也存在差异.针对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始终没有研制出长期有效的口服药,所以目前起搏器是其治疗的唯一方式.而导管消融的治疗方式可以被应用在快速心率失常临床治疗中.因治疗效果理想,这种治疗方式也逐渐成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房扑动的佳治疗措施.但在其他快速心率失常治疗中,尤其是心房颤动与过早搏动,有限选择药物治疗的方式.基于此,文章将心律失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王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和有效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张付军;王合意;王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多层螺旋CT对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胃肠道间质瘤患者94例作为研究样本.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扫描;观察组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 观察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精确度、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在MACT扫描中的平扫、动脉期以及静脉期具有较大的差异,三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斩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的精确度高,可与患者病情的不同危险级别进行准确的对应,因此该扫描方式适合作为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优选检查方式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林光庭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