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艳;班伟;刘俊超;李国强;张硕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心电图改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我院2014年11月份至2016年11月份期间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在患者进行化疗治疗前和治疗中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并分析两种情况下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进行化疗治疗前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在化疗治疗中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有17例患者的心电图未发生明显改变,其余163例患者的心电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部分患者改变种类达到2种以上;结论:化疗治疗过程中相关药物会对患者的心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所以在化疗治疗过程中要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心功能,保证化疗的成功率与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祝云;陶祥波;郭翠芝;周广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用药静脉调配中心(PIVAS)排药质量的积极作用,降低差错率,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在我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排药差错原因,制定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排药差错由活动前一个月的1.31%降到活动后一个月的0.3%,到达预期目标.结论:在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排药质量,降低排药差错率,对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武展高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作用.方法:在2016年期间对我院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实施临床路径以来产生的作用进行详尽的阐述.结果:通过病案信息技术人员中实施临床路径后,主要发挥的作用为:①提高编码准确性;②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③临床路径实施工作中的质量控制;④协同意识、团队意识.结论:在病案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因此需要病案信息技术人员要发挥其建设性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临床路径顺利的实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卢美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代谢性疾病与尿检异常及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的尿液检查及肾功能检查资料,共8000例,计算尿检异常及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患病组的尿检异常检出率高于非患病组(P<0.05),但其肾功能减退检出率与未患病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是尿检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症是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上述高危人群的宣教及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并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王艳芳;张雪明;卢佳;卢芬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患侧上肢体积增加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控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值得推广.
作者:曹锐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分析感染科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风险,并据此制定相关的对应措施.方法:对本院2015年-2016年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故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潜藏在感染科的护理人员职业风险,在2016年实施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将2016年职业风险事故和2015年相对比.结果:感染科护理工作人员职业风险有诸如生物性损伤因素、化学性损伤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损伤等;相对于2015年,2016年本院感染科职业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有显著下降,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职业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通过针对性措施将其风险危害程度降低,这样不仅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且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林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焦虑症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在睡眠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焦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观察组的心理护理.针对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状况,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在睡眠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使患者负性情绪明显改善,应推广应用.
作者:孙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研究与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完善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强操作规范、预防交叉感染、进行用药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进行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患者的低血压、高血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患者的生活自理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之后,患者的低血压、高血钾等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生活自理的比例显著提高.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能够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高血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中生活自理的比例,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经验与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9月为51例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38例,先天性溶血性贫血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门静脉高压症伴脾亢2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结果:46例成功完成手术,5例中转手助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0±12.1)min;术中出血量50~500ml,平均(150±11.3)ml.术后住院3~7d,平均(5±0.6)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8例ITP患者中37例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术后升高后又降低.结论:LS安全可行,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体位、术者与助手的配合及脾蒂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正旭;候延君;李成;宋传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在未婚女性流产后服务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60例患者在进行人工流产后,30例患者给予口服避孕药(达英-35)治疗,30例患者给予人工周期替代药(克龄蒙)治疗,均给予流产后相关服务,术后随访观察术后出血时间、月经转归时间、月经紊乱发生率、术后妊娠、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达英-35组患者服药3个周期后,阴道出血持续和术后第一次月经转归时间较克龄蒙组效果显著,发生月经紊乱的概率显著低于克龄蒙组;达英-35组术后没有患者出现再次妊娠,克龄蒙组有3例患者出现再次妊娠;达英-35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更合理、有益、安全,加强流产后服务对保护未婚女性生殖健康有意义.
作者:杨昆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值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有助于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快速改善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崔涛;刘婵;杨娅娟;武红梅;陈翠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如今我国在医院中偶尔会发生病菌感染等事故,因此为了减少甚至是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就需要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能力,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配备干净无菌的设备,制定相关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感,规范医疗器械的使用规程,对所使用过的医疗设备进行及时的处理.要努力的达到卫生部对医院感染等管理指标的标准要求,努力的提升我国对医院感染防范的力度.
作者:韩小宏;邓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供应室是医院较为重要的一个场所,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室的管理.加强对供应室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按照供应室的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操作,并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本文中主要强调供应室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降低医院感染几率.
作者:黄先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为防止医院感染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0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置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75例患者为感染组,没有受到医院感染的患者全部列为正常组,并对其危害因素以及感染率进行有效探究.结果 在102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为7.3%.其中发生率高的为脑梗死占9.88%.为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33.87.%,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28.66%;共培养出病原菌110株,革兰阴性菌55株占5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见占14.85%,格兰阳性菌33株占3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占11.88%,真菌22株占2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2.87%;年龄在60岁、合并糖尿病、基础疾病病史、有接受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有意识障碍以及住院在14天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害因素有患者年龄、住院期限、原有疾病以及危害性操作等,需要对于医院加强感染管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等应对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晴;刘德岐;片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结核外科病房实施与体会.方法:选取本院结核外科病房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6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2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病房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为83.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外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真正实现了全程、连续、优质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采用.
作者:章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其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对机体造成多系统损害,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肝肾损害等.
作者:霍裕婧;刘晓婷;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重点与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一年内收治的40例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后患者的常规护理,其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0%,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回复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淑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6月直至2016年3月,并将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检查后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陶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进行探析.方法:以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期间在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位老年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价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肾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程璐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手术室麻醉实施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手术室麻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1组30例和观察2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护理,观察1组选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选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疼痛评分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手术患者苏醒时间和疼痛没有显著的影响,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预见性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要高于观察组.结论: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的苏醒干预和疼痛干预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护理人员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较高,临床应用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式,以期达到好的护理效果,少的负性作用.
作者:刘玉婷;钟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