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新;孙明明;陈美玲;陈青;闫丽华
智能数字化手术室是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关键的环节,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整体设计要求更加严格.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医学手术要求,必须构建无菌环境、高精度仪器设备、数据共享、智能化管理体系为一体的数字化手术室.
作者:杨琨;蔡亚欣;樊沛澍;赵玉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配合奥美拉唑、乌司他丁、奥曲肽等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奥美拉唑、乌司他丁、生长抑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39例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其并发症发生率(10.26%)显著低于对照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明确,能够有效抑制病情,改善炎症水平,利于患者恢复和预后.
作者:牛延军;王玮璟;曾高云;李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随着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和溃疡病因学研究的深入,本病的治疗方案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胃大部切除术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逐渐减少,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为重点的内科治疗在溃疡愈合和防止复发中获得显效.
作者:霍裕婧;刘晓婷;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共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在对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探讨救治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88例患者中,成功脱险患者85例,死亡患者共3例,死亡原因包括送治较晚、伤情过重等,抢救成功率为96.59%;治疗结束后,通过与患者家属的积极沟通交流,53例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治疗表示满意,33例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治疗表示基本满意,2例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治疗表示不满意,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7.93%.结论:在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士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应用于留置多管道老年病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留置管道老年血管病重症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在科室成了循证小组,制定循证护理措施,根据96例不同实际的老年病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96例留置多管道老年脑血管病重症病人中,出现了意外拔管的有6例,鼻饲管有关性胃溃疡出血的有2例,另外鼻饲反流诱发的肺部感染的有2例,尿路出现的病人有4例,没有出现管道堵塞或者破裂情况.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留置多管道老年病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师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经验与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9月为51例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38例,先天性溶血性贫血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门静脉高压症伴脾亢2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结果:46例成功完成手术,5例中转手助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0±12.1)min;术中出血量50~500ml,平均(150±11.3)ml.术后住院3~7d,平均(5±0.6)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8例ITP患者中37例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术后升高后又降低.结论:LS安全可行,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体位、术者与助手的配合及脾蒂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正旭;候延君;李成;宋传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的老年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3月行甲状腺手术的131例老年患者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及术后病理.结果 (1),131例甲状腺手术的病人,111例良性组,20例恶性组.良性组的男性20例,女91例;恶性组男性4例,女16例.良性组(平均年龄66岁.36岁和5.99岁,恶性组平均年龄55岁.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014年.3%的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结节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障碍;促甲状腺激素,恶性组X1.99和0.89m1G数(P>0.05).(2)甲状腺结节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低回声,钙化,倪血流超声特性类型恶性结节(P<0.05).结论 (1)老年患者甲状腺良性结节为主,多个女性.(2)老年患者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是不随着TSH水平上升.(3)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低回声,钙化,第三类型恶性可能促使血液流动.
作者:丁战玲;胡巧勤;赵盛发;彭洋;李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探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各种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有关上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护理的有关论文进行整理,通过临床的一些数据以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各种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在本次的研究中发展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理护理主要分为介入前护理、介入治疗后护理,就具体的方法来讲主要涉及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介入治疗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身体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君;吴永梅;李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及相应对策.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辖的社区卫生院,接受疫苗接种的100名儿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男42名、女58名,年龄在1岁~8岁,平均年龄(5.2±1.3)岁,所有儿童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结果: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其中恶心症状有5例,头痛、体温升高、三角肌痛分别有2例,呕吐1例.结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生物制品本身的原因,也有受种者个人体质的原因,医护人员要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门诊制度,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实践,减轻症状.
作者:邹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脑动脉狭窄多发生于高龄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经皮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此病的一种新方法.然而,此种方法可发生某些并发症,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进行脑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时,安全性是第一需要考虑的问题[1],因此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必不可少,是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脑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有效措施,具有创伤小和疗效肯定的特点.
作者:郝睿;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9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明显较对照组的78.72%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IL-6等炎性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能够改善全身炎症状况,促进梗阻的解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云博;孙辉;王国胜;张伟利;李兰山;杜凤华;赵文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脊柱肿瘤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7例脊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患者应用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39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有效人数25例,总有效率为65.7%,治疗组的有效人数有3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7%,89.7%>65.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肿瘤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其优势显著,不良反应比较少,能有效稳定患者病情,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智;王立波;苗振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收治的给予院内感染预防护理的127例重症监护的患儿(即预防组),以及同期收治64例未给予院内感染预防护理的患儿(即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预防组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8%vs23.1%),预防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患儿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由于抵抗力较弱,在重症监护病房内给予患儿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患儿住院花费,增进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支持,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宁晓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血镁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钾、血镁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钾、血镁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为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胜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在手术结束前静滴舒芬太尼,观察组50例在手术结束前静滴芬太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管后疼痛过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手术后停止麻药由于瑞芬太尼快速代谢导致的术后疼痛过敏,在手术结束前静滴芬太尼,能有效保证患者尽快恢复自主呼吸、缩短拔管时间,并减轻术后疼痛过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青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胃管拔除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采用中医化痰通络散结方效果良好,促进肠道梗阻的早期解除,利于症状的早期缓解,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国胜;孙辉;杨云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渗透树脂对氟斑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口腔科治疗的60例氟斑牙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美容方式,实验组采用渗透树脂修复美容,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美容效果;结果:实施渗透树脂修复美容后实验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渗透树脂对于氟斑牙的修复美容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推广.
作者:蒋晨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为防止医院感染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0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置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75例患者为感染组,没有受到医院感染的患者全部列为正常组,并对其危害因素以及感染率进行有效探究.结果 在102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为7.3%.其中发生率高的为脑梗死占9.88%.为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33.87.%,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28.66%;共培养出病原菌110株,革兰阴性菌55株占5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见占14.85%,格兰阳性菌33株占3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占11.88%,真菌22株占2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2.87%;年龄在60岁、合并糖尿病、基础疾病病史、有接受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有意识障碍以及住院在14天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害因素有患者年龄、住院期限、原有疾病以及危害性操作等,需要对于医院加强感染管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等应对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晴;刘德岐;片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于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的研究,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措施.方法:在经过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对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包括对于临床资料的分析,观察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等一系列临床反应.比较患者在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之后与接受手术之前列腺症状的评分、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以及尿动力学测定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10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术后患者没有永久性尿失禁和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出现.在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一个月后,患者各方面指标相对于手术之前都有明显的提升.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之后,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的发病率低,手术安全有效.应该临床治疗中方式应用.
作者:卜广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外科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实验组与两组常规组,每组各53例患者.两组患者一律先进行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措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常规护理措施而言,在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细节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光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