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渗透树脂对氟斑牙修复的效果浅谈

蒋晨波

关键词:氟斑牙, 修复美白, 渗透树脂
摘要:目的:探究渗透树脂对氟斑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口腔科治疗的60例氟斑牙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美容方式,实验组采用渗透树脂修复美容,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美容效果;结果:实施渗透树脂修复美容后实验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渗透树脂对于氟斑牙的修复美容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推广.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72例临床路径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临床路径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72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应用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孕期知识掌握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66.6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有所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肾内科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存在的风险相关因素,同时对针对性护理开展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份至10月份收治的60例肾内科患者,采用随机形式进行,共有两组,每组患者有30例,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方式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开展针对性方式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出现减少,满意程度呈现增长态势,P<0.05.结论 对神内科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让患者得到较高的护理,减少患者实际住院时间.

    作者:金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熏蒸治疗腰痛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熏蒸治疗腰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腰痛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以微波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37例,以中药熏蒸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相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腰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上,相较于微波治疗,中药熏蒸疗效更佳,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腓骨截骨胫骨平台后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经腓骨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相关神经血管解剖测量,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解剖10具成人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经膝关节后外侧腓骨截骨入路解剖并测量主要血管、神经两点间距离以及腓骨头的左右径宽度.结果:腓骨截骨处分别与腓总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胫前动脉、膝外下动脉等间距离以及腓骨头左右径宽度.结论:膝关节后外侧腓骨截骨入路为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提供了应用解剖学基础.

    作者:陈刚;阮建伟;王海宝;宫小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护理的研究进展

    探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各种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有关上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护理的有关论文进行整理,通过临床的一些数据以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各种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在本次的研究中发展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理护理主要分为介入前护理、介入治疗后护理,就具体的方法来讲主要涉及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介入治疗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身体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君;吴永梅;李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路径实施中病案信息技术人员的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作用.方法:在2016年期间对我院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实施临床路径以来产生的作用进行详尽的阐述.结果:通过病案信息技术人员中实施临床路径后,主要发挥的作用为:①提高编码准确性;②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③临床路径实施工作中的质量控制;④协同意识、团队意识.结论:在病案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因此需要病案信息技术人员要发挥其建设性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临床路径顺利的实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卢美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究

    目的 对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为防止医院感染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0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置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75例患者为感染组,没有受到医院感染的患者全部列为正常组,并对其危害因素以及感染率进行有效探究.结果 在102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为7.3%.其中发生率高的为脑梗死占9.88%.为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33.87.%,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28.66%;共培养出病原菌110株,革兰阴性菌55株占5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见占14.85%,格兰阳性菌33株占3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占11.88%,真菌22株占2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2.87%;年龄在60岁、合并糖尿病、基础疾病病史、有接受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有意识障碍以及住院在14天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害因素有患者年龄、住院期限、原有疾病以及危害性操作等,需要对于医院加强感染管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等应对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晴;刘德岐;片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运用

    舒适化护理是对患者护理的追求目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压力巨大,内心紧张焦虑,悲观失望情绪严重.通过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治疗环境,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血液透析护理中不同阶段舒适护理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注意事项,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祝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8月血液透析慢性肾衰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组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组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护理后情绪状态、透析依从性评分;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者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人性化护理组护理后情绪状态、透析依从性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生存质量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透析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个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经过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在本院接受消化内科护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五十例.对于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之后对患者的活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患者进行消化内科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抑郁度和焦虑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进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度和焦虑度都有明显好转,(p<0.05),但是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个性化护理之后,病情与心理状态上的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进行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病发症发病率、与医护人员的矛盾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对于疏导患者的心理也有很大帮助.所以个性化护理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作者:王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改善术后疼痛和负面情绪的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其情绪及疼痛感觉缓解产生的影响,阐明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入院的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8例,44例为对照组,44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干预.针对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患者情绪变化、护理满意程度等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更为明显;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均趋于正向发展,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大;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优质护理的实施更为显著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对患者满意程度的提高和心态情绪的稳定具有明显的正性促进作用;临床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作者:李梦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

    目的:探究脊柱结核前后路不通术式选择与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85例脊柱结核患者纳做此次研究样本,分为3组研究,A、B、C组各31例、29例、25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术式治疗,观察3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脊柱矫正率低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较B组及C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存在差异(P<0.05),融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需依据脊柱结核患者病情选择正确、合理的术式,进而获得更显著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后路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柏景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响应面法优化鹿衔草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鹿衔草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Y)为评价指标,加水量(X1)、浸提时间(X2)和提取温度(X3)为考察对象,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鹿蹄草多糖提取工艺,观察其对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优化后的佳工艺为加水量24.9倍,提取时间146.5min,提取温度100℃,佳提取工艺下鹿衔草多糖提取率达3.57%±1.56%,5 mg/mL的浓度就对DPPH的抑制达到80%以上.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鹿衔草多糖提取工艺方法可行,鹿衔草多糖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桑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观察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疾病恢复等产生的影响;阐明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45例为对照组,45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方案;就患者满意程度、住院时间及费用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三个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患者满意程度看,观察组患者(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从住院时间和费用看,观察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任一一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患者满意程度的提高、疾病的迅速恢复及经济负担的减轻均得益于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干预,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疾病预后均具有良好的正向促进意义,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作者:马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6月直至2016年3月,并将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检查后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陶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先后采用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异常病变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缺血性ST-T异常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停搏、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期前收缩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心血管疾病诊出率方面较常规心电图更高,且24h动态心电图为无创操作,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书娟;段彬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强龙四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甲强龙四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突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1~2016-1运城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突聋患者共114例120耳,随机分为四组,A组30耳(28例)、B组30耳(30例)、C组30耳(27例)、D组30耳(29例),每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强龙,A组口服,B组静脉滴注,C组耳后骨膜下注射,D组鼓室内注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一月分别行听力检查.结果 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56.67%、73.33%、76.67%,各组患者听力的平均提高值分别为15.97±5.3dB,16.11±2.9dB,23.31±3.1dB,24.90±4.2 dB.C、D组总有效率及听力平均提高值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C与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频听力损失的患者中,D优于C组.结论 口服与静脉给药治疗突聋的疗效相当;局部用药优于全身用药,鼓室内注射对于高频听力损失、病史较长的患者优于耳后骨膜下注射.

    作者:田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对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探究对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给予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于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孕妇4320例,按照我院彩超检查方法对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胎儿进行全面超声检查.结果:从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患者4320例,7例检查为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检查率为0.16%,其中,5例处于颈部后面,2例处于颈部侧面,1例处于颈部前面,均呈现为分隔型淋巴管瘤.2例为合并多发畸形淋巴管瘤,5例为中期妊娠胎儿,1例为晚期妊娠胎儿.结论:超声检查过程中,能够准确检查出中期妊娠以及晚期妊娠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是目前临床上为有效的一种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后续治疗和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芝芝;赵天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浅表器官外淋巴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超声诊断检查,并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表现.结果:所有病灶中,22个病灶所在的器官均呈现出肿大的现象,肿大率为75.86%.低回声病灶为15个,占比51.72%;回声分布均匀的例数为10例,占比34.48%.局灶型和弥漫型中分别有1个病例的甲状腺淋巴瘤,呈现出中等回声的现象.结论:对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实施超声检查,可以通过具体的特征明确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是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晒哈和诊断的重要措施,能够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曾之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究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分阶段护理干预,患者痊愈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按照患者的不同病情进展和病情程度对患者进行分阶段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改善病人的预后,促进病人在痊愈后能够正常的进行健康生活.

    作者:杨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