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净化疗法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林龙;向小方

关键词:农药, 中毒, 血液灌注,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疗法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洗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醋酶活性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29例,治愈率为96.70%,死亡1例,占3.3%.而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26例,治愈率为86.70%,死亡4例,占13.30%.结论 利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行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农药中毒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罗哌卡因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病室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8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为对照组;435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实施有效率等,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0%,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对照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且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比重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有效延长患者麻醉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月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选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90例,对照组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监测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96.7%v s 83.3%)(P<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症状轻微对症治疗后消失,均坚持服药未终止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文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防治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和讨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选取7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甲组(n=39)和乙组(n=39).甲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左心室重构防治的作用.结果 用药后甲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与乙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预后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魏传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日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6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31(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1.25%),且观察组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护理满意率较高,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之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极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优化疗效.

    作者:陈福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析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ICU科室的53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6年7月我院ICU科室的53例实施品管圈管理患者为此次研究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医用耗材使用有效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医用耗材使用有效率分别为96.23%、1.89%、98.78%,与对照组的83.02%、9.43%、86.09%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科室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更好的提升ICU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投诉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医患关系的良性、和谐发展,可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功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应.方法 将2012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两组患者各50例,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抗血小板效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抑制血小板情况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抑制情况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功脉介入围手术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要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作者:蒋恒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和分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n=51)和B组(n=51)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A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而B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评价护理干预对患者PCI的影响.结果 护理干预后,A组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治疗的痛苦,让患者能更加配合治疗,使PCI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黄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托拉塞米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B型钠尿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托拉塞米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B型钠尿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6例,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26例给予托拉塞米治疗,均治疗3d后,测量两组患者24h尿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h尿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D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短期采取托拉塞米治疗能显著降低B型钠尿肽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和运;李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 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均为27例,两组在采用ACEI、β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之螺内酯40mg/d治疗,观察组加之小剂量20mg/d螺内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26(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77.77%),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螺内酯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刺激患者交感神经,改善患者血管的舒张情况和心肌的活性情况,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作者:李征;傅金木;蔡笔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当前护理工作中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护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在护理中应采取的方法及措施,以便提高后期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年在日护理中所暴漏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查,指出了睡眠障碍问题是目前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出现护理问题,如对患者了解与沟通、药物护理、睡眠护理及饮食护理制定改良措施;对近两年收治的200名老年心血管患者实行改良后的护理模式.结果 经制定改善措施并付诸实施后,减少了在护理患者进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92.5%,进而提升了护理质量.结论 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护理,降低护理事故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黎春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立哌唑、利培酮联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利培酮联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日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所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取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31例(采取阿立哌唑、利培酮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30/31),对照组为93.54%(29/31),两组的治疗效果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应用阿立哌唑、利培酮联合治疗下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为优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利培酮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两者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的达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思洋;李长远;洪金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调节动脉血压,水、电解质平衡在维持人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病理的激活RAAS可导致过多的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增生肥厚、纤维化.已形成的动脉僵硬度和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发生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的关键因素.RAAS 的阻断已经证明有利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本文就RAAS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及RAAS 阻断的药物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王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率、血压、QT间期及P-R间期心电图、脑钠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急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于肛肠手术的效果研究

    目的 对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于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现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肛肠科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其镇痛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需予以腰俞穴麻醉,然后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镇痛方式,观察组患者予以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方式,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使用盐酸曲马多的概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于肛肠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止痛效果明显,安全性更高,在手术后盐酸曲马多的使用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韦阿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术前应用氨溴索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析术前应用氨溴索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8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情况.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4例,在术前给予其安慰剂,观察组54例,在术前给予其氨溴索.对患者术前术后心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其心肺功能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术后,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功能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左心室舒张功能老年患者实施开胸手术前给予其一定剂量的氨溴索,可保证其心肺功能正常,确保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可在手术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观察硝苯地平+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影响.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44例则予以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比评价不同用药后疗效、血压水平、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改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稳定血压水平,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熊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肺功能状态影像学评价在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肺功能准确评估对预测患者手术耐受性、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和制定术后肺康复方案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用的肺功能检测手段包括:肺量计、气体交换试验、运动试验和影像学技术等;作为临床中常用的观察肺部组织改变的方法,影像学技术在定量分析肺功能和预测术后残余肺功能等方面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多种影像学技术在测量肺体积、预测术后肺功能和评估术后残肺生长中的研究现状,总结其优缺点,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刘霜纯;刘亚康;曾斌;谭海智;熊丽芳;张鸣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复发的预测

    目的 分析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74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照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含量,将患者分为嗜酸性组与非嗜酸性组(n=37).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嗅觉功能评分,并评价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疾病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嗜酸性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嗅觉功能评分,与非嗜酸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嗜酸性组患者复发率21.62%,在复发的7例嗜酸性组患者中,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5例,显著高于非嗜酸性组5.41%,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将会直接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临床治疗中需要加以重点分析.

    作者:耿雪渊;刘本伦;陈昌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5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对其实施早期并发症预防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褥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方式

    目的 分析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的62例患者,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划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1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综合组采用综合性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疼痛平均均值为(3.45±0.13)分,综合组疼痛评分均值为(2.02±0.11)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80.65%低于综合组患者96.77%,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赛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建议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邰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