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恒波
目的 分析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74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照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含量,将患者分为嗜酸性组与非嗜酸性组(n=37).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嗅觉功能评分,并评价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疾病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嗜酸性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嗅觉功能评分,与非嗜酸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嗜酸性组患者复发率21.62%,在复发的7例嗜酸性组患者中,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5例,显著高于非嗜酸性组5.41%,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将会直接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临床治疗中需要加以重点分析.
作者:耿雪渊;刘本伦;陈昌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选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诊收治的120例AMI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60)行个体化院内护理及院外延续护理,对照组(n=60)行常规院内护理,出院前仅发放教育手册,采用WHOQOL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WHO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AMI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术前应用氨溴索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8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情况.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4例,在术前给予其安慰剂,观察组54例,在术前给予其氨溴索.对患者术前术后心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其心肺功能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术后,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功能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左心室舒张功能老年患者实施开胸手术前给予其一定剂量的氨溴索,可保证其心肺功能正常,确保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可在手术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上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的实际价值,为进一步合理有效的诊断老年性心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98例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普通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分析不同检查诊断方法的实际临床价值.结果 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临床诊断,其左室增大、左室肥大、左房增大、主动脉扩张、心肌缺血及室间隔弥漫增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采用普通心电图进行检查,准确性高,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一;王春燕;王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研究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前(19.28±0.17)μmol/L,Hcy水平明显比对照组(9.62±0.11)μmol/L高,治疗后,观察组(11.91±0.13)μmol/L血浆Hcy水平明显降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高水平Hcy可作为心肌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结论 血浆Hcy水平是心肌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Hcy水平超过正常值,心肌梗死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Hcy水平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作者:覃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于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以本院从2014年5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81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儿在入院检查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腹痛、情绪烦躁不安以及就诊时不同程度哭闹等相关的现象.所有的患儿均在被临床拟诊为肠套叠之后,采用脉冲加压的方式缓缓地提升患者肠腔内的气压,待气压回升至16kPaz左右,大多数的患儿的肠套叠成功的复位.并且对于患儿治疗的基本效果进行研究和观察.结果 所有的81例患儿确诊之后,采用经空气灌肠的方式成功复位的患者有72例,占总数的88.89%,另有5例患儿因为复位失败终转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3例患儿为结肠型,占总数的60%;小肠型1例,占总数的20%;盲肠部1例,占总数的20%.所有的患儿经过治疗之后有49例患儿完全的治愈,有27例患儿治疗有效,只有5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83%.结论 空气灌肠疗法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拟诊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作为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式来进行推广.
作者:谢华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在手术室中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同时对其进行分析后总结预防性护理的方法.方法 针对我院1000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其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同时对引起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逐一探讨,总结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本次研究所分析的10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结果 1000例入选的患者中,共有4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4.5%.对于患者感染的分析,从是否有人员流动、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本次着重分析糖尿病)、是否患者年龄偏高等、是否放置引流管、是否接台手术等展开讨论;对比发现本次分析的因素中,除过年龄和是否防止引流管不对患者产生影响,其余均会影响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中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及时明确相关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做好相关的灭菌和消毒等工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陈秋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日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6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31(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1.25%),且观察组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护理满意率较高,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之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极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优化疗效.
作者:陈福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复苏抢救成功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复苏抢救,分析复苏抢救成功后护理体会.结果 2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中,18例新生儿抢救成功,成功率90.0%.2例患儿发生电解质紊乱.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实施复苏抢救成功后,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黄宝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当前护理工作中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护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在护理中应采取的方法及措施,以便提高后期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年在日护理中所暴漏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查,指出了睡眠障碍问题是目前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出现护理问题,如对患者了解与沟通、药物护理、睡眠护理及饮食护理制定改良措施;对近两年收治的200名老年心血管患者实行改良后的护理模式.结果 经制定改善措施并付诸实施后,减少了在护理患者进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92.5%,进而提升了护理质量.结论 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护理,降低护理事故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黎春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48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并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界扩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9.23%、28.85%、21.15%、23.08%、36.54%,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肺型P波、心电轴左偏的出现率分别为2.08%、14.58%、22.92%,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心电轴右偏的发生率为50.00%,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研究组患者心脏超声的左心室扩大、双室扩大、左室后壁搏动幅度降低的出现率分别为28.85%、23.08%、17.3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老年肺心病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
作者:李锦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辛伐他汀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功用.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约20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总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变化,随访观察24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除了降低血脂的作用外,且能协同降压药,具有降压作用,防止或减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蒋叔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功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应.方法 将2012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两组患者各50例,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抗血小板效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抑制血小板情况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抑制情况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功脉介入围手术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要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作者:蒋恒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调节动脉血压,水、电解质平衡在维持人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病理的激活RAAS可导致过多的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增生肥厚、纤维化.已形成的动脉僵硬度和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发生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的关键因素.RAAS 的阻断已经证明有利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本文就RAAS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及RAAS 阻断的药物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王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龄老人冠心病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血脂水平异常的冠心病的老年患者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所采用他汀类药物类型,将其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28),辛伐他汀组(n=27),以及瑞舒伐他汀组(n=26).对三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脂参数,以及安全性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后TC,LDL-C,LDL-C/H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横纹肌溶解均未发生.三组调脂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龄老人冠心病可取得较好的调脂效果,且导致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及该基础上的中医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观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等多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8.9%)与对照组患者(79.5%)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护理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身体疼痛、情绪反应、睡眠质量、社交隔离等生存质量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意义,患者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游芬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为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措施,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相应治疗措施,观察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状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中高危比例为82.0%,治疗有效率达到94%,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方法,有效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愈率,因而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小儿心脏手术中护理的配合措施,探讨术中护理对小儿心脏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心脏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护理配合效果.结果 通过对小儿心脏手术实施护理配合,此次护理患方满意度达到92%(48/52),医师满意度94%(49/52).讨论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实施有效术中护理配合措施,可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方和医师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丽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利培酮口服液对143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氯氮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利培酮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两组之间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PAN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丹;李长远;郑家仁;洪金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意义.方法 研究筛选71例因冠心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老年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重点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71例患者接受专业检查后,发现58例(81.69%)存在心肌缺血问题,其中有症状的患者共20例(34.48%),而无症状的患者共有38例(65.52%).此外,55例患者(77.46%)存在心律失常问题.结论 对于患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专业诊断工作中,通过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可实现对其心律失常情况及其心肌缺血情况的及早判断,防止出现误诊现象或者漏诊现象,以充分改善转归.
作者:肖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