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
目的 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研究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前(19.28±0.17)μmol/L,Hcy水平明显比对照组(9.62±0.11)μmol/L高,治疗后,观察组(11.91±0.13)μmol/L血浆Hcy水平明显降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高水平Hcy可作为心肌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结论 血浆Hcy水平是心肌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Hcy水平超过正常值,心肌梗死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Hcy水平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作者:覃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以34例为一组,干预组患者采用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7.1%、73.5%,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水平(89.6±5.3)分、(74.1±9.7)分,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在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王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9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患者应用噻氯匹啶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35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流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轻度出血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鹏;林培佑;朱贤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通脉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通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总有效率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通脉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意义.方法 研究筛选71例因冠心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老年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重点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71例患者接受专业检查后,发现58例(81.69%)存在心肌缺血问题,其中有症状的患者共20例(34.48%),而无症状的患者共有38例(65.52%).此外,55例患者(77.46%)存在心律失常问题.结论 对于患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专业诊断工作中,通过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可实现对其心律失常情况及其心肌缺血情况的及早判断,防止出现误诊现象或者漏诊现象,以充分改善转归.
作者:肖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于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以本院从2014年5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81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儿在入院检查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腹痛、情绪烦躁不安以及就诊时不同程度哭闹等相关的现象.所有的患儿均在被临床拟诊为肠套叠之后,采用脉冲加压的方式缓缓地提升患者肠腔内的气压,待气压回升至16kPaz左右,大多数的患儿的肠套叠成功的复位.并且对于患儿治疗的基本效果进行研究和观察.结果 所有的81例患儿确诊之后,采用经空气灌肠的方式成功复位的患者有72例,占总数的88.89%,另有5例患儿因为复位失败终转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3例患儿为结肠型,占总数的60%;小肠型1例,占总数的20%;盲肠部1例,占总数的20%.所有的患儿经过治疗之后有49例患儿完全的治愈,有27例患儿治疗有效,只有5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83%.结论 空气灌肠疗法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拟诊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作为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式来进行推广.
作者:谢华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率、血压、QT间期及P-R间期心电图、脑钠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急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影响.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44例则予以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比评价不同用药后疗效、血压水平、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改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稳定血压水平,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熊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ICU科室的53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6年7月我院ICU科室的53例实施品管圈管理患者为此次研究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医用耗材使用有效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医用耗材使用有效率分别为96.23%、1.89%、98.78%,与对照组的83.02%、9.43%、86.09%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科室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更好的提升ICU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投诉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医患关系的良性、和谐发展,可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肺功能准确评估对预测患者手术耐受性、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和制定术后肺康复方案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用的肺功能检测手段包括:肺量计、气体交换试验、运动试验和影像学技术等;作为临床中常用的观察肺部组织改变的方法,影像学技术在定量分析肺功能和预测术后残余肺功能等方面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多种影像学技术在测量肺体积、预测术后肺功能和评估术后残肺生长中的研究现状,总结其优缺点,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刘霜纯;刘亚康;曾斌;谭海智;熊丽芳;张鸣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小儿心脏手术中护理的配合措施,探讨术中护理对小儿心脏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心脏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护理配合效果.结果 通过对小儿心脏手术实施护理配合,此次护理患方满意度达到92%(48/52),医师满意度94%(49/52).讨论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实施有效术中护理配合措施,可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方和医师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丽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腹膜外)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5例腹股沟疝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3.4%.随访观察组患者未见复发者,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2.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比,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陈隆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术前应用氨溴索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8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情况.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4例,在术前给予其安慰剂,观察组54例,在术前给予其氨溴索.对患者术前术后心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其心肺功能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术后,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功能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左心室舒张功能老年患者实施开胸手术前给予其一定剂量的氨溴索,可保证其心肺功能正常,确保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可在手术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调节动脉血压,水、电解质平衡在维持人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病理的激活RAAS可导致过多的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增生肥厚、纤维化.已形成的动脉僵硬度和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发生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的关键因素.RAAS 的阻断已经证明有利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本文就RAAS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及RAAS 阻断的药物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王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为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措施,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相应治疗措施,观察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状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中高危比例为82.0%,治疗有效率达到94%,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方法,有效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愈率,因而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实施分层培训(进阶模式下)提高护士专业能力的成效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自2014年3月-2015年8月从我院选取60名护士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为对照组护士人员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培训,为观察组护士采用分层护理管理的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种不同培训模式下的两组护士所护理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及综合能力的考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分层培训(进阶模式下)的综合能力的考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分层培训(进阶模式下)对于提高护士专业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陈妹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疑似为冠心病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检查,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则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介入检查的可行性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介入检查发现,疑似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中有155例为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和治疗方法对该155例患者后,结果发现病情好转患者有140例,所占比重为90.30%.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穿刺部位出血、术中无复流、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及造影剂过敏等均为介入术中常见并发症,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或消失,疗效显著.结论 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取得的临床成效均十分显著,可对病变部位情况、侧支循环及冠脉狭窄部位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有利于对患者病情更好把握,从而促进患者接受全面对症治疗,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郭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在手术室中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同时对其进行分析后总结预防性护理的方法.方法 针对我院1000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其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同时对引起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逐一探讨,总结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本次研究所分析的10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结果 1000例入选的患者中,共有4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4.5%.对于患者感染的分析,从是否有人员流动、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本次着重分析糖尿病)、是否患者年龄偏高等、是否放置引流管、是否接台手术等展开讨论;对比发现本次分析的因素中,除过年龄和是否防止引流管不对患者产生影响,其余均会影响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中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及时明确相关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做好相关的灭菌和消毒等工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陈秋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辛伐他汀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功用.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约20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总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变化,随访观察24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除了降低血脂的作用外,且能协同降压药,具有降压作用,防止或减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蒋叔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疗法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洗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醋酶活性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29例,治愈率为96.70%,死亡1例,占3.3%.而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26例,治愈率为86.70%,死亡4例,占13.30%.结论 利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行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农药中毒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林龙;向小方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