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蒋叔星

关键词:辛伐他汀, 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治疗
摘要:目的 探究辛伐他汀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功用.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约20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总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变化,随访观察24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除了降低血脂的作用外,且能协同降压药,具有降压作用,防止或减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重症肺炎患儿中抽取86例作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研究组(n=43)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n=43)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体征恢复时间以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①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35%,护理满意度是97.67%;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4.42%,护理满意度是83.72%;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②研究组患儿气促、咳嗽、高热等体征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改善患儿治疗效果,促使其体征早期恢复,并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钟菊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托拉塞米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B型钠尿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托拉塞米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B型钠尿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6例,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26例给予托拉塞米治疗,均治疗3d后,测量两组患者24h尿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h尿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D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短期采取托拉塞米治疗能显著降低B型钠尿肽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和运;李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的疗效初评

    目的 评价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9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患者应用噻氯匹啶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35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流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轻度出血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鹏;林培佑;朱贤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断探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48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并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界扩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9.23%、28.85%、21.15%、23.08%、36.54%,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肺型P波、心电轴左偏的出现率分别为2.08%、14.58%、22.92%,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心电轴右偏的发生率为50.00%,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研究组患者心脏超声的左心室扩大、双室扩大、左室后壁搏动幅度降低的出现率分别为28.85%、23.08%、17.3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老年肺心病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

    作者:李锦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腹膜外)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腹膜外)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5例腹股沟疝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3.4%.随访观察组患者未见复发者,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2.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比,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陈隆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观察硝苯地平+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影响.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44例则予以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比评价不同用药后疗效、血压水平、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改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稳定血压水平,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熊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辛伐他汀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功用.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约20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总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变化,随访观察24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除了降低血脂的作用外,且能协同降压药,具有降压作用,防止或减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蒋叔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率、血压、QT间期及P-R间期心电图、脑钠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急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选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诊收治的120例AMI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60)行个体化院内护理及院外延续护理,对照组(n=60)行常规院内护理,出院前仅发放教育手册,采用WHOQOL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WHO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AMI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 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均为27例,两组在采用ACEI、β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之螺内酯40mg/d治疗,观察组加之小剂量20mg/d螺内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26(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77.77%),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螺内酯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刺激患者交感神经,改善患者血管的舒张情况和心肌的活性情况,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作者:李征;傅金木;蔡笔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为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措施,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相应治疗措施,观察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状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中高危比例为82.0%,治疗有效率达到94%,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方法,有效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愈率,因而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选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90例,对照组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监测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96.7%v s 83.3%)(P<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症状轻微对症治疗后消失,均坚持服药未终止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文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功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应.方法 将2012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两组患者各50例,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抗血小板效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抑制血小板情况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抑制情况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功脉介入围手术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要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作者:蒋恒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3.4%),心电图变化情况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姚嫚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 对于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以本院从2014年5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81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儿在入院检查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腹痛、情绪烦躁不安以及就诊时不同程度哭闹等相关的现象.所有的患儿均在被临床拟诊为肠套叠之后,采用脉冲加压的方式缓缓地提升患者肠腔内的气压,待气压回升至16kPaz左右,大多数的患儿的肠套叠成功的复位.并且对于患儿治疗的基本效果进行研究和观察.结果 所有的81例患儿确诊之后,采用经空气灌肠的方式成功复位的患者有72例,占总数的88.89%,另有5例患儿因为复位失败终转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3例患儿为结肠型,占总数的60%;小肠型1例,占总数的20%;盲肠部1例,占总数的20%.所有的患儿经过治疗之后有49例患儿完全的治愈,有27例患儿治疗有效,只有5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83%.结论 空气灌肠疗法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拟诊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作为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式来进行推广.

    作者:谢华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5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对其实施早期并发症预防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褥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上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的实际价值,为进一步合理有效的诊断老年性心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98例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普通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分析不同检查诊断方法的实际临床价值.结果 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临床诊断,其左室增大、左室肥大、左房增大、主动脉扩张、心肌缺血及室间隔弥漫增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采用普通心电图进行检查,准确性高,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一;王春燕;王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于肛肠手术的效果研究

    目的 对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于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现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肛肠科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其镇痛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需予以腰俞穴麻醉,然后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镇痛方式,观察组患者予以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方式,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使用盐酸曲马多的概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于肛肠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止痛效果明显,安全性更高,在手术后盐酸曲马多的使用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韦阿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探讨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以34例为一组,干预组患者采用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7.1%、73.5%,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水平(89.6±5.3)分、(74.1±9.7)分,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在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王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疑似为冠心病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检查,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则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介入检查的可行性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介入检查发现,疑似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中有155例为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和治疗方法对该155例患者后,结果发现病情好转患者有140例,所占比重为90.30%.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穿刺部位出血、术中无复流、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及造影剂过敏等均为介入术中常见并发症,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或消失,疗效显著.结论 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取得的临床成效均十分显著,可对病变部位情况、侧支循环及冠脉狭窄部位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有利于对患者病情更好把握,从而促进患者接受全面对症治疗,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郭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