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英
目的 研究和分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n=51)和B组(n=51)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A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而B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评价护理干预对患者PCI的影响.结果 护理干预后,A组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治疗的痛苦,让患者能更加配合治疗,使PCI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黄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小儿心脏手术中护理的配合措施,探讨术中护理对小儿心脏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心脏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护理配合效果.结果 通过对小儿心脏手术实施护理配合,此次护理患方满意度达到92%(48/52),医师满意度94%(49/52).讨论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实施有效术中护理配合措施,可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方和医师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丽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调节动脉血压,水、电解质平衡在维持人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病理的激活RAAS可导致过多的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增生肥厚、纤维化.已形成的动脉僵硬度和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发生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的关键因素.RAAS 的阻断已经证明有利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本文就RAAS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及RAAS 阻断的药物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王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疗法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洗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醋酶活性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29例,治愈率为96.70%,死亡1例,占3.3%.而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26例,治愈率为86.70%,死亡4例,占13.30%.结论 利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行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农药中毒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林龙;向小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复苏抢救成功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复苏抢救,分析复苏抢救成功后护理体会.结果 2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中,18例新生儿抢救成功,成功率90.0%.2例患儿发生电解质紊乱.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实施复苏抢救成功后,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黄宝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3.4%),心电图变化情况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姚嫚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病室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8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为对照组;435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实施有效率等,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0%,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对照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且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比重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有效延长患者麻醉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月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腹膜外)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5例腹股沟疝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3.4%.随访观察组患者未见复发者,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2.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比,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陈隆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功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应.方法 将2012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两组患者各50例,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抗血小板效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抑制血小板情况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抑制情况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功脉介入围手术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要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作者:蒋恒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当前护理工作中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护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在护理中应采取的方法及措施,以便提高后期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年在日护理中所暴漏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查,指出了睡眠障碍问题是目前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出现护理问题,如对患者了解与沟通、药物护理、睡眠护理及饮食护理制定改良措施;对近两年收治的200名老年心血管患者实行改良后的护理模式.结果 经制定改善措施并付诸实施后,减少了在护理患者进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92.5%,进而提升了护理质量.结论 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护理,降低护理事故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黎春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实施分层培训(进阶模式下)提高护士专业能力的成效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自2014年3月-2015年8月从我院选取60名护士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为对照组护士人员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培训,为观察组护士采用分层护理管理的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种不同培训模式下的两组护士所护理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及综合能力的考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分层培训(进阶模式下)的综合能力的考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分层培训(进阶模式下)对于提高护士专业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陈妹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选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90例,对照组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监测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96.7%v s 83.3%)(P<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症状轻微对症治疗后消失,均坚持服药未终止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文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辛伐他汀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功用.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约20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总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变化,随访观察24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除了降低血脂的作用外,且能协同降压药,具有降压作用,防止或减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蒋叔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利培酮口服液对143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氯氮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利培酮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两组之间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PAN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丹;李长远;郑家仁;洪金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托拉塞米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B型钠尿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6例,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26例给予托拉塞米治疗,均治疗3d后,测量两组患者24h尿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h尿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D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短期采取托拉塞米治疗能显著降低B型钠尿肽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和运;李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9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患者应用噻氯匹啶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35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流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轻度出血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鹏;林培佑;朱贤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ICU科室的53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6年7月我院ICU科室的53例实施品管圈管理患者为此次研究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医用耗材使用有效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医用耗材使用有效率分别为96.23%、1.89%、98.78%,与对照组的83.02%、9.43%、86.09%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科室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更好的提升ICU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投诉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医患关系的良性、和谐发展,可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疑似为冠心病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检查,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则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介入检查的可行性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介入检查发现,疑似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中有155例为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和治疗方法对该155例患者后,结果发现病情好转患者有140例,所占比重为90.30%.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穿刺部位出血、术中无复流、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及造影剂过敏等均为介入术中常见并发症,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或消失,疗效显著.结论 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取得的临床成效均十分显著,可对病变部位情况、侧支循环及冠脉狭窄部位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有利于对患者病情更好把握,从而促进患者接受全面对症治疗,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郭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和讨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选取7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甲组(n=39)和乙组(n=39).甲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左心室重构防治的作用.结果 用药后甲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与乙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预后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魏传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日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6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31(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1.25%),且观察组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护理满意率较高,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之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极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优化疗效.
作者:陈福素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