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康
目的 探析术前应用氨溴索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8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情况.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4例,在术前给予其安慰剂,观察组54例,在术前给予其氨溴索.对患者术前术后心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其心肺功能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术后,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功能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左心室舒张功能老年患者实施开胸手术前给予其一定剂量的氨溴索,可保证其心肺功能正常,确保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可在手术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9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患者应用噻氯匹啶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35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流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轻度出血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鹏;林培佑;朱贤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复苏抢救成功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复苏抢救,分析复苏抢救成功后护理体会.结果 2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中,18例新生儿抢救成功,成功率90.0%.2例患儿发生电解质紊乱.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实施复苏抢救成功后,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黄宝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托拉塞米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B型钠尿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6例,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26例给予托拉塞米治疗,均治疗3d后,测量两组患者24h尿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h尿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D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短期采取托拉塞米治疗能显著降低B型钠尿肽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和运;李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重症肺炎患儿中抽取86例作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研究组(n=43)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n=43)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体征恢复时间以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①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35%,护理满意度是97.67%;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4.42%,护理满意度是83.72%;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②研究组患儿气促、咳嗽、高热等体征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改善患儿治疗效果,促使其体征早期恢复,并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钟菊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上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的实际价值,为进一步合理有效的诊断老年性心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98例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普通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分析不同检查诊断方法的实际临床价值.结果 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临床诊断,其左室增大、左室肥大、左房增大、主动脉扩张、心肌缺血及室间隔弥漫增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采用普通心电图进行检查,准确性高,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一;王春燕;王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龄老人冠心病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血脂水平异常的冠心病的老年患者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所采用他汀类药物类型,将其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28),辛伐他汀组(n=27),以及瑞舒伐他汀组(n=26).对三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脂参数,以及安全性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后TC,LDL-C,LDL-C/H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横纹肌溶解均未发生.三组调脂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龄老人冠心病可取得较好的调脂效果,且导致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腹膜外)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5例腹股沟疝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3.4%.随访观察组患者未见复发者,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2.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比,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陈隆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辛伐他汀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功用.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约20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总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变化,随访观察24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除了降低血脂的作用外,且能协同降压药,具有降压作用,防止或减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蒋叔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率、血压、QT间期及P-R间期心电图、脑钠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急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疑似为冠心病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检查,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则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介入检查的可行性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介入检查发现,疑似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中有155例为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和治疗方法对该155例患者后,结果发现病情好转患者有140例,所占比重为90.30%.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穿刺部位出血、术中无复流、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及造影剂过敏等均为介入术中常见并发症,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或消失,疗效显著.结论 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取得的临床成效均十分显著,可对病变部位情况、侧支循环及冠脉狭窄部位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有利于对患者病情更好把握,从而促进患者接受全面对症治疗,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郭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意义.方法 研究筛选71例因冠心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老年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重点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71例患者接受专业检查后,发现58例(81.69%)存在心肌缺血问题,其中有症状的患者共20例(34.48%),而无症状的患者共有38例(65.52%).此外,55例患者(77.46%)存在心律失常问题.结论 对于患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专业诊断工作中,通过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可实现对其心律失常情况及其心肌缺血情况的及早判断,防止出现误诊现象或者漏诊现象,以充分改善转归.
作者:肖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调节动脉血压,水、电解质平衡在维持人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病理的激活RAAS可导致过多的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增生肥厚、纤维化.已形成的动脉僵硬度和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发生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的关键因素.RAAS 的阻断已经证明有利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本文就RAAS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及RAAS 阻断的药物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王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的62例患者,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划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1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综合组采用综合性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疼痛平均均值为(3.45±0.13)分,综合组疼痛评分均值为(2.02±0.11)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80.65%低于综合组患者96.77%,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赛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建议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邰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病室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8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为对照组;435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实施有效率等,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0%,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对照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且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比重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有效延长患者麻醉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月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74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照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含量,将患者分为嗜酸性组与非嗜酸性组(n=37).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嗅觉功能评分,并评价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疾病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嗜酸性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嗅觉功能评分,与非嗜酸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嗜酸性组患者复发率21.62%,在复发的7例嗜酸性组患者中,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5例,显著高于非嗜酸性组5.41%,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将会直接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临床治疗中需要加以重点分析.
作者:耿雪渊;刘本伦;陈昌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以34例为一组,干预组患者采用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7.1%、73.5%,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水平(89.6±5.3)分、(74.1±9.7)分,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在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王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在手术室中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同时对其进行分析后总结预防性护理的方法.方法 针对我院1000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其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同时对引起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逐一探讨,总结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本次研究所分析的10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结果 1000例入选的患者中,共有4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4.5%.对于患者感染的分析,从是否有人员流动、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本次着重分析糖尿病)、是否患者年龄偏高等、是否放置引流管、是否接台手术等展开讨论;对比发现本次分析的因素中,除过年龄和是否防止引流管不对患者产生影响,其余均会影响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中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及时明确相关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做好相关的灭菌和消毒等工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陈秋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为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措施,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相应治疗措施,观察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状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中高危比例为82.0%,治疗有效率达到94%,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方法,有效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愈率,因而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n=51)和B组(n=51)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A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而B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评价护理干预对患者PCI的影响.结果 护理干预后,A组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治疗的痛苦,让患者能更加配合治疗,使PCI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黄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