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峰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对于门诊分诊护理质量的以及病人对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进行诊疗的50位病人参与本次的调查研究.以平均分组的方式将50位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病人进行不同的护理,在通过护理结果 ,对优质护理和临床普通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观察组和治疗组的护理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能够让病人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效的降低,并且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病人的身体恢复速度也有所加快,能够为病人后期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于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前提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实施舒适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对比,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在护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19.51%),而护理满意度(97.56%)则高于对照组(75.61%)(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性护理,对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孙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COPD稳定期做好肺康复护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6例,平均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COPD的护理而研究组33例,则在COPD稳定期采取肺康复护理.经过8个月的治疗之后,以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肺康复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实验组低,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一定时期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好,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稳定期做好肺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本文探讨护理工作在预防控制院内感染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严格制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加强人员培训、重视手卫生与标准预防,规范技术操作、管好一次性医疗用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方面,使本院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说明切实发挥护理人员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安全与护理质量也才有可能得以保障和提高.
作者:温瑞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三种抗凝蛋白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和脑梗塞患者易栓中的关系和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近几年来所收治的168位静脉血栓VTE和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分析患者的年龄分布和血栓形成部位,并检测这些患者的PC、PS、AT活性水平.选择50位健康的人员组成对照组,并检测他们的PC、PS、AT活性水平,将两组检测出来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0~50年龄段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脑梗塞患者非常容易发病,对于VTE患者来说,他们容易疲劳的地方是下肢静脉,而且下肢静脉处形成血栓的情况为普遍.将VTE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三种抗凝蛋白所呈现出来的差距都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将脑梗塞患者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仅有PS和PC两项活性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AT水平则不具有.将VTE患者同脑梗塞患者作比较,三种抗凝蛋白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VTE患者而言,三种抗凝蛋白都会对其起到影响作用,但是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仅PC和PS两项抗凝蛋白会起到影响作用.
作者:陈秀晓;牛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隐患及解决措施.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产科收治患者320例,统计护理隐患发生情况,分析护理隐患原因和护理对策.结果:320例患者共出现30例护理隐患,发生率为9.4%.发生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5例(6.7%)、患者自身因素9例(30.0%)、医护人员因素16例(53.3%).结论:加强产科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安全意识,能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隐患的发生.
作者:龙正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在妊高症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妊高症患者60例,时间在2017年4月直至2018年4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3组,其中包括A组、B组和C组,分别开展静脉麻醉、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对麻醉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比对3组妊高症患者不同麻醉后的阻滞效果评分、阻滞时间和Apgar评分,C组较比A组、B组更优,组间相比较,P<0.05.比对3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C组显著低于A组、B组,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在妊高症剖宫产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可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值得研究.
作者:马彩军;刘哓华;王立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本文总结了手术室感染控制难点,主要包括布局、人员、器械、无菌技术操作等几个方面,通过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进行处理,对于手术室中出现的医院感染问题,认为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动员所有医务人员,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管理,规范手术室中各项消毒工作,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作者:王凤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查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的是血细胞分析和血涂片分析,分析后对结果 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乙组的准确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满意率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人数34例,甲组的满意人数25例,乙组的满意率94.4%,甲组的满意率为69.4%,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血涂片分析方式,符合当前检验要求,值得推广和实施.
作者:乔少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护理管理,分析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成两组,实验组29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对比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对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保障患者安全,该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露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对胃镜检查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48例患者,按随机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患者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施以综合护理.结果 在胃镜检查中,研究组患者的恶心例数及程度少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胃镜检查者施以综合护理,可减少患者不适症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洁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从我院选择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通过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干预的具体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抢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P<0.05;观察组的转运与抢救成功率均比对照组高,且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护理中具有相对较高的运用价值,不仅可以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还能降低死亡发生率.
作者:朱国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医学检验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医学综合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地培养,因此这一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故本文从阐述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现存问题入手,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分析.
作者:傅叶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试述骨科病人围术期便秘护理进展.方法:选择本医院治疗的60名患有骨科术后便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观察小组和对照小组,每组各30名.对照小组选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小组对便秘起因进行个性化护理,并比较两小组术后7天的便秘状况.结果:经过分析评价,观察小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小组;观察小组为93.3%.对照小组为83.3%.结论:骨科病人围术期出现便秘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如手术方法 、卧床周期、饮食和排便方法等,通过个性化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有很大帮助,有助于病人更好的恢复.
作者:赵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优,且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76%)比对照组(29.27%)低,且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不仅能改善各项手术指标,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旭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50例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均行CT及MRI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研究组两种诊断方式异常率.结果 MRI检查研究组与对照组诊断异常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研究组中MRI检查脑囊虫病、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异常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MRI检查方式在CNSI诊断中的诊断率高于CT检查.
作者:韦家晓;覃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医疗行业中现代化医疗设备已被广泛使用,呼吸机作为急诊科、ICU、呼吸科的常用设备之一,当其发生故障与警报时,相关人员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排查,找出故障、警报原因,消除故障,同时,也要注意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的氧合与通气情况.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院XX型呼吸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护保养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医疗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任向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CICARE)方式在提高体检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按照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我院2016年1—6月600名体检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导检模式,实验组建立流程化沟通模式,对两组体检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经实验组护士导检的体检对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程化沟通方式提高体检服务质量,值得体检中心推广.
作者:李莹莹;朱会敏;杨建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增进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我国于2016年12月25颁布了《中医药法》,并于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自实施至今已有一年多,相关配套制度也已经陆续出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作者:蔡晴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分析导致老年糖尿病足(DF)的危险因素并探究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及措施.方法 选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分为DF组(发生老年糖尿病足,40例)、非DF组(未发生老年糖尿病足,60例),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以及二分类变量的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发生老年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统计分析得出,性别、吸烟、患病时长、血脂(TG、TC)水平控制不佳、血压水平控制不佳、HbAlc(糖化血红蛋白)升高、FIB(纤维蛋白原)升高均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DF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男性、HbAlc、FIB升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DF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DF,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极有必要.
作者:许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