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41例临床分析

李安才

关键词:梅毒性血管炎, 脑卒中, 临床特征, 诊疗方法
摘要:目的 对41例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生化检验结果,进而探讨其诊疗方法及病情预后.结果 经分析发现,生化指标IgG、及头颅影像检查是梅毒性血管炎脑卒中疾病确诊的重要指标,且其病灶呈广泛性分布;经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治疗有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偏瘫肢体肌力均得以明显改善.结论 梅毒性血管炎脑卒中临床诊断以血清梅毒抗体阳性及头部影像检查为重要依据;青霉素及长效青霉素治疗有效,但预后不容乐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值(42.01±5.88%)、左室舒张末径(48.55±9.11)mm以及NT-proBNP值(540.44±30.51)pg/mL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值(52.23±4.11%)、左室舒张末径(44.88±3.58)mm以及NT-proBNP值(310.67±25.19)pg/mL;观察组患者的六分钟试验结果(550.12±50.88)m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理想,安全性高,有效提高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腊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价值

    目的 探讨Tei指数在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量89例ASD患者及62例健康人群的右心室Tei指数,AS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半年各测量一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D组术前右心室Tei指数(0.59±0.1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3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D组介入术后各时间点右心室Tei指数逐渐下降,尤以术后半年降低明显(P<0.01);术后一周Tei指数(0.48±0.0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ei指数(0.36±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i指数作为一个定量反映整体心肌性能指标,不受心脏几何形状、心率、房室瓣反流的影响,可以简单、准确、全面的了解ASD患者的右心功能,可用于术后右心功能改善的综合评价.

    作者:杨燕淑;李云安;段峰;康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应用整体护理提高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

    目的 分析探讨给予躁狂症患者整体护理后,对其治疗依从性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治疗的躁狂症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38.67%;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85.33%;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治疗依从表的调查显示,观察组的平均得分为(7.3±0.9)分,而对照组为(4.4±1.2)分.两组患者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不满意异(P<0.05).结论 躁狂症患者如果控制得当,治疗及时,其预后结果会十分可观,而采取整体护理,对于躁狂症患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积极帮助,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清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 试验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比对照组的67.50%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22.5%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12.5%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心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明显大于对照组,NYHA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对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实践应用效果.

    作者:翁晓丽;林君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41例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生化检验结果,进而探讨其诊疗方法及病情预后.结果 经分析发现,生化指标IgG、及头颅影像检查是梅毒性血管炎脑卒中疾病确诊的重要指标,且其病灶呈广泛性分布;经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治疗有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偏瘫肢体肌力均得以明显改善.结论 梅毒性血管炎脑卒中临床诊断以血清梅毒抗体阳性及头部影像检查为重要依据;青霉素及长效青霉素治疗有效,但预后不容乐观.

    作者:李安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目的 讨论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加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BNP情况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的各项数据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

    作者:朱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并分析应用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均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观察组(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接受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对血压和血脂水平的调控有显著疗效,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吉训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SCP对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血清hs-CRP、HCY、UA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SCP对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血清hs-CRP、HCY、UA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1周(P<0.05).结论 SCP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血清hs-CRP、HCY、UA水平.

    作者:龙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和单纯冠心病患者6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并实施临床常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比较,实验组患者三支病变、多支多节段病变居多,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31%、36.92%;对照组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居多,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1.54%、38.46%;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实验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更严重(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均为100%,无手术失败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复查结果显示,均无复发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对照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更复杂、严重,但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源;马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率变异性分析临床应用研究近况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目前医学上都认可的一种无创性自主神经评价方式.随着医学技术和理论的不断进步,心率变异性在临床上的研究已经从以前的心肌梗死、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扩展到如今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他心血管或非心血管等领域.且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方法不断创新并改进,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相关疾病,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导致再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小骨窗血肿清除或去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120例的再出血情况.结果 120例中术后再出血15例,发生率12.5%.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的分析,制定出防治对策,有效减少手术后二次出血,病情有效控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李益萍;肖银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氟哌啶醇致心动过缓30例分析

    目的 分析氟哌啶醇致心动过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氟哌啶醇致心动过缓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全部单独服用药物,其中有5例患者搭配肌肉注射治疗.分析30例因氯哌啶醇导致心动过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发现,30例患者后期逐渐停用氟哌啶醇药物,给予丹参片和肌苷片口服治疗,患者的脉搏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更换使用氯氮平治疗,但是治疗后2天复发心动过缓,其余患者症状消失.结论 为因氯哌啶醇导致心动过缓患者采取丹参片,肌苷片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妮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10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收集107例女性健康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结果 化疗前升高者化疗后甘油三酯水平继续升高(P<0.05),胆固醇水平先下降(P<0.05),后升高至化疗前水平;化疗前水平正常者,化疗后81.0%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升高,17.7%的患者胆固醇升高.结论 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为浸润性乳腺癌发病的不良因素之一,化疗可导致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升高,化疗期间及化疗后需注意控制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

    作者:丁芳;吴良华;钟家毅;陈艳;吴振添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取三磷酸腺苷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 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取三磷酸腺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采取三磷酸腺苷(ATP)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8例患者心率转为正常,2例通过其他药物恢复正常窦性心率,ATP转复成功率为93.3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于这些患者没有做出相应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采用ATP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治疗,起效较快,具体操作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转复率,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彭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探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卢笑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0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在我院产科分娩的高危孕产妇1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90例产妇.A组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产妇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结果 A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B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用药30min,2h,24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但A组产妇的恶心、呕吐、腹泻、体温轻度升高和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与B组的15.56%相比,尤其腹泻发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与缩宫素相比,可显著提升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增强产妇子宫收缩强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临床腹泻的发生率高,临床使用时应注意.

    作者:杨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但许多患者发病隐匿,诊断不易,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病情已经较为棘手.因此该病的诊治同样重要.目前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仍然缺乏,冠状动脉造影使用过度,缺乏其它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尚需要改进现有检查方法,或者研究新的检查方法,如冠心病早期标志物等.而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治疗该病的药物多而复杂,适宜的药物选择十分重要,而手术以及介入治疗需要按照患者的医院,遵循严格的适应证,在详细评估后进行.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手段进行总结,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发展均十分有利.

    作者:黄燕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上肢静脉血栓疑似病例病患78例,将所有病患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39例,其中研究组病患采用多普勒彩超进行检测,而参考组病患则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各组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以及检出情况,计算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析超声和DSA检测结果,在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方面,研究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4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4例;参考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2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6例,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研究组、对照组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对比方面,实验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2.31%,而参考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4.87%,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普勒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治,精确性较高,检测率接近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能够提升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栋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讨论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8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硝唑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东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D-D、CRP表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研究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主动脉夹层(AD)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非AD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D-D、CRP、血尿酸(UA)、白细胞计数(WB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糖(GLU)等血清实验室指标,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AD的高危因素,探讨D-D和CRP对诊断AD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D-D、CRP及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D(OR=1.451,P<0.05,95%CI:1.025-2.013)、CRP(OR=1.224,P<0.05,95%CI:1.079-4.176)为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结论 DD、CRP水平异常升高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对AD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万伟;蔡红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