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汀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朱碧玉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药物, 二级预防
摘要: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门诊收治的2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入组,常规用药,研究期间有14例患者退出.对照组联合安慰剂,观察组联合他汀类药物,持续8周,对比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疗效指标、实验室指标、血压与心率指标.结果 观察组完成研究140例,对照组13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控制、血糖控制、症状遗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对比两组对象SBP、DBP、HR、BNP、ET水平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SBP、HR、BNP、ET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两组脂联素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2例肝功能异常.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他汀类药可增进疗效,应制定分级用药标准,进一步扩大适应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探析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小儿手足口腔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间收治的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9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儿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对患儿饮食以及口腔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儿的口腔溃疡症状好转的时间以及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与对比,观察在护理的过程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两组患儿在护理的过程中均为发生并发症.两组患儿的口腔溃疡的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且结果主要表现为,对患儿采用饮食以及口腔发面的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的患儿的好转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有4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患儿有35例,总有效率为77.78%,且观察组的患儿对护理更加满意.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饮食与口腔方面的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儿的口腔病变,提高总有效率,且能够收获到更高的满意率,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许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81.4%,且母婴结局情况和剖腹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SBP、DBP、MAP、HR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淑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及其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罗帕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口服胺碘酮药物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心律失常,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甲基泼尼龙冲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比对照组的72.00%高,P<0.05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的24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比较,P>0.05比较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和治疗18周时的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显著;库兴貌、水牛背及毛发粗重等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能够降低药物带来的激素不良反应.

    作者:邱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手术患者交接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目的 观察分析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交接过程中实施安全隐患排查及防护措施,常规组患者在手术交接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差错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错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率均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用药错误、管道脱落、护理记录不完善、监测不全面等安全隐患,通过安全隐患排查,规范手术交接程序、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麻醉交接、完善护理交接记录单等措施可以优化手术效果,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许树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在ICU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持续性)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在ICU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持续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接诊的90例ICU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观察组患者45例,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这些患者在身高、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满意度、舒适度、焦虑情况等方面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88.9%,高于对照组患者57.8%;观察组患者焦虑度(1.5±0.3),优于对照组患者(3.4±0.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6%,高于对照组患者62.2%.两组患者各项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以及舒适度,降低患者焦躁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惠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目的 讨论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加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BNP情况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的各项数据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

    作者:朱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经验分析

    目的 对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片联合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 收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联合疗法和普通疗法,观察患者相同治疗周期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下降幅度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压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5%、72.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水平、24h尿白蛋白和24h尿蛋白水平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防治原发性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联合治疗方案,效果好且药物安全性可靠.

    作者:吴华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效果理想,安全性高,有效提高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叶迎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根据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32)与多支病变组(n=26);取同期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示无狭窄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E601电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效果理想,能预测冠脉狭窄病变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值(42.01±5.88%)、左室舒张末径(48.55±9.11)mm以及NT-proBNP值(540.44±30.51)pg/mL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值(52.23±4.11%)、左室舒张末径(44.88±3.58)mm以及NT-proBNP值(310.67±25.19)pg/mL;观察组患者的六分钟试验结果(550.12±50.88)m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理想,安全性高,有效提高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腊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讨论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8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硝唑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东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10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收集107例女性健康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结果 化疗前升高者化疗后甘油三酯水平继续升高(P<0.05),胆固醇水平先下降(P<0.05),后升高至化疗前水平;化疗前水平正常者,化疗后81.0%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升高,17.7%的患者胆固醇升高.结论 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为浸润性乳腺癌发病的不良因素之一,化疗可导致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升高,化疗期间及化疗后需注意控制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

    作者:丁芳;吴良华;钟家毅;陈艳;吴振添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探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卢笑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EB-Echo)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住NICU并行EB-Echo检查的483例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 483例中55例未检出异常(占11.4%);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卵圆孔未闭166例(占34.4%,其中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35例,占7.25%);单纯卵圆孔未闭163例(33.7%);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41例(8.5%);先天性心脏病48例(占9.9%);室间隔及左室壁非对称性肥厚6例(1.2%),室壁运动异常4例(0.83%).结论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NICU中起着及时、准确诊断的作用,能够指导治疗、评估疗效,改变临床医生的决策.

    作者:邱金梅;王清木;颜如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氟哌啶醇致心动过缓30例分析

    目的 分析氟哌啶醇致心动过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氟哌啶醇致心动过缓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全部单独服用药物,其中有5例患者搭配肌肉注射治疗.分析30例因氯哌啶醇导致心动过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发现,30例患者后期逐渐停用氟哌啶醇药物,给予丹参片和肌苷片口服治疗,患者的脉搏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更换使用氯氮平治疗,但是治疗后2天复发心动过缓,其余患者症状消失.结论 为因氯哌啶醇导致心动过缓患者采取丹参片,肌苷片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妮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导致再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小骨窗血肿清除或去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120例的再出血情况.结果 120例中术后再出血15例,发生率12.5%.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的分析,制定出防治对策,有效减少手术后二次出血,病情有效控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李益萍;肖银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不同年龄呼吸睡眠暂停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 选择50例伴有心律失常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按照年龄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睡眠呼吸紊乱指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与B组以窦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为主,C组以房室传导阻滞为主(P<0.05);C组高危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χ2=5.05,P<0.05);三组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与心律失常次数呈显著相关(r=0.501,0.667,0.701,P<0.01).结论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危险性不同,老年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晋晓飞;罗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了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阶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口服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76.0%高,二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相当,二者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各项动态心电图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效果,并对患者的室性早搏、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等动态心电图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该疗法的临床可行性较高.

    作者:阙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上肢静脉血栓疑似病例病患78例,将所有病患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39例,其中研究组病患采用多普勒彩超进行检测,而参考组病患则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各组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以及检出情况,计算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析超声和DSA检测结果,在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方面,研究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4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4例;参考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2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6例,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研究组、对照组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对比方面,实验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2.31%,而参考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4.87%,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普勒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治,精确性较高,检测率接近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能够提升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栋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