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戊酸钠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增效作用及不良反应观察

吕晓晶

关键词:丙戊酸钠, 首发精神分裂症, 增效作用,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增效作用以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赴医院就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病历建立时间先后顺序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氯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4周末PANSS总分及减分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4周末的PANSS PANSS总分较低,减分率较高,且不良反应率较低,进行比较的相关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增效作用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率较低.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优,且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76%)比对照组(29.27%)低,且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不仅能改善各项手术指标,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旭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尿常规亚硝酸盐检测对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门诊部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中抽选2000例作为对象,对其进行尿常规的临床检查,判定结果 .结果:通过对2000例进行尿细菌培养,阳性者640例,占比32.0%.包括:340例女性,300例男性;阴性者1360例,占比68.0%.包括:700例女性,660例男性.阴性者1360例,占比68.0%.包括:700例女性,660例男性.结论:临床尿常规检查中,通过将尿白细胞、尿常规细菌计数、亚硝酸盐3项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比对,阳性率、准确率差异不大,若综合上述检查,对于提高尿路感染检出率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任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可以通过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合理的疼痛管理、早期恢复经口饮食和早期活动,达到加速术后康复的目的 ,但是胰腺外科手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发生多,因此,加速康复措施在胰腺外科领域的应用相对较迟.本文通过借鉴加速康复策略在胃肠外科领域的成功经验,然后从术前干预、术中和术后管理三个层面,就其在胰腺外科实践中存在的争议及其新近热点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许晓磊;叶海雯;潘旭彪;付世强;后亚军;庞明泉;周虎;樊海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科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护理风险事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护理风险事故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护理风险事故的几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价值.

    作者:张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

    目的 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 自我院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感以及护理完成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SDS及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状况,提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马玲;王荔弘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在儿科护理治疗中,静脉留置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一段时间内该院治疗的儿科住院患者的一些例子,以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该院治疗的儿科患者500例为例子,并随机把这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使用专用的静脉留置针处理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通用的护理手段,通过收集两组患者的数据,记录并整理分析去发现临床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结果:在使用不同的治疗后发现,在对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和心情等方面的接受和认同程度的统计上来看,观察组的患儿和他的家属对静脉注射的满意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而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地降低.差异符合统计学的误差范围要求(P≤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采用,有助于患儿配合医疗工作者完成治疗工作,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是在临床上很有用的的护理方法.

    作者:冯伟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应用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我院气管镜室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96例应用电子镜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护士熟练地配合能提高使用电子镜的成功率,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有很好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操作成功有赖于积极的护理配合.

    作者:朱丽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神经内科的患者大都有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其中大部分的患者都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稍不留意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乳腺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按照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实验组29例行以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照组29例单纯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给予患者更为舒适的住院感受,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莹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5月的10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50例,治疗时间为期10天.对照组的50名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的50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方式.对两组护理前的情况进行记录,并与护理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10天的护理,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在86%,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则达到94%.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的优质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恢复情况总有效数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恢复情况总有效数.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比常规护理的作用效果更加优异.因此,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医学上值得推广.

    作者:禹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胆结石合并糖尿病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6.13%)和护理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80.45%)和护理满意度(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结石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且更符合患者的就医需求,可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窦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经阴道分娩产妇行优质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评估

    目的 评估阴道分娩产妇采用优质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为44例产妇,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其干预后的出血情况.结果 比较发现,观察组产妇总产程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相比于对照组均更少,且比较均有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生产期间进行干预,可达到良好的产后出血预防效果,临床价值高.

    作者:朱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脑梗塞护理体会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起病突然,且容易引起心肌梗死、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由于神经系统受到损害,使得患者在认知、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功能受到很大影响,这些都需要针对病人病情的不同阶段,给予有目的 、有计划、科学的护理.

    作者:赵舒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胃镜清洗现状及消毒方法

    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因为消毒灭菌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医院感染事件在国内屡见不鲜,造成严重的后果《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但仍有部分医院未贯彻落实此操作规范,内镜消毒清洗程序不合此要求[1].我国是医院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据调查显示,我国院内感染率达到5%至8%之间[1].因此了解我国胃镜清洗现状以及胃镜消毒方法,有利于促进消毒工作的发展,降低医源性感染.

    作者:王亚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118例术后护理体会探索

    目的:分析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行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择取118例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收治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将患者的护理体会予以总结.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5±2.19)天.出院后6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脑脊液漏、压疮以及尿路感染等不良反应.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69%,且经过治疗后痊愈.结论: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行术后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整体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张萍;张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呼吸机常见故障及其维护保养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医疗行业中现代化医疗设备已被广泛使用,呼吸机作为急诊科、ICU、呼吸科的常用设备之一,当其发生故障与警报时,相关人员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排查,找出故障、警报原因,消除故障,同时,也要注意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的氧合与通气情况.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院XX型呼吸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护保养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医疗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任向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患者胆道感染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患者胆道感染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在2016年到2017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病人150名,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的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观察组运用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做好记录,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量相比之下较大,但是其感染率较低,有效地避免了胆道感染.

    作者:王义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重症结核合并糖尿病中的护理措施和患者满意度分析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重症结核合并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3.33%),其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好于参照组,实验组比参照组护理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将优质护理用于重症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让素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SDSS评分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BPRS评分、SDS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结果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SDSS评分更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改善了患者精神症状,还减轻了社会功能缺陷.

    作者:孙伟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儿童保健宣教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宣教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对儿童保健宣教的分析来探究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位儿童进行研究,这些儿童都定期有规律的进行儿童保健宣教.研究对象设定为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进行宣教的儿童.通过对比本次试验中的患儿干预前后的身体状况以及生长发育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对比研究,再通过统计进行整体分析.结果:儿童干预前后有一定的变化,无论是在身高还是在体重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而且在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且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对儿童进行儿童保健宣教工作,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与健康发展.

    作者:关雪卿;严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