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震
目的:分析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借助方便抽样法从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所接收诊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抽取研究样本60例,均为单眼发病,通过随机分配设置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分配患者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额外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0.0%,而对照组仅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水平,与对照组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提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复方樟柳碱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
作者:郑庆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2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方式研究;对照组(36例):选择普通方式完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观察组(36例):选择细节护理方式完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终就两组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改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改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改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的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手术患者综合水平提升.
作者:窦娜娜;周爱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缓解妊娠期孕妇心理焦虑的有效干预手段.方法:分析妊娠期孕妇心理焦虑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孕妇消除了焦虑对分娩及育儿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结论: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妊娠期孕妇的心理焦虑,有必要为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
作者:赵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几年来所收治的80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将这80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有40位患者.对观察组中的患者使用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中的患者仅使用常规的动脉溶栓治疗方式,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NIH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其NIHS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讲,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的治疗方式对他们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这种治疗方式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起来.
作者:陈秀晓;牛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康复实施放射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患者例数为80例,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9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患者实施常规的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放射诊断康复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16.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4.22±0.58)d明显比对照组(7.03±0,81)d快,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采用放射诊断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健康.
作者:路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食管癌CT图像GTV和三维放疗预后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4-2013.8期间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实施放疗,根据百分位间距将GTV体积采用三分级法分组,命名为A组、B组与C组,对不同食管癌CT图像GTV与三维放疗预后关系进行评价.结果:A组27例、B组26例、C组27例,三组患者均随着时间延长且生存率下降,随访1年、3年、5年期间的生存率方面,A组均大于B组、C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同时间段生存率也高于C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CT图像GTV与三维放疗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采用三分级方法可较好的对患者预后做出评价,分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樊婧;申淑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特征.结果 对比不同≤40岁、41-60岁和≥61岁三个年龄段患者患出血型烟雾病比例,结果显示,41-60这一年龄段的患者比例较多,61岁以上的患者患病比例小,三个年龄段患病比例差异显著(p<0.05),在60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中,首发证主要为偏瘫、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还有部分患者存在头晕、语言不清、抽搐、感觉异常和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但是不同症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需对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识别能力进行进一步提升,如有必要需对患者进行DSA检查,从而清晰的显示出烟雾病的血管狭窄程度、检查患者闭塞部位和侧支循环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对治疗进行指导.
作者:戴科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脊柱外伤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90例脊柱外伤骨折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予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满意比率、骨外伤后JOA评分、抑郁症状量表评分、脊柱外伤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概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脊柱外伤骨折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效果好.
作者:温新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全方位护理干预模式对骨性关节炎高龄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关节炎高龄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取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骨性关节炎高龄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干预效果,对比常规性护理干预方法,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较大提高,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戴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以临床药师参与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患者治疗的案例分析为切入点,探讨药学干预的实施与内容.方法:结合临床工作典型案例,介绍临床药师实施药学干预的形式、内容及重点.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患者用药方案的设计及调整,找准切入点实施药学干预可以解决临床上的棘手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实施药学干预能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俊俊;石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疗法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6月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予以饮食、运动疗法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对比质量后2组血糖值、UAER(微量白蛋白排泄率)、β2-MG(尿β2微球蛋白)、Scr(血清肌酐)、BUN(血尿素氮)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HbAlc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AER、β2-MG、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运动疗法联合缬沙坦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明显,明显降低血糖,减少尿蛋白,缓解糖尿病肾病发展,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脑组织腔隙性梗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60例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对本组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通过CT扫描检查,共检测出112例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患者,其中发现病灶153例,78例单发病灶,29例两个病灶,3例三病灶,2例四病灶.对本组患者均进行腔隙病灶线测量后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灶直径为2~19 mm,平均(9.9±4.1)mm,其中病灶直径为5~15 mm的多,占了病灶总数的74.3%;153例病灶中左侧70例,右侧73例,双侧10例;其中基底节区病灶145例(尾状核26例,内囊61例,丘脑58例)、脑干4例、顶叶2例、小脑2例;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多呈类圆形的低密度病灶,病灶的边界比较清晰,但是由于体积较小,占位比较轻,一般只存在相邻脑室的局部受压.结论:在诊断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患者时,采用16排螺旋CT,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能够发现下基底节区、脑干、顶叶、小脑等部位的微小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原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浆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对AECOPD(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脱机拔管预后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2018年3月90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浆NT-proBNP(A1,A2)、肺顺应性(B1,B2)、血浆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C1,C2)是否异常分别进行分组;其中A1为NT-proBNP正常,A2为异常;B1为肺顺应性正常,B2为肺顺应性异常;C1为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正常,C2为异常.比较各组患者脱机拔管的预后.结果 A2、B2、C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分别明显低于A1、B1、C1组(P<0.05),而A2、B2、C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分别明高低于A1、B1、C1组(P<0.05);A2、B2、C2组患者预后分别明显没有A1、B1、C1好(P<0.05);A2组与B2组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C2组预后明显低于A2、B2组(P<0.05).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在评估AECOPD患者是否适合撤机拔管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血浆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能够更准确的评估AECOPD患者是否适合脱机拔管,减少了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
作者:王芳;张萍;韩娟;马佳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应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实验组应用米非司酮片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完全控制止血时间、控制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FSH、LH、E2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缺血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长,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黄义萍;程志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护理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2例,将这些患者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41例,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实施术后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疾病发生率明显要比对比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要比对比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能够使得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促使患者自身的生命质量明显提高,这一护理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不断推广.
作者:金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直肠癌Miles根治术中保温护理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接受直肠癌Miles根治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保温护理方案.根据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恢复意识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保温护理应用于直肠癌Miles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中,能保证患者体温的稳定,使患者尽快的苏醒,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棣;陈思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开展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4例,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低流量七氟醚麻醉方案,对照组予以丙泊酚单纯静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疗效、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对照组应用麻醉药剂量显著多于实验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起效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流量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疗效确切,具有起效快、药物剂量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朱宇航;覃涵睿;袁志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求中医药疗法对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疗效与治疗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进行老年痴呆病症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疗法,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药物治疗,一次5mg给药,每日1次,服药时间至少持续10周;试验组采用中医治疗方式,本次试验所采用的中药汤剂为补元聪脑汤剂,采用水煎法,一次给药80ml,每日两次,服药时间至少持续10周.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老年痴呆症精神状态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依据这些检查的评分判定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疗效与治疗安全性.结果 通过对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和采用中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ADAS-cog积分对比、ADL积分对比、MMSE积分对比,采用中医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与采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说明中医药物治疗的效果与西医药物治疗的效果相仿,都可以有效的对老年痴呆症进行有效治疗.
作者:王涛丽;刘翔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例特重度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我院针对性护理干预处理,包括消化道出血防护、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创面护理等,其中消化道出血防护为关键.结果:该例患者经过本院精心的护理干预后,消化道出血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结论:特重度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应积极做好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特别是消化道出血应做好防护,才能促进其更快出院.
作者:赵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内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对于提升护理水平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护患沟通的内涵、目的与影响因素,进而研究了了护患沟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护患沟通的方法,如建立护患信任桥梁、树立护患平等观念,采取预防性与治疗性的护患沟通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
作者:王培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