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炜
目的 在对产妇的日常护理过程中,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64例,均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组实施传统母婴同室护理,作为常规组,另一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实验组.比对各自产妇对护理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满意度为98.78%,远高于常规组的7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产妇的日常护理过程中,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不但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能极大的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肾内科临床实习护生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按照能力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33例护生.对照组的护生实施传统型总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实验组的护生则应用分阶段目标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观察和统计两组人员的实习目标达标率以及理论与技能考核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实习目标达标率为96.97%(32/3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的实习目标达标率84.85%(28/33),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的理论以及技能考核情况也较对照组护生优秀,在具体的操作工作上的熟练度明显较对照组护生优秀,差距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目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知识素养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较高的教学实用型.
作者:黄舒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剖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结合部分剜除法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结合部分剜除法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结合部分剜除法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相对比优势明显,具有手术创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闫中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52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对照组为15.38%(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
作者:王伟平;刘晓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为了医疗护理的共同目标而发生的多元化的互动关系.在医院,护患关系是护士所面临的重要的关系.建立护患关系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确认并满足其需要.在护理实践中,护患关系与护理效果密切相关……如何正确处理外科的护患关系,协调护患矛盾.是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护理实践中,笔者总结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瑞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内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对于提升护理水平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护患沟通的内涵、目的与影响因素,进而研究了了护患沟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护患沟通的方法,如建立护患信任桥梁、树立护患平等观念,采取预防性与治疗性的护患沟通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
作者:王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表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人数均为5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检验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生化检验方式,分析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并将这一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检验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一共有49例存在一致性,所占比例为96.07%,对照组中有42例存在一致性,所占比例为82.35%,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验总有效率为96.07%,对照组我78.43%,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采用生化检验方式,检验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乔少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气胸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足月儿气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高频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治疗,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24h后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 高频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气胸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缓解妊娠期孕妇心理焦虑的有效干预手段.方法:分析妊娠期孕妇心理焦虑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孕妇消除了焦虑对分娩及育儿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结论: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妊娠期孕妇的心理焦虑,有必要为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
作者:赵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为了降低成员的死亡率,医学方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各方面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被应用到医院的医疗过程中.而当下现代的医学护理模式已经从传统的治疗和护理疾病范围扩展到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妇科肿瘤病症目前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妇科肿瘤居于主要地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女性的生活.由于我们的医疗技术还存在一些偏差,面对一些晚期妇科肿瘤患者医院也常常素手无策,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去缓解他们病前的恶化,不能从根本上去救治.而在晚期患者的住院期间,护士的关怀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于是针对这一问题,对妇科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分析展开了一个讨论.
作者:高晶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的传播和扩散也变得更加便捷.各种信息的营销和推广,有了更多更全面的发布渠道.医院作为国家建设的主体部分,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医院体系和有关疾病方面的信息及发展动向,医院也开始利用更多平台进行相关信息和知识的推送.微信作为当下使用率较高的社交平台,很好地实现了医疗信息和大众需求的连接,本文就这种信息服务模式展开分析.
作者:马海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直肠癌Miles根治术中保温护理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接受直肠癌Miles根治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保温护理方案.根据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恢复意识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保温护理应用于直肠癌Miles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中,能保证患者体温的稳定,使患者尽快的苏醒,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棣;陈思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前生物技术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在农业、医药等诸多的领域发展起来,逐渐深入到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些领域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诸多问题,同时也是有着诸多方面是公众本身就关注的问题.文章是结合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对现代生物技术展开分析和学习,并探讨当下一些比较热门的技术领域,这些技术都是与人类健康有着诸多方面的关系,同时也是未来引起人们对该领域的关注,促进生物技术在提升健康方面的作用价值发挥.
作者:朱芷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神经内科急、危重及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多,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问题.
作者:李亚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且观察组中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者仅1例,较对照组的7例明显要少,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解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医学上很多疑难杂症有待解析,从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本文分析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病理特点和护理干预策略.
作者:宁小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对丙戊酸与拉莫三嗪联合对癫痫病体治疗时丙戊酸对拉莫三嗪药物力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联合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我们将在本院进行癫痫疾病治疗的294位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A组72人利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进行治疗,B组92人利用拉莫三嗪治疗,C组130人利用丙戊酸进行治疗.我们对每组之间的血药浓度、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差异的分析.结果:A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和标准化有一定的差异,并且比B组和C组的血药浓度高出约2倍(P<0.01).A组与C组的丙戊酸浓度,对于拉莫三嗪浓度和CDR没有太大的影响(P>0.05).A组的控制率比其他两组都高,这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和丙戊酸进行联合治疗的时候,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癫痫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但丙戊酸能够让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增加,在应用的时候,需要对拉莫三嗪应用的剂量进行控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作者:赵雪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工作当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护理工作内容进行阐述.方法:本次研究总共选取了5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对不同护理措施产生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主要比较患者的治疗效能感以及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措施更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能感,从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对患者的康复更加有利.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方案也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助于提供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感.结论:采用整体护理的观念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不仅能够使患者更大程度的受益,还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举两得.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为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左氧氟沙星,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组进行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采用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和控制病情,具有临床使用和进一步推广价值.
作者:刘峰;吴燕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输液室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前来进行治疗的肺炎患儿52例进行本次的研究,按照患儿入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每组患儿的人数为26例,分别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以及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咳嗽消化时间、体位恢复时间以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同时对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患儿在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护理效果有显著的变化,护理2组的患儿啰音消失时间等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在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效果有明显的变化,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上是提高患儿护理质量的关键,也是降低患儿不良情绪的先决条件,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法.
作者:熊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