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细化竞赛培训模式在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邓水珠;付丽明;王瑞良;朱桂姬

关键词:精细化竞赛模式, 在手术配合中的应用, 效果良好
摘要:目的 通过执行精细化竞赛模式,使手术室系列技能培训效果得到提升.方法 各选取30例符合条件的进行传统带教与精细化竞赛培训模式,通过科室对两种不同培训方法考核评估、医生对培训方式的效果评价、个人对培训效果的认可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不同培训方法考核评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5.56>3.840,P<0.005);医生对两种不同培训方式护理配合操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4.07>3.840,P<0.005);个人对两种的培训方式认可操作处置能力认可(X2=29.697>3.840,P<0.05);培训效果的认可(X2=22.500>3.840,P<0.05);培训效果维持的认可(X2=15.864>3.840,P<0.05).结论 精细化的竞赛培训效果强于传统的培训方式,特别是对于高难度复杂的心血管手术及紧急情况下大出血手术患者的抢救,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选择此种方式有很强的实效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供应在急诊抢救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 对血液供应在急诊抢救的临床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46例由第一医院输血科通过调查统计,急诊抢救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并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48例第一医院急诊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血液供应充足,对照组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血液供应不足,观察并对比血液供应在急诊抢救的临床影响.结果 2016年1月至12月之间的献血总量、临床可供应红细胞量、临床可供应血小板量、冷沉淀因子量等均高于2015年1月至12之间,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73.9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58%,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供应是否充足能够对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产生影响,在血液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急诊抢救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王映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上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分析重点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电图,观察组予以动态心电图,对比2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但是,组间明显差异不存在;然而,观察组对于心律失常临床检出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2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 对于诊断冠心病方面,实施动态心电图有着更为便捷、更为快速以及无创的诊断特征,同时具有很高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相关检出率,所以在临床上具备更加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燕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以往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冠心病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1.1%;仅有2例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心律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心律表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符福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妊高症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析妊高征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128例妊高症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64)与观察组(n=6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子痫和先兆子痫发生率上,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明显偏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新生儿平均体重上,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偏轻,在Apgar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4.38%<96.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征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可显著降低妊高症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何小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音乐放松想象训练对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音乐放松想象训练的应用对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的67例患者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试验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音乐放松想象训练,选取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1)试验组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患者轻(P<0.05).(2)两组患者术前的心率、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的心率、血压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3)术后6小时两组患者皮质醇、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试验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更小.(4)试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早(P<0.05),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短(P<0.05).结论 音乐放松想象训练在腹腔镜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张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并探究心理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6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和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实施各种心理护理措施,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可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这些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因此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俏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科门诊及收治住院的1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108例未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77例;AR24例,AS161例.通过对比Hhcy患者和非Hhcy患者及AR和AS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Hhcy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非Hhcy患者,Hcy水平、CD62P水平、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hcy患者,AR发生率、服用钙拮抗剂比例均明显高于非Hhcy患者,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的Hhcy比例为75.00%(18/24)明显高于AS患者55.90%(90/16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引起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05,95%CI:1.201~4.820,P=0.012);以hcy水平为因变量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y水平与肌酐水平、患者年龄及BMI呈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2所示).经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趋势(r=0.030,P=0.56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AR发生率显著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AR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黄志坚;叶伟祥;李秀研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盆腔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盆腔炎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84例,对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盆腔炎相关知识掌握率为100.00%,明显高于护理前患者盆腔炎相关知识掌握率31.52%;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各项分数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在对盆腔炎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可收获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利,具有相当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梁素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护理干预及临床效果.方法 择于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治疗的7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明显优于一般组,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一般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腹腔镜术切除胆囊结石,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升临床治疗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颜梅烟;黄碧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从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中抽取24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式,研究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TMPG灌注情况、血小板活化功能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灌注3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62P、CD63与MPA的阳性表达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62P、CD63与MPA的阳性表达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范围使用.

    作者:林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性别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探究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非创伤胸痛患者120例,分成两组男性组(75例),女性组(45例).比较两组基本信息,以及胸痛包括:诱因、疼痛性质和部位、有无并发症等内容;还有胸痛原因分析,包括内容:心源性、主动脉夹层、带状疱疹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胸痛部位、有无并发症等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病症诱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胸痛原因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 2=27.228,P<0.05).结论 男、女性非创伤性胸痛基本都是心源性胸痛,男性年龄大的比女性多,而且具有饮酒史和吸烟史的患者,需要根据病症的特点进行治疗.

    作者:文家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2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腹腔镜切除术的治疗手段;同期抽取2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主要实施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所花费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后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均比较良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3.17±20.21)ml、(2.54±0.68)d、(5.61±1.1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2.45±21.47)ml、(4.12±1.26)d、(7.46±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快患者胃肠道恢复速度等,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刘蜀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机性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心梗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疾病转归的具体情况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观察出院一年内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和心肌梗死的复发率.结果 通过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和心肌梗死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有效的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

    作者:姜少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我院226例房颤患者抗凝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心血管内科房颤住院患者的抗凝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CHA2DS2-VASc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评价其抗凝治疗的规范性.结果 房颤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房颤类型以非瓣膜性房颤为主;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AF患者中14.28%采用NOAC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AF患者中68.97%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2分的AF患者中64.96%接受华法林治疗、8.67%采用NOAC治疗.而瓣膜性房颤患者中92.45%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结论 我院心内科房颤患者抗凝基本符合指南要求,但是还存在一些抗凝不规范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

    作者:洪珊珊;吴娜梅;张清泉;林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在早期终止妊娠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阶段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早期终止妊娠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观察组人流前2小时阴道后穹窿塞米索0.2mg,对照组患者不用米索直接人流,对宫颈软化及出血量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量(20.8+2.37)ml少于对照组(35.6+4.23)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52,P=0.000).观察组宫颈软化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6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658,肚0.000).结论 在妇产科早期终止妊娠实施人工流产术,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0.2mg,使宫颈扩张顺利,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高,显著减少出血量,从而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

    作者:俞宝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冠心病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 关于危重症的冠心病患者,经过主动脉球囊反博术治疗后进行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施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分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护理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后,经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大,有意义,且P<0.05.结论 对经过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应用全面的护理手段干预,效果较好,患者的并发症少,便于病情的控制与治疗.

    作者:郑燕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组43例,腰硬联合麻醉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率在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前、手术后比较无差异(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的睁眼和应答时间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的拔管时间无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12h、24h、72hMMSE评分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会使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更大.

    作者:缪竹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临床探究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70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快的缓解症状.

    作者:李小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拔鞘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拔鞘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16%,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成护理干预措施对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培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腹部切口治疗的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及切口愈合时间都比观察组患者时间长;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32.5%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12.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手术后,使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极大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率,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也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林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