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宝清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66例效果.方法 选取66例小儿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列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施以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小儿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列为参照组,均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03%,研究组为81.82%,研究组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平均期前收缩次数、血钾浓度和血镁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具有确切效果,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钟晓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佐治慢性收缩功能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功能Ⅲ和Ⅳ级的CHF患者共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5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及相关基础疾病治疗;治疗组10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20mg静脉泵入,盐酸曲美他嗪片每次20mg,3次/d,连用14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3.73,P<0.05).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和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寿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表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患者选取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人.比较其宣教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出院满意度.结果 C组宣教时间明显小于A组、B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B、C组明显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结论 健康教育表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减少了健康教育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而且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和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组43例,腰硬联合麻醉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率在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前、手术后比较无差异(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的睁眼和应答时间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的拔管时间无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12h、24h、72hMMSE评分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会使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更大.
作者:缪竹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70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快的缓解症状.
作者:李小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2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腹腔镜切除术的治疗手段;同期抽取2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主要实施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所花费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后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均比较良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3.17±20.21)ml、(2.54±0.68)d、(5.61±1.1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2.45±21.47)ml、(4.12±1.26)d、(7.46±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快患者胃肠道恢复速度等,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刘蜀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聆听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借助于随机表法,我们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60例)与对照组(本组共计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聆听护理,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39.6±5.9)分,抑郁评分为(26.6±6.2)分,满意度是95.0%,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52.1±6.2)分,抑郁评分为(44.3±4.6)分,满意度是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聆听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鄢红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准备怀孕的处于孕龄期的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夫妇1000对实施研究,按照他们是否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500对夫妇.观察组夫妇在备孕前进行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照组夫妇未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 观察组夫妇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0.6%,低于对照组的2.0%,存在明显差异(X 2=3.826,P<0.05).结论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的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指(趾)畸形等出生缺陷率,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池雅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例,患者在术后给予循环护理,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严密的进行监测,对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出血以及心包填塞等症状应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并且应该给予有效的监护,谨遵医嘱对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了低心排综合征,17例患者发生了心律失常,死亡2例,剩余16例患者都治疗痊愈后出院.结论 对于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循环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并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丽琴;林桂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机性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心梗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疾病转归的具体情况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观察出院一年内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和心肌梗死的复发率.结果 通过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和心肌梗死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有效的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
作者:姜少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影响CYP2C19基因为中间代谢的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探讨ADP抑制率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择期PCI术,且CYP2C19基因为中间代谢的患者202例,术后1年内复查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n=28)和非再狭窄组(n=174);比较两组临床基线情况,并分析CR等因素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BMI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支架内未见再狭窄组相比:吸烟率更高、置入支架个数更多、支架总长度更长、CR发生率更高(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CR[OR=11.3,95%可信区间(CI):(3.59-36.1),P<0.05]、支架总长度[OR=1.09,95%CI:(1.05-1.13),P<0.05]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CR、置入支架总长度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郑小芳;吴黎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并探究心理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6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和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实施各种心理护理措施,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可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这些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因此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俏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总结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62例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同时满意度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玉叶;白美龙;林素琴;王爱治;柯丽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妊高征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128例妊高症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64)与观察组(n=6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子痫和先兆子痫发生率上,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明显偏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新生儿平均体重上,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偏轻,在Apgar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4.38%<96.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征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可显著降低妊高症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何小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前临床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介入治疗技术,与以往应用的经股动脉入路、桡动脉途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式比较,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更为显著.不过,在实施经桡动脉入路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以桡动脉内径较小,痉挛的危险性较高等两大问题为普遍.其中,桡动脉痉挛是冠心病患者在接受该项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介入治疗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本文主要从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措施等几个方面,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防治和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巫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护理干预及临床效果.方法 择于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治疗的7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明显优于一般组,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一般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腹腔镜术切除胆囊结石,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升临床治疗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颜梅烟;黄碧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斜仰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350例肾结石患者案例,其中肾结石15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00例,均采取斜仰截石位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成功,减少了摆放体位的次数与时间,平均手术时间约7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约52ml.结论 斜仰截石位术中无需更换体位,术中出血少,取石速度快,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在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肖静宇;刘晓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护理急救方法和效果.方法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老年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科学和合理的临床护理急救,对护理急救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HR、RR、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优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 科学和合理的临床护理急救方法,能对重症肺炎合并心衰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对其缺氧现象进行快速纠正,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戴春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施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同冠状动脉病变表现出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疾病展开分组,分别设为高血压组以及非高血压组;依据患者表现出的病变程度,针对患者施以分组,分别为A1组(冠状动脉正常组)、A2组(单支病变组)、A3组(双支病变组)以及A4组(三支病变组);针对所有冠心病患者于临床施以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之后利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以及血管支数针对冠状动脉病变表现出的严重程度加以表示.对于所有患者在施以手术前以及手术后,针对患者的肱动脉血压水平施以准确测量,完成手术后针对所有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施以监测工作.结果 在出现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概率方面,同非高血压组患者比较,高血压组患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P<0.05);在血压水平以及脉压水平凡方面,同非高血压组患者比较,高血压组患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P<0.05);在血压水平以及脉压水平几方面,同冠状动脉正常患者比较,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针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出现以及病症发展加以分析发现,脉压为主要原因,对患者施以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监测,呈现出显著价值.
作者:崔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实施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T2~T4时观察组的HR显著低于To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两组患者的SBP、DBP均较To时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5~6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效果显著,可提高镇静效果,对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艳庄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