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分析

池雅珍

关键词: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新生儿, 出生缺陷
摘要:目的 分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准备怀孕的处于孕龄期的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夫妇1000对实施研究,按照他们是否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500对夫妇.观察组夫妇在备孕前进行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照组夫妇未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 观察组夫妇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0.6%,低于对照组的2.0%,存在明显差异(X 2=3.826,P<0.05).结论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的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指(趾)畸形等出生缺陷率,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并探究心理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6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和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实施各种心理护理措施,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可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这些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因此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俏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运动平板实验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观察及分析予以冠心病患者采取运动平板实验和冠脉造影进行诊断的效果,并且进行应用价值的对比.方法 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2月门诊符合运动平板试验适应症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20例,均行运动平板实验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此外,比较运动平板实验阳性的患者的冠脉造影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运动平板试验阳性43例(35.8%),冠脉造影有改变者30例(30.8%);运动平板实验阴性77例,冠脉造影有改变15例,运动平板试验与冠脉造影对比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30.2%和32.4%;运动平板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8%和80%.在运动平板实验中呈现阳性结果的患者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血管病变.结论 实施运动平板实验和冠脉造影进行诊断的方法,均具备各自的优缺点,均不能完全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但运动平板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且是一种无创、简单、安全的冠心病诊断方法,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患者尽早接受对症治疗.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66例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66例效果.方法 选取66例小儿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列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施以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小儿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列为参照组,均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03%,研究组为81.82%,研究组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平均期前收缩次数、血钾浓度和血镁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具有确切效果,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钟晓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讨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择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行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的病例,总结造影前、中、后各时间段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造影配合度,图像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积极配合完成造影,获取了高质量的造影图像.造影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患者出现心律不齐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4%.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顺利进行,提高造影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巢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总结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62例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同时满意度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玉叶;白美龙;林素琴;王爱治;柯丽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组43例,腰硬联合麻醉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率在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前、手术后比较无差异(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的睁眼和应答时间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的拔管时间无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12h、24h、72hMMSE评分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会使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更大.

    作者:缪竹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将接受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的35例患者归入观察组.接受单纯抗心衰治疗的3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并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纬经;王建锋;沈新宇;孟云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卡介菌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吸氧、哌拉西林舒坦钠注射液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溴已新注射液静滴、口服氨茶碱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 1.0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EV 1.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起效快、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卢志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诊断和救治对策探究

    目的 探讨心血管急症的临床急诊急救诊断措施和救治方法,观察救治效果,并总结相关的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 125例心血管急症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均为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入院患者.心绞痛37例,高血压危象29例,心房纤颤5例,心源性猝死20例,窦性心动过速24例,心肌梗死10例.结果 经积极诊断与救治,125例患者中,117例经救治效果评估为好转,好转率为93.60%,3例出现死亡,5例为救治无效,无效率为4.00%,死亡率为2.40%.结论 临床对心血管急症患者要做好急诊急救工作,及时诊断救治,并针对不同的急症类型实施针对性的救治方案,以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段艳晓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冠心病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 关于危重症的冠心病患者,经过主动脉球囊反博术治疗后进行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施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分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护理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后,经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大,有意义,且P<0.05.结论 对经过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应用全面的护理手段干预,效果较好,患者的并发症少,便于病情的控制与治疗.

    作者:郑燕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妊高症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析妊高征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128例妊高症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64)与观察组(n=6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子痫和先兆子痫发生率上,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明显偏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新生儿平均体重上,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偏轻,在Apgar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4.38%<96.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征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可显著降低妊高症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何小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经专业医疗机构及我社区中确诊为高血压的24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提供常规社区门诊管理;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社区接收的240例高血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施以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的病情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疾病知识知晓程度等.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对疾病知晓程度较管理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管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仅有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对预防并发症、改善病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谭勇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科门诊及收治住院的1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108例未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77例;AR24例,AS161例.通过对比Hhcy患者和非Hhcy患者及AR和AS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Hhcy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非Hhcy患者,Hcy水平、CD62P水平、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hcy患者,AR发生率、服用钙拮抗剂比例均明显高于非Hhcy患者,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的Hhcy比例为75.00%(18/24)明显高于AS患者55.90%(90/16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引起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05,95%CI:1.201~4.820,P=0.012);以hcy水平为因变量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y水平与肌酐水平、患者年龄及BMI呈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2所示).经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趋势(r=0.030,P=0.56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AR发生率显著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AR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黄志坚;叶伟祥;李秀研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梗三项诊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心梗三项诊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同期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验观察组患者发病后24h内各阶段的心梗三项及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并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经生化检验后,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Ⅰ(cTn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51%、55.81%以及43.02%,MYO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K-MB、cTn Ⅰ(P<0.05),CK-MB、cTn Ⅰ两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对照相仿(P>0.05),心梗三项诊断的总阳性检出率为80.2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CK-MB、MYO、cTn 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显著更高.而在观察组患者发病后,除MYO外,其他各项指标均逐渐升高.结论 综合分析CK-MB、MYO、cTn Ⅰ心梗三项指标,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其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是一种高效的心梗诊断方法,其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方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聆听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实践探索

    目的 研究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聆听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借助于随机表法,我们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60例)与对照组(本组共计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聆听护理,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39.6±5.9)分,抑郁评分为(26.6±6.2)分,满意度是95.0%,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52.1±6.2)分,抑郁评分为(44.3±4.6)分,满意度是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聆听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鄢红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9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参照患者入院进行诊疗的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个小组,入选对照组的病人均通过老年慢性心衰疾病的常规对应护理方法予以操作,观察组则在其护理基础上通过舒适护理予以临床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临床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气喘缓解时间、心律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在SAS评分、SDS评分方面对比对照组在统计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明显促进患者症状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黄萍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例,患者在术后给予循环护理,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严密的进行监测,对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出血以及心包填塞等症状应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并且应该给予有效的监护,谨遵医嘱对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了低心排综合征,17例患者发生了心律失常,死亡2例,剩余16例患者都治疗痊愈后出院.结论 对于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循环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并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丽琴;林桂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拔鞘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拔鞘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16%,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成护理干预措施对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培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我院226例房颤患者抗凝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心血管内科房颤住院患者的抗凝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CHA2DS2-VASc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评价其抗凝治疗的规范性.结果 房颤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房颤类型以非瓣膜性房颤为主;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AF患者中14.28%采用NOAC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AF患者中68.97%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2分的AF患者中64.96%接受华法林治疗、8.67%采用NOAC治疗.而瓣膜性房颤患者中92.45%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结论 我院心内科房颤患者抗凝基本符合指南要求,但是还存在一些抗凝不规范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

    作者:洪珊珊;吴娜梅;张清泉;林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析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实施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T2~T4时观察组的HR显著低于To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两组患者的SBP、DBP均较To时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5~6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效果显著,可提高镇静效果,对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艳庄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