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价值分析

王亚敏

关键词:24h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2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先后施以常规心电图信号监测、24h动态心电图信号监测,并对比两组冠心病检出结果.结果:24h动态心电图临床监测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监测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24h动态心电图信号监测相较于常规心电图信号监测而言阳性检出率较高,临床监测效果优,适宜临床推广.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泄泻的中医研究进展

    泄泻作为临床常见病在我国医学典籍中早有记载.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与对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中医在治疗泄泻方面通过分析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对症施治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泄泻发病机制进行详细阐述与辨证分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治疗方法,以期为日后临床更好的利用中医治疗泄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为医务工作者临床用药施治提供合理参考.

    作者:利佳世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与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大体类型、病理分期与贫血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贫血程度构成比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P<0.05);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贫血程度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与胃癌大体类型、病理分期间存在相关性,可以根据贫血的发生及贫血的程度大致估计胃癌的病理分期,因此贫血是胃癌的一个预后因素.

    作者:刘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观察

    目的:治疗脑梗塞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药物,以此观察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患者共计100例,选择时间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经组间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且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11±3.33分)低于对照组(12.67±3.21分),P<0.05,差异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胡顺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癫痫患儿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癫痫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80例患儿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研究对象,两组患儿各40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好额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小儿癫痫患儿的护理当中,能明显增强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武丽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延续性护理在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应用

    目的 延续性护理在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应用观察.方法将40例即将出院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出院后不进行进一步护理观察,观察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院外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和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出院后的呼吸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护理干预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及价值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6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复发率、住院半个月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肺部感染复发率、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复发率,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谢俊;常静;鲜兴芝;杨志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16排螺旋CT在脑组织腔隙性梗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脑组织腔隙性梗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60例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对本组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通过CT扫描检查,共检测出112例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患者,其中发现病灶153例,78例单发病灶,29例两个病灶,3例三病灶,2例四病灶.对本组患者均进行腔隙病灶线测量后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灶直径为2~19 mm,平均(9.9±4.1)mm,其中病灶直径为5~15 mm的多,占了病灶总数的74.3%;153例病灶中左侧70例,右侧73例,双侧10例;其中基底节区病灶145例(尾状核26例,内囊61例,丘脑58例)、脑干4例、顶叶2例、小脑2例;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多呈类圆形的低密度病灶,病灶的边界比较清晰,但是由于体积较小,占位比较轻,一般只存在相邻脑室的局部受压.结论:在诊断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患者时,采用16排螺旋CT,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能够发现下基底节区、脑干、顶叶、小脑等部位的微小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原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脑出血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8年1月~4月我科室诊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施以临床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估2组护理满意状况、住院状况、FIM、Fugl-Meyer评分.结果 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护理满意状况较佳(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医疗费用及并发症较少(p﹤0.05);观察组FIM、Fugl-Meyer评分较佳(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施以临床护理模式,可以显著缓提升护理满意状况,缩短住院及治疗时长、节省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独立运动肌体等功能,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可以广泛实践与应用.

    作者:王玉芹;王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健康宣教及中医护理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的影响评价

    探讨中医宣传教育以及中医护理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的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行前列腺增生手术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预见组各50常规组予以常规宣传和护理,预见组采用中医宣传教育以及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预见组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且与常规组的相比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健康宣传教育以及中医护理对于行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的恢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作者:冉淑容;金志丽;杨志英;常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MHD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在饮食习惯上面和饮食结构上面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由于人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使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提高.在临床治疗主要的治疗办法就是延续患者的生命,一般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进行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一种利用腹膜,或者是利用血液透析维持患者生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本,血管通路的功能和状态都得会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经研究,要对患者血管通路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

    作者:次仁卓玛;郭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食管癌CT图像GTV与三维放疗预后关系分析

    目的:探究食管癌CT图像GTV和三维放疗预后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4-2013.8期间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实施放疗,根据百分位间距将GTV体积采用三分级法分组,命名为A组、B组与C组,对不同食管癌CT图像GTV与三维放疗预后关系进行评价.结果:A组27例、B组26例、C组27例,三组患者均随着时间延长且生存率下降,随访1年、3年、5年期间的生存率方面,A组均大于B组、C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同时间段生存率也高于C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CT图像GTV与三维放疗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采用三分级方法可较好的对患者预后做出评价,分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樊婧;申淑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在急诊抢救多伤患者中施以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7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8例.施以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施以急诊护理的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在急诊抢救中采用急诊护理,其抢救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小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科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7~56岁.胫腓骨上段骨折3例,胫腓骨下段开放骨折7例;车祸伤6例;其中粉碎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2例,小腿中段完全离断伤2例.经2~2.5年随访,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伸直0°和屈曲120°范围,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背伸20°和跖曲30°范围,患者完全恢复至受伤前的行走功能.

    作者:石林林;吴珊珊;王晔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经胸腔镜下滑石粉行胸膜固定术后护理规范探讨

    目的 探究胸腔镜下滑石粉行胸膜固定术后护理规范.方法 将在我院选取行胸膜固定术的30例患者,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给予30患者常规护理配合术后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本次研究总有效率93.33%,总满意率为100.00%.结论 给予经胸腔镜下滑石粉行胸膜固定术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钟明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对内科护理中构建护患沟通模式的探讨

    内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对于提升护理水平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护患沟通的内涵、目的与影响因素,进而研究了了护患沟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护患沟通的方法,如建立护患信任桥梁、树立护患平等观念,采取预防性与治疗性的护患沟通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

    作者:吴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精准微创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精准微创治疗首先对病人胃镜检查判定出血是食道、还是胃底静脉曲张所致.然后做CT门脉成像,确定静脉曲张的入口及出口.治疗时胃镜下组织胶注射先从入口逐渐向出口注射,达到精准硬化治疗的目的.结果有效率对照组30例,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31例,有效率83.87%,两者有显著差别,p值﹤0.05.拔针后再出血率,对照组70%,治疗组6.45%,p值﹤0.05.结论采用精准硬化治疗后,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有效率,避免了拔针后出血、移位栓塞的发生及减少了治疗的次数;尤其是急性出血的患者可以起到立即止血的疗效,是有效的急救措施之一.

    作者:翟亚娟;禹晶;杜爱平;张利伟;张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与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与要点.方法:选择本院中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手术室护理方案.根据两组患者的肠道恢复时长、手术时长、住院时长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肠道恢复时长、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常规护理和手术室护理相结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肠道恢复时长、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长,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黄梦丹;王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2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方式研究;对照组(36例):选择普通方式完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观察组(36例):选择细节护理方式完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终就两组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改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改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改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的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手术患者综合水平提升.

    作者:窦娜娜;周爱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颅脑损伤患者ICU护理干预

    目的:对颅脑损伤重症监护护理干预进行研究,对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护理研究活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共计40例,经过对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均小于8分,颅脑损伤后昏迷达到了12小时以上.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程度以及家属意愿,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为对照组20例,在治疗中,采用基础护理措施.综护组:20例,在治疗中,采用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入了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20例,好转率55%(11/20);并发症率60%(12/20);致残率30%(6/20);死亡率15%(3/20);护理满意度75%(15/20);综护组:20例,好转率80%(16/20);并发症率40%(8/20);致残率20%(4/20);死亡率5%(1/20);护理满意度95%(19/20);结论:在对颅脑损伤重症监护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减少护理争议的出现.

    作者:常丽;惠爱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急诊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就诊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是目前临床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