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观察

范秀红

关键词:延续护理, 高血压患者,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摘要:目的:观察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采用延续护理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出院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给予延续护理,不但可提升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度,而且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进行巩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ACEI和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ACEI联合ARB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择取自2013年09月~2015年09月以来,在我院内科进行诊治的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组治疗,即:对照组患者(56例)给予单纯ACEI治疗,观察组患者(56例)给予ACEI联合ARB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临床统计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1.07%)和不良反应率(5.36%)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19.64%),各项比较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ACEI和ARB联合诊治的疗效显著,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高,因而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诊疗方法。

    作者:姜子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孕妇,按照孕妇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所选患者予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波动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夜间平均舒张压等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中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低收缩压以及低舒张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性,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对孕妇血压进行有效的反映,对孕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资料,在临床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白秀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法舒地尔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及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及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90例住院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数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PAP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NT-proBNP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结论法舒地尔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可以明显改善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及脑钠肽。

    作者:李帅;秦永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社区高脂血症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现状研究

    目的:对社区高血脂伴心血管的危险因素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自2011年1月~2012年9月选取社区居民600例,其中农村社区有300例,城市社区有300例,对两组社区中高脂血症患者合并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脂患病率相对较高,其中城市社区的高血脂患病率高于农村社区的高血脂患病率;在城市社区中的高血脂患者当中,合并冠心病以及糖尿病和高血压高于农村社区;在城市社区中男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高于农村社区,城市社区中女性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高于农村社区,城市社区中高血脂患者均高于农村社区。结论高血脂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冠心病,要加强干预措施。

    作者:李树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治疗中,种植修复与常规烤瓷桥修复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烤瓷桥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种植修复方法,比较两种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96.4%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67.9%,且在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固位功能、美观度上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发生并发症3.6%低于参照组25.0%,与参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的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清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引发脑卒中、心衰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研究开展,关于房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本文结合近年房颤的相关研究,总结心房颤动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研究现状,阐明房颤病因及危险因素、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目前临床防治房颤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作者:张杰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采用延续护理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出院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给予延续护理,不但可提升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度,而且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进行巩固。

    作者:范秀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法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其接受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单纯接受美托洛尔治疗,设为对照组。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律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菊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对在老年高血压病中,中医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判断。方法随机于2014年1月份至2015年10月份期间,我科收治的2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0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在经过12个月的治疗与恢复之后,对两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其血压恢复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12个月的干预与恢复之后,对两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对结果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可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选我院产科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1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护理举措,对两组患者所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的对比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达到94.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2.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的对比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患者的动态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作者:李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保乳手术局部复发预测因素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标准的治疗选择,但术后10-20%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从而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关系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文献回顾形式,对预测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贾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300例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的应用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0例从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将患者平均分配,观察组150人,对照组150人,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在用药一个月内随时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个月观察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6.00%)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患者胸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也大有提高,而且长时间服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符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严重心衰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前后心功能变化的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严重心衰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前后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2例慢性严重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心率、血压值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7个月,对照组的死亡率、再住院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严重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运用倍他乐克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诚;蒙灼;汤涛;刘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房颤的疗效

    目的:研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急性房颤病例共计5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的150mg胺碘酮,注射时间为10分钟,窦性心律后静脉注入剂量为600μg/min,每周中的五天需口服胺碘酮,治疗疗程为三周,其中第一周每天600mg,第二周每天400mg,第三周每天200mg;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入5%葡萄糖液稀释70mg普罗帕酮的治疗方法,注射时间为5min-10min,窦性心律后的第二天需口服200mg普罗帕酮,口服次数为8小时/次,一周后减量至每天150mg,并保持不变。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观察组转复率为85.7%(24/28),对照组的转复率为78.6%(22/28);观察在的维持率为82.1%,对照组的维持率为53.6%,结论静脉应用于急性房颤的两种药物-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都可对其进行治疗,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作者:包淑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硝普钠与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联合使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硝普钠与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联合治疗。结果10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00%)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联合使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效果确切,值得被广泛使用。

    作者:孙红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缬沙坦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缬沙坦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将其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我院收治的6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单纯接受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将疗效方面的数据做好记录。结果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不同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红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63例住院患者,给予患者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管理,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63例条件相似的患者,对其常规观察及临床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了解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对比,组间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均较大(P均<0.05)。结论通过临床密切观察和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8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入年限均在2013年5月~2015年1月之间。详细记录患者在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并制定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98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了心肌梗死,发生率为9.09%,均在手术之后发生。其中非Q波性心肌梗死占55.56%(10/18),94.44%(17/18)的患者发生在术后7天之内。结论针对于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其围手术期心肌梗死通常发生在手术后的1星期之内,一般表现为Q波性心肌梗死和无症状性心肌梗死这两种。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孟庆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间曾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并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患者的CT检查特征,其中主要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以及破入脑室与否等,并根据患者的mRS评分结果,将本组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CT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CT特征主要有:57.3%的患者表现为基底节出血,81.3%的血肿形态规则,18.7%的患者出血量>60ml,30.7%的患者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30ml的患者发病3个月的mRS评分显著较出血量>30ml的患者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分析,患者的年龄、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均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结论研究表明,CT影像学特征可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李满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07月~2015年07月期间,在我院内科进行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患者根据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辛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V、CO、LVEF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6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组间及组内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进行临床诊疗,其患者心功能改善良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的诊疗方法。

    作者:符坤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