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CEI和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姜子彦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ACEI, ARB,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ACEI联合ARB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择取自2013年09月~2015年09月以来,在我院内科进行诊治的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组治疗,即:对照组患者(56例)给予单纯ACEI治疗,观察组患者(56例)给予ACEI联合ARB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临床统计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1.07%)和不良反应率(5.36%)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19.64%),各项比较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ACEI和ARB联合诊治的疗效显著,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高,因而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诊疗方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以及医学的不断发展,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非心脏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心血管并发症,是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于是手术成败有直接的原因。评估、预测心血管风险,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是目前医学重要的问题。本次研究对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风险作如下评估。

    作者:宋振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36例临床多因素分析

    目的: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原因进行临床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借助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到术后再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分析:手术时机的选择、出血位置、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术中是否有彻底止血以及术后血压波动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多元素分析,手术时机、术后血压波动以及术中是否彻底止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因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存在诸多,且有些因素在预防方面存在难题,通过分析,可知:通过确定佳的手术时机、术中做好彻底止血以及术后合理控制血压等途径,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风险的发生,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断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来治疗的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单双号数字分组法把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面的临床诊断,给予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西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一旦得到确诊后及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实施治疗,争取把患者临床症状全面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家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63例住院患者,给予患者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管理,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63例条件相似的患者,对其常规观察及临床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了解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对比,组间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均较大(P均<0.05)。结论通过临床密切观察和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脏标志物在急性期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心脏标志物在急性期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结果正常的人员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结果观察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标志物诊断急性期心肌梗死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1.67%、80.56%,肌钙蛋白I(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6.66%、97.22%,肌红蛋白(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8.89%、94.44%。结论心脏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心脏标志物能够有效预防急性期心肌梗死,起到早确诊、早治疗的作用,对已经突发急性期心肌梗死的患者,检测心脏标志物能够控制患者的病情,防止患者病情出现恶化,值得临床上推广引用。

    作者:袁乔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选我院产科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1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护理举措,对两组患者所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的对比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达到94.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2.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的对比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患者的动态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作者:李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胆囊切除术中心率变异性的动态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心率变异性的动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动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中低频带(LF)、高频带(HF)、总频带(TP)及低、高频带比值(LF/HF)明显优于对照组胆囊切除术患者(P<0.05)。结论给予胆囊切除术患者动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率变异率,使其保持平衡,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作者:刘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ugl-Meyer积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我院的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和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结果66例经治疗及康复护理一个月,治愈3例,治疗显效27例,治疗有效30例,治疗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90.91%。结论早期、及时、分阶段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帮助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岳元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硝普钠与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联合使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硝普钠与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联合治疗。结果10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00%)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联合使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效果确切,值得被广泛使用。

    作者:孙红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进展性卒中病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诱发进展性卒中的临床常见病因,并对治疗策略加以总结。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对现有文献中关于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的论述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诱发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包括发热、感染、医院性因素,血糖及血压异常等。进展性卒中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和阿片受体拮抗剂治疗、降温、降压、降糖,治疗脑水肿和外科手术等方式。结论进展性脑卒中可由多种病因诱发,针对相关高危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并及早进行干预,采用有效措施加以治疗。

    作者:黎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间曾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并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患者的CT检查特征,其中主要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以及破入脑室与否等,并根据患者的mRS评分结果,将本组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CT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CT特征主要有:57.3%的患者表现为基底节出血,81.3%的血肿形态规则,18.7%的患者出血量>60ml,30.7%的患者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30ml的患者发病3个月的mRS评分显著较出血量>30ml的患者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分析,患者的年龄、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均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结论研究表明,CT影像学特征可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李满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严重心衰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前后心功能变化的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严重心衰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前后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2例慢性严重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心率、血压值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7个月,对照组的死亡率、再住院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严重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运用倍他乐克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诚;蒙灼;汤涛;刘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的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变化与其临床中毒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收治的75例AOPP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其中毒程度,检测各组患者血胆碱酯酶水平,总结血胆碱酯酶与中毒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表现评估显示75例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中毒者分别有40例、33例、2例,对比不同中毒程度组的血胆碱酯酶水平发现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分别有80.0%、87.9%、50.0%的患者其检测结果与中毒程度不符,仅有少部分病例的检测结果与中毒程度相符。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中毒程度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血胆碱酯酶水平并不能作为判断患者中毒程度的依据。

    作者:李淑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心血管病病人术后恢复的护理管理

    目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恢复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53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恢复期护理管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53例患者术后恢复期出现体温偏低、高血压、舌后坠、低血氧几率较大,分别占86.93%,64.71%、41.18%、29.41%,发生低血压与延迟苏醒情况分别占3.27%,采取相应合理措施后患者恢复良好,意识清醒,血压、心率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达标,且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心血管患者术后恢复期容易出现体温偏低、高血压、舌后坠、低血氧、低血压与延迟苏醒等情况,此时护理管理尤为重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将并发症发生情况控制在低限内,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

    作者:仇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使用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治疗的8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内科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77.2%,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TBIL、AST、ALT、ALB、PTA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意义。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TBIL、AST、ALT、ALB、PT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使用中西药内科治疗会把患者临床表现及时改善,对提高预后有重要作用,可推广。

    作者:顾尚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及环境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溶栓护理、饮食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心肌梗死率和猝死率均显著较低, 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0%,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汪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一共有40例,对其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同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病人通过临床治疗以后,当中40例病人手术以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平稳,恢复情况良好,平均住院时间为27天,偏瘫肢体肌肉力量大部分恢复,语言功能恢复出院。结论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使病人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法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其接受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单纯接受美托洛尔治疗,设为对照组。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律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菊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针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这一期间在我院行产前筛查的500例孕妇(516例胎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心脏病的诊断价值进行观察。结果在筛查的516例胎儿中,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心脏异常的的胎儿共有30例,其中,主要包括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卵圆孔直径增大、法络四联症、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以及大动脉转位等疾病类型。结论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准确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中继续广泛使用和推广。

    作者:马会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采用延续护理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出院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给予延续护理,不但可提升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度,而且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进行巩固。

    作者:范秀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