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宋振宇

关键词: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风险, 评估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以及医学的不断发展,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非心脏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心血管并发症,是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于是手术成败有直接的原因。评估、预测心血管风险,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是目前医学重要的问题。本次研究对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风险作如下评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的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变化与其临床中毒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收治的75例AOPP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其中毒程度,检测各组患者血胆碱酯酶水平,总结血胆碱酯酶与中毒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表现评估显示75例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中毒者分别有40例、33例、2例,对比不同中毒程度组的血胆碱酯酶水平发现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分别有80.0%、87.9%、50.0%的患者其检测结果与中毒程度不符,仅有少部分病例的检测结果与中毒程度相符。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中毒程度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血胆碱酯酶水平并不能作为判断患者中毒程度的依据。

    作者:李淑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对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对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57例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及57例单纯行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即刻外周静脉血Myo、cTnI、CK-MB测定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Myo为(445.4±163.8)g/L、cTnI为(6.4±3.9)g/L、CK-MB为(62.4±21.5)g/L,对照组术后Myo为(300.0±98.0)、cTnI为(3.5±1.6)、CK-MB为(56.3±17.5)g/L,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Myo及cTnI明显升高升高(P<0.05),CK-M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肌损伤,引起心肌酶升高。

    作者:郝晨曼;杨秀滨;公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房颤的疗效

    目的:研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急性房颤病例共计5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的150mg胺碘酮,注射时间为10分钟,窦性心律后静脉注入剂量为600μg/min,每周中的五天需口服胺碘酮,治疗疗程为三周,其中第一周每天600mg,第二周每天400mg,第三周每天200mg;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入5%葡萄糖液稀释70mg普罗帕酮的治疗方法,注射时间为5min-10min,窦性心律后的第二天需口服200mg普罗帕酮,口服次数为8小时/次,一周后减量至每天150mg,并保持不变。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观察组转复率为85.7%(24/28),对照组的转复率为78.6%(22/28);观察在的维持率为82.1%,对照组的维持率为53.6%,结论静脉应用于急性房颤的两种药物-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都可对其进行治疗,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作者:包淑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选我院产科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1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护理举措,对两组患者所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的对比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达到94.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2.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的对比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患者的动态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作者:李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目的:研究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复方磷酰胺片联合尼美舒利分散片口服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拔罐法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33%、93.4%;而对照组分别为16.67%、80.65%,同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瘀血痹阻证以及寒湿痹阻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给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针药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并且对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也较为显著。

    作者:董其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对在老年高血压病中,中医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判断。方法随机于2014年1月份至2015年10月份期间,我科收治的2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0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在经过12个月的治疗与恢复之后,对两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其血压恢复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12个月的干预与恢复之后,对两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对结果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可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栓通注射液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血栓通注射液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学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及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文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断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来治疗的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单双号数字分组法把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面的临床诊断,给予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西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一旦得到确诊后及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实施治疗,争取把患者临床症状全面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家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胸痛观察与护理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胸痛情况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为后期临床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科留观片区收入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上增加对患者胸痛相关的护理措施。同时对对患者胸痛情况与病情程度进行观察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胸痛程度与病情关系也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诊断指标之一。结论通过相关措施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病痛,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卢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8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入年限均在2013年5月~2015年1月之间。详细记录患者在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并制定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98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了心肌梗死,发生率为9.09%,均在手术之后发生。其中非Q波性心肌梗死占55.56%(10/18),94.44%(17/18)的患者发生在术后7天之内。结论针对于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其围手术期心肌梗死通常发生在手术后的1星期之内,一般表现为Q波性心肌梗死和无症状性心肌梗死这两种。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孟庆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采取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单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取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心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孟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干预妊高症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在分娩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妊高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不良心态和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共计40例(95.2%),对照组共计33例(78.6%);两组经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后出血、子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减轻不良情绪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郭子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肿瘤患者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置入上腔静脉滤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置入上腔静脉滤器的安全性及预防肺栓塞发生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资料。在上腔静脉置入滤器后,术后观察上肢或头颈部症状,并复查胸片或胸部CT,观察有无肺栓塞形成及滤器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上腔静脉滤器,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无滤器移位、变形。经溶栓及抗凝等治疗后,上肢或头面部症状明显缓解。结论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形成肺栓塞的方式。

    作者:王大志;赵许亚;周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救治体会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和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接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抽选,将60例随机分组后行不同疗法,即:对照组(基础急诊救治措施)、实验组(基础急诊救治+无创正压通气措施),评估疾病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救治后病症好转28例,占比93.3%;对照组病症好转21例,占比70.0%,两者好转率有区别,P<0.05;实验组患者救治后并发症者1例,占比3.3%;对照组并发症者6例,占比20.0%,两者并发症率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基础救治疗法、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疗法作用显著,可提高病症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ugl-Meyer积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我院的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和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结果66例经治疗及康复护理一个月,治愈3例,治疗显效27例,治疗有效30例,治疗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90.91%。结论早期、及时、分阶段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帮助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岳元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讨超敏肌钙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讨超敏肌钙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共计9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发作时间小于3小时的A组45例,发作时间为3-6小时的B组45例,健康人的C组45例。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对受试者血清中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三组患者血清中超敏肌钙蛋白的含量分别是(0.26±0.07)μg/L、(1.8±0.37)μg/L、(0.07±0.03)μg/L,且三组两两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敏肌钙蛋白在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易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在临床使用中意义重大。

    作者:田丽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1年4月-2015年3月接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抽选,将80例分成两组后行不同护理措施,即:将基础护理措施用于常规组,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干预组,评定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两者有区别(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护理干预措施作用显著,可舒缓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学习。

    作者:朱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07月~2015年07月期间,在我院内科进行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患者根据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辛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V、CO、LVEF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6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组间及组内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进行临床诊疗,其患者心功能改善良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的诊疗方法。

    作者:符坤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法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其接受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单纯接受美托洛尔治疗,设为对照组。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律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菊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社区2012年1月-2015年2月接收高血压患者中抽选,将100例分成两组后行不同护理措施,即: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组(健康教育),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预后疾病知识了解度(96.0%)高于对照组(80.0%),降压效果(94.0%)高于对照组(76.0%),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血压患者行健康教育措施作用突出,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了解度,预防并发症,值得学习。

    作者:罗德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