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孟丽

关键词:缬沙坦, 卡维地洛, 慢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采取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单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取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心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干预妊高症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在分娩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妊高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不良心态和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共计40例(95.2%),对照组共计33例(78.6%);两组经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后出血、子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减轻不良情绪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郭子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2015年4月接收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即: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优质护理),预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有区别;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8.0%,高于80.0%的常规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学习。

    作者:周解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进展性卒中病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诱发进展性卒中的临床常见病因,并对治疗策略加以总结。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对现有文献中关于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的论述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诱发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包括发热、感染、医院性因素,血糖及血压异常等。进展性卒中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和阿片受体拮抗剂治疗、降温、降压、降糖,治疗脑水肿和外科手术等方式。结论进展性脑卒中可由多种病因诱发,针对相关高危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并及早进行干预,采用有效措施加以治疗。

    作者:黎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采取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共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一共有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患儿采取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共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采取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共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较低,使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进而有效促进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友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引发脑卒中、心衰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研究开展,关于房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本文结合近年房颤的相关研究,总结心房颤动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研究现状,阐明房颤病因及危险因素、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目前临床防治房颤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作者:张杰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92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1月~2014年5月之间,将92例患者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46例。其中一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使用五级法早期活动,称为观察组。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临床上使用五级法早期活动,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心脏功能,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作者:孙利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在冠心病临床护理当中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一共有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之前,两组病人的焦虑状况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以后,研究组焦虑状况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病人的遵医行为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进而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董泽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采取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单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取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心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孟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有46例(93.88%),观察组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有3例(6.12%),对照组中患者治疗有效的有42例(85.71%),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占20.4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付玉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征、诊治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发现,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病速度快、病情进展快等,表现为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偏瘫等。经治疗后8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存活61例,占76.25%,19例患者经抢救后无效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脑疝、器官衰竭等,死亡率为23.75%。结论临床上要按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具体情况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减少因此病导致的死亡率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亚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救治体会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和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接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抽选,将60例随机分组后行不同疗法,即:对照组(基础急诊救治措施)、实验组(基础急诊救治+无创正压通气措施),评估疾病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救治后病症好转28例,占比93.3%;对照组病症好转21例,占比70.0%,两者好转率有区别,P<0.05;实验组患者救治后并发症者1例,占比3.3%;对照组并发症者6例,占比20.0%,两者并发症率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基础救治疗法、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疗法作用显著,可提高病症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肺部感染诱导心力衰竭的原因与分析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在临床中其发病因素多,感染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肺部感染作为临床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导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其发生机制值得总结和思考。

    作者:王月月;侯长城;张云洪;张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使用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治疗的8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内科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77.2%,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TBIL、AST、ALT、ALB、PTA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意义。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TBIL、AST、ALT、ALB、PT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使用中西药内科治疗会把患者临床表现及时改善,对提高预后有重要作用,可推广。

    作者:顾尚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选我院产科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1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护理举措,对两组患者所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的对比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达到94.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2.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的对比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患者的动态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作者:李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8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入年限均在2013年5月~2015年1月之间。详细记录患者在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并制定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98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了心肌梗死,发生率为9.09%,均在手术之后发生。其中非Q波性心肌梗死占55.56%(10/18),94.44%(17/18)的患者发生在术后7天之内。结论针对于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其围手术期心肌梗死通常发生在手术后的1星期之内,一般表现为Q波性心肌梗死和无症状性心肌梗死这两种。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孟庆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胆囊切除术中心率变异性的动态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心率变异性的动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动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中低频带(LF)、高频带(HF)、总频带(TP)及低、高频带比值(LF/HF)明显优于对照组胆囊切除术患者(P<0.05)。结论给予胆囊切除术患者动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率变异率,使其保持平衡,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作者:刘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的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变化与其临床中毒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收治的75例AOPP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其中毒程度,检测各组患者血胆碱酯酶水平,总结血胆碱酯酶与中毒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表现评估显示75例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中毒者分别有40例、33例、2例,对比不同中毒程度组的血胆碱酯酶水平发现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分别有80.0%、87.9%、50.0%的患者其检测结果与中毒程度不符,仅有少部分病例的检测结果与中毒程度相符。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中毒程度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血胆碱酯酶水平并不能作为判断患者中毒程度的依据。

    作者:李淑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及心理效果影响评价

    目的:考察舒适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理的改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的8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2周内出现心绞痛次数及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中焦虑、抑郁、偏执评分低于对照组;2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次,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方式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有效减缓心绞痛发作,改善患者心理,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史雪;李会先;王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一共有40例,对其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同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病人通过临床治疗以后,当中40例病人手术以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平稳,恢复情况良好,平均住院时间为27天,偏瘫肢体肌肉力量大部分恢复,语言功能恢复出院。结论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使病人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严重心衰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前后心功能变化的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严重心衰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前后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2例慢性严重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心率、血压值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7个月,对照组的死亡率、再住院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严重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运用倍他乐克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诚;蒙灼;汤涛;刘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