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千晓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SLHF)合并阵发性房颤(阵发性AF)治疗中的效果,为今后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综合内科及重症监护室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SLHF合并阵发性A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8例)与观察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胺碘酮,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期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一过性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1例,药物副反应发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4例,腹胀2例,一过性低血压2例,静脉炎1例,药物副反应发发生率为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LHF合并阵发性AF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胺碘酮,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阵发性AF转复率,改善心功能,而且药物副反应少。
作者:黄千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OPD-OSAHS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从中入组61名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再分为COPD组和COPD-OSAHS组,COPD组45名和COPD-OSAHS组16名,分析统计这两组患者分别在肺功能、睡眠测试结果、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无创呼吸机参数和主要合并症的差异。结果(1)静态情况下的肺功能情况:一秒率(FEV1%)、一秒量/用力呼气量(FEV1/FVC(%))COPD组显著高于COPD-OSAHS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5)。(2)睡眠监测结果:AHI,COPD组显著低COPD-OSAHS组(P<0.05)。(3)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两组患者通过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效果都比较明显,血气分析指标pH、SaO2、PaO2、HCO2、PaCO2(P<0.05)。重叠综合征组患者需要提高呼吸末正压维持气道的开放。结论 COPD-OSAHS病人相比于COPD病人存在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严重程度更严重,为了尽早发现COPD-OSAHS患者,对COPD病人应进行睡眠监测,通过提高无创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能够有效治疗重叠综合征患者。
作者:王幼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护理后S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5.0%)均低于对照组(17.5%),SAQ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刘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抽取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4例患者给予平喘、化痰、止咳、抗感染等常规的治疗,并根据各个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患者病情缓和时还要开展定期的拜访治疗,期限<为一年。结果在对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治疗一年后,治愈患者31例,病情好转者20例,无效的3例。未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出现。结论(1)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2)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方面要选择有较强针对性的抗生素,同时还要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把握好量。不能滥用抗生素(3)采用超声雾化治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且费用合理。(4)要做好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症的预防工作,开展健康讲座,督促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作者:卢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应用在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选取80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全部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都接受贝那普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氯沙坦,并记录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方案后,与对照组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的总有效率(66.67%)相比,观察组患者(93.33%)明显提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同时接受调查的80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联合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变小,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卢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研究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住院的62例妊娠高血压孕妇,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没有较大区别,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顺产率(77.42%)高于对照组(51.61%),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顺产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符倩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99例,分为观察组,并选取75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的水平,以及BNP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浆的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心功能不全分级的上升,BNP水平逐渐升高,治疗后心功能不全Ⅲ级以及心功能不全郁级患者BNP水平变化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考虑血浆BNP水平可以用于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分级以及治疗预后效果的判断。
作者:刘艳霞;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孕期补钙对妊娠期高血压进行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88例孕妇当做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前指导以及检查,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孕期补钙措施,对比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出现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具体血钙浓度(2.51±0.17)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9±0.13)mol/L,并且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出现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出现率20.45%,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字2=5.091,P<0.05)。结论对孕期产妇采取补钙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减小妊娠期产妇高血压出现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四维超声诊断用于产科胎儿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产科收录的80例晚期孕妇资料,均为疑似存在胎儿畸形的孕妇患者,对临床超声诊断与结果进行回顾性探讨。本次采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选用四维超声技术,对照组选用二维超声诊断技术;2种方法分别检查后,从胎儿畸形诊断结果对比2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包括:神经系统、胸腹腔积液、四肢骨骼、颜面部等,详细统计胎儿异常诊断的差异性(P<0.01)。结果80例疑似畸形孕妇,确诊后共有45处畸形;观察组诊断出44处畸形,对照组诊断出36处畸形,两组诊断结果差异明显(P<0.01)。结论四维超声诊断是产科检查的新技术,对胎儿畸形诊断率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美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每组35例。均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试验组用药剂量分别为10mg、20mg,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2.9%;治疗后TC、TG、LDL-C、HDL-C为(4.5±0.3)、(1.7±0.5)、(2.4±0.4)、(1.2±0.4)mmol/L,对照组为(5.6±0.7)、(2.2±0.7)、(3.2±0.5)、(0.8±0.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14.3%,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疗效确切,大剂量用药调脂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应加强推广。
作者:周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没有实施预防措施的血透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将实施预防措施后的150例血透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情况以及血透室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结果血透室护理中跌倒为45例(30.0%),自行拔针31例(20.67%),院内感染为90例(60.0%),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跌倒率和自行拔针率,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进行预防措施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为38例(25.33%),对照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90例(6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透室护理中对血透患者进行有效的不安全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付美蓉;杨红;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5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实施血液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基础疾病、诊断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效果。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基础疾病以及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中需要入院治疗的患者以非ST段太高性心肌梗死多;两组患者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年龄因素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上述3点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产生限制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7.04%,对照组为45.69%;心源性病死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64.15%;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很多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的病变相对复杂。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血运重建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年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合理、全面以及个体化的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关键。
作者:沈瑶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讨论心理健康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妊娠高血压患者共计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58例患者另接受心理健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新生儿阿氏评分、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8.62%、(6.7±0.44)分、72.41%,观察组分别为86.21%、(8.8±0.37)分、9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健康护理应用到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可有效提高妊娠质量。
作者:刘俏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中挑选11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研究组,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96.7%)高于对照组(80.0%),统计学有区别,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作用显著,可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血糖指标,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禹媛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调查某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从住院时间方面对比,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3±2.1)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9±1.6),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总结影响重症监护室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针对2015年间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3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按照死亡与否将其分成死亡组和未死亡组两组,其中死亡组13例,未死亡组20例。总结影响重症监护室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并探讨相应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在上述所选的重症监护室中的3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有13例患者终死亡,死亡率为39.39%,以上死亡患者中10例死于肺源性因素,其余3例死于患者由于肺外源性因。临床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致死原因有很多,主要因素为心功能衰竭和脓毒性休克,由呼吸衰竭致死的病例较少。结论临床中针对处于重症监护室中并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必须加强心脏衰竭的防治,同时还应注意感染性休克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综合、全方位防治才能提高患者临床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马丽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7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将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心肌梗死(A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观察此三组患者与正常体检者的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心血管疾病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AMI、UAP、SAP三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正常体检组显著提高(P<0.05);且SAP、UAP、AMI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提高,且三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社区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和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吴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识别现存问题所在,并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感染管理工作实践,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加以分析,识别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管理水平落后,技术设备落后和客观医疗局限等方面。医院感染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欠缺,资源投入有限和临床管理不规范等。结论基于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的深入分析,应采取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发展等对策,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更好的防治感染。
作者:陈桂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内科住院病人房颤的病因及使用抗凝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3月-2015年11月所收取的276例诊断为房颤的病患,对其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心内科住院的房颤病患中非瓣膜性房颤占比72.46%,瓣膜性房颤占比27.53%,在年龄分布中年龄大于65岁的病患占比大,病因以孤立性房颤、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以及高血压病为主;276例病患中以华发林抗凝治疗的仅有46例,占比为16.23%。结论经研究分析目前临床上非瓣膜性房颤占比较大已经成为形成房颤的主要病因,同时年龄以及高血压也是形成房颤的较为关键的因素,此外在房颤的临床治疗上对于运用抗凝治疗的投入较少,应该加强对投入抗凝治疗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帮助房颤病患减轻痛苦改善病况,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森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