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硫酸镁在妊娠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杨燕香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 硫酸镁,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详细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收缩压降为(113.5±6.1)mmHg,舒张压降为(84.6±3.6)mmHg,与治疗前的水平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分娩均未发生新生儿窒息或死亡事件,且所有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产后并发症,占2.5%;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7.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临床效果好、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86例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并发肺炎支原体慢性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门诊收入的86例COPD合并慢性感染肺炎衣原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淀粉安慰剂,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观察两组治疗后一般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后在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Hs-CRP、Cpn-IgG阳性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阿奇霉素能显著改善COPD并发肺炎支原体慢性感染的症状,良好改善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蔡江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究妊娠高血压患者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分析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均是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以用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组,实行硫酸镁治疗的孕妇设为对照组,同时实行予硝苯地平和硫酸镁治疗的孕妇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孕妇在用药前后的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及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孕妇的出现抽搐、早产以及新生儿出现供血不足、心肺衰竭和脑部病变等不良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硝苯地平和硫酸镁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且对孕妇与新生儿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邢秀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妊娠高血压加强优质护理对母婴结局影响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的母婴加强优质护理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患有妊娠高血压的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3.33%)、术后感染(1.67%)、新生儿窒息(0)、胎儿窘迫(5.00%)、胎儿早产(6.67%)等母婴结局均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30.00%)、术后感染(26.67%)、新生儿窒息(25.00%)、胎儿窘迫(30.00%)、胎儿早产(31.67%),观察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在护理中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母婴结局,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符倩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临床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2月入院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与盐酸胺碘酮片同时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只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中,8例患者为显效,15例患者为有效,7例患者为无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中,12例患者为显效,15例患者为有效,3例患者为无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1例恶心,2例头晕,1例胸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观察组中,1例头晕,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参松养心胶囊与盐酸胺碘酮片联合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谢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008年与2015年上海某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2008年和2015年上海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比率的变化,了解5年来社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的效果,为更好的指导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比较2008年和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其变化,并将2015年该人群与全国2010年同年龄组人群血脂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2008年相比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TC水平略有升高,男性组升高明显(P<0.05),而TG水平有所下降,女性下降明显(P<0.05),血脂异常比例基本持平。无论是血脂水平还是血脂异常比例,各项指标都高于全国水平。结论经过5年血脂异常防治,梅陇社区的60岁以上女性TG水平有了较明显下降,但60岁以上男性血脂控制不佳,总的血脂水平和异常率依然高于全国调查水平。可能与上海地区生活水平较高,饮食搭配欠合理有关。提示社区血脂防治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作者:冯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40例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及观察组2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65.0%,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危重心血管疾病急救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心梗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观察组在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到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理状态,值得向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吴梦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65例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塞发生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5例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的患者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接受上述治疗30d后,对两组患者的FMA和Barthel量表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MA和Barthel量表评分上不具有对比性(P>0.05),在接受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FMA和Barthel量表评分上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的提升程度大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伴有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刘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全程护理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高血压病是是临床常见病,需终身治疗。严格遵医服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治疗成功的关键。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实行全程、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彩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

    目的:对不同时期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研究,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与2014年4月-2015年4月两个时间段共收集的3000例标本(粪便标本;胸腹水、血液及脑脊液标本;呼吸道标本;伤口分泌物、穿刺液、尿液等其他非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感染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采集的样本微生物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中胸腔水、血液及脑脊液标本7.58%;粪便标本1.26%;呼吸道标本37.26%;伤口分泌物、穿刺液、尿液等其他非呼吸道标本34.63%。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采集的样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别是9.37%;1.11%;30.84%;30.38%。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呼吸道标本;伤口分泌物、穿刺液、尿液等其他非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在两个时间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水、血液及脑脊液标本;呼吸道标本;伤口分泌物、穿刺液、尿液等其他非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的差异为感染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通过保证医护人员对临床标本采集、储存和运输的操作规范,保证了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真实性。

    作者:姜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应用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以及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患者遵医行为得分按照遵医行为判定标准,其分数<39分的人数为60人,这部分人的遵循医嘱的行为差,其分数>39分的人数为40人,这部分人的遵循医嘱的行为较好,遵循医嘱的行为较好的人数低于遵循医嘱的行为差的人数,说明患者对遵循医嘱的重视程度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遵循医嘱得分高的组别中,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出现明显的降低,且较遵循医嘱得分低的组别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降低效果明显,因此循证护理的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应用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郑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

    目的:旨在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差异。方法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144例、急诊PCI组115例、择期PCI组188例。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和三年随访时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用K-M法比较三组患者远期无MACE的生存情况。结论急诊PCI与静脉溶栓治疗的远期无MACE生存情况优于择期PCI组,而前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作者:吴月环;赵瑞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究54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分析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时,应用辅酶Q10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54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均先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以随机数字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无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辅酶Q10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血流动力的变化情况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和心功能均发生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指数(3.82±1.26)min×m/L、射血速度指数(50.43±17.43)×10-3s、心输出量(6.43±2.54)L/min、心搏指数(45.43±13.54)ml/m2与对照组患者的心脏指数(2.43±0.84)min×m/L、射血速度指数(44.32±13.65)×10-3s、心输出量(5.22±1.43)L/min、心搏指数(39.43±13.74)ml/m2相比显著较好;观察组患者的LVEF(62.43±30.43)%、LVESD(33.53±11.15)mm、LVEDD(55.32±13.43)mm与对照组患者的LVEF(57.33±15.34)%、LVESD(29.43±8.54)mm、LVEDD(49.32±13.54)mm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在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治疗中起着重要辅助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病况,加快患者的治疗进程。

    作者:吴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法的效果。方法本次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从我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挑选,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其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厄贝沙坦疗法,50例实验组患者则行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法,治疗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疾病治疗后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实验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少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症状、血压指标,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甘富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产前B超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产前B超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产前B超检查的1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胎儿筛查中发现的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资料,并分析超声图像改变及追踪预后情况。结果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18例,16例是单纯性心室内强回声灶,其中3例在30周到32周之间复查消失,13例复查中减少;另外2例合并其他异常情况,合并肠管强回声1例,合并心内膜垫缺损1例,并在染色体检查中为21-三体。结论产前B超检查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检测意义较大,是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标记方式,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临床推广价值较为突出。

    作者:刘洪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的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价值观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的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在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形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形式,对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食欲、疼痛情况、认知度、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人数有9例,满意率为60%,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有13例,满意率为86.7%,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右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章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安装DDD起搏器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右室心尖部(RVA)组,一组是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组,比较两组起搏进行置入时以及术后3个月的起搏参数与左室射血(LVEF)分数。结果 RVA组的起搏阈值、感知、导线阻抗与RVS组的起搏阈值、感知、导线阻抗均无明显差异,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的术后QRS波时(154.9±15.84)明显高于RVS组的术后QRS波时(124.1±1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RVS组的LVEF分数(0.56±0.03)明显高于RVA组的LVEF分数(0.51±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对心功能的影响明显优于心尖部起搏,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钱剑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舒适护理措施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术结束后病人疼痛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的相应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以及术后48小时无痛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存在统计意义(χ2=11.960,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在其腰椎压缩性骨折术结束后予以舒适护理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减少镇痛药量,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黄柳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中心门诊自2013年12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20mg/d治疗,观察组给予40mg/d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P<0.05);且观察组TC、TG、LDL-C三项血脂水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向临床推广。

    作者:韦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1月~2016年0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43例)给予氨氯地平。观察并比较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其血压以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77.30±18.00)mmHg、收缩压(120.60±30.00)mmHg以及总有效率(90.70%)均优于对照组舒张压(85.20±21.00)mmHg、收缩压(134.30±31.00)mmHg以及总有效率(6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治疗中,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其预后。

    作者:黄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