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敏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9%显著高于对照组85.88%,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53%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仅效果好,且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毅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心血管科疾病具有突发性特点,患者入院后必须及时急救护理方法,才能进一步抑制病况加剧,为后期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高血压急症是心血管科突发疾病之一,由于病况严重且引起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护理则会引起诸多异常症状。结合高血压急症病症特点,本文介绍了病人急救过程中的检查与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性。
作者:郑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观察组在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到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理状态,值得向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吴梦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进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可以发现在轻度狭窄患者的CTA检查准确性要低于冠状动脉造影,且P<0.05,有明显差异;在中度、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相近,无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320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对中度以上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操作简单,无创,检查费用适中,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卉荣;梅勇;赵雄;王慧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分析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均是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以用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组,实行硫酸镁治疗的孕妇设为对照组,同时实行予硝苯地平和硫酸镁治疗的孕妇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孕妇在用药前后的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及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孕妇的出现抽搐、早产以及新生儿出现供血不足、心肺衰竭和脑部病变等不良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硝苯地平和硫酸镁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且对孕妇与新生儿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邢秀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产前B超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产前B超检查的1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胎儿筛查中发现的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资料,并分析超声图像改变及追踪预后情况。结果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18例,16例是单纯性心室内强回声灶,其中3例在30周到32周之间复查消失,13例复查中减少;另外2例合并其他异常情况,合并肠管强回声1例,合并心内膜垫缺损1例,并在染色体检查中为21-三体。结论产前B超检查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检测意义较大,是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标记方式,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临床推广价值较为突出。
作者:刘洪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的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在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形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形式,对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食欲、疼痛情况、认知度、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人数有9例,满意率为60%,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有13例,满意率为86.7%,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右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章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综合救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病患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将病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4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0%,经统计软件对比,证实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低血压改善、心律失常消失、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高血压病是是临床常见病,需终身治疗。严格遵医服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治疗成功的关键。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实行全程、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彩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应用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以及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患者遵医行为得分按照遵医行为判定标准,其分数<39分的人数为60人,这部分人的遵循医嘱的行为差,其分数>39分的人数为40人,这部分人的遵循医嘱的行为较好,遵循医嘱的行为较好的人数低于遵循医嘱的行为差的人数,说明患者对遵循医嘱的重视程度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遵循医嘱得分高的组别中,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出现明显的降低,且较遵循医嘱得分低的组别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降低效果明显,因此循证护理的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应用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郑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他们划分成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即: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总有效率(93.48%)、并发症发生率(2.17%)以及护理满意度(91.30%)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77.14%,17.14%,65.71%),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何淑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骨伤科收治的118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每组59人。比较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经过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后,住院平均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比较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77%,比较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8.64%,研究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比较组;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6.61%,比较组总满意率为76.27%。研究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比较组,两组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使骨折后发生并发症几率有效降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作者:林琼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溶栓疗法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抽选29例作为对象,按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其分成两组:14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疗法,15例实验组患者行介入溶栓疗法,统计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血栓复发率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由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栓复发率后遗症发生率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介入溶栓疗法作用突出,可立即缓解病症,预防复发,减少后遗症值得借鉴。
作者:曹生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经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导管室)入院的STEMI患者与经传统通道(门诊-病房-导管室)入院的患者,比较血运重建及预后的优劣。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共29例,经急诊绿色通道入院14例,与经传统通道入院的患者15例进行对照,探讨两组血运重建及预后的优劣。结果急诊绿色通道组的发病起到医院时间为(25.5±6.5)min、血运重建的时间为(55.1±11.6)min、首次ECG时间为(4.36±3.5)min、首次给药时间为(15±3.7)min,均优于经传统通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急诊绿色通道PCI患者,具有更快的血运重建时间及更好的预后。
作者:张霞;徐海堂;李贵超;安黔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卡维地洛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当中适用性比较广泛,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等,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林森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80例,均行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患儿治疗和护理后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儿在治疗和护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保障患儿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显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疾病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发生胸腔积液患者,共计74例。患者入院后据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检测,对比各自临床效果。结果转移性癌和浆膜腔原发性间皮性肿瘤。本次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检测成功例数72例,成功率为97.3%。其中转移性癌症患者47例,原发性癌症患者25例,2例患者检测失败,待进一步进行诊断。对比两种癌症比例发现,该技术对于转移性癌检测效果更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次研究探讨免疫组化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临床检测和诊断情况,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68例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辅助生理盐水进行全麻,观察组患者辅助右美托咪啶进行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麻醉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组患者麻醉后5min、10min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5min镇静评分良好率为47.1%,麻醉后10min,镇静评分良好率为85.3%,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2%,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姚卫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舒适护理措施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术结束后病人疼痛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的相应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以及术后48小时无痛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存在统计意义(χ2=11.960,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在其腰椎压缩性骨折术结束后予以舒适护理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减少镇痛药量,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黄柳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94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是A组与B组,每组有患者47例,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作者:吴小梅;周惠娜;郑丽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