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英
目的:研究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痛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拟定此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80例晚期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40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以规范化癌痛护理为观察组,分析规范化癌痛护理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规范化癌痛护理晚期癌痛患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焦虑抑郁等症状出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德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开展肠内营养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接诊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98例患者,98例患者选择抽签法分成每组各49例的参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对其予以常规干预措施及精细化护理措施,将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情况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数据相比P<0.05,两组数据对比研究具备价值.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开展肠内营养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患意识恢复.
作者:陆亚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针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出现精神障碍情况,采用风险识别的护理干预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在78例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按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风险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电解质失衡、麻醉时间、低氧血症、精神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通过风险识别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陈薪宇;张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Azithromycin治疗小儿R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2-2017.10我院儿科收治的129例RI患儿分析治疗效果,按盲法分为Azithromycin组、参照组,Azithromycin组67例,参照组62例;参照组RI患儿的治疗方法为平喘补液、止咳化痰、控制感染等基础疗法,Azithromycin组的治疗方法为基础疗法及应用Azithromycin,治疗后比较两组RI患儿的疗效.结果 参照组有效率75.81%,Azithromycin组有效率91.04%,差异显著.结论 Azithromycin能改善小儿RI治疗效果,治疗RI患儿时应积极推广应用Azithromycin.
作者:王文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常规护理组(40例)实施常规临床护理,优质护理组(40例)实施常规加优质护理,观察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优质护理组患者取得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运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不仅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是临床护理神经内科患者的理想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尝试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与询证医学(EBM)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方法:选取82名临床实习生,进行PBL+EBM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探讨PBL+EBM教学在普通外科临床实习中的作用.结果:PBL+EBM教学组理论知识成绩与传统教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BL+EBM教学组在临床技能成绩及实习满意度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问卷调查发现,超过90%实习生青睐PBL+EBM教学.结论:在普通外科实习教学过程中实施PBL+EBM教学法,能培养实习生循证医学和创新思维,提高实习生自主学习和临床知识运用能力.
作者:陈硕;单涛;陈熹;吴涛;杨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溶栓抗凝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次序平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积极因素比起常规护理组来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将干预护理运用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邱春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相关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方法:从2017.4月~2018.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病患当中按照盲选的方式选取80例来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以及观察组:40例.对对照组病患使用常规的检验方式进行检测,主要是进行尿检包括干化学葡萄糖的氧化酶法;而观察组病患则是使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来进行生化方面的检验,主要包括对病患血清甘油三酯、糖化的血红蛋白以及空腹的血清葡萄糖等指标进行检测,对两组病患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跟临床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对检验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对两组病患进行检验之后发现,在观察组的病患当中其检验的有效人数达到37例,所占的比例为92.5%,而在对照组的病患当中其检验的有效人数为31例,所占的比例为77.5%.通过对比之后发现,观察组病患其检验的有效概率和对照组病患其检验的有效概率相比,数据的差距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病患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生化检验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好的检验结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伍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于影响眼科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方法: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医院眼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5例眼疾患者,将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将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出来.结果:通过研究和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应该根据安全隐患类型,采取防范措施.结论:有效地运用防范措施,能够将各项护理安全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实施防范措施以前进行比较,在很大程度上,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
作者:郝兰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留置胃管反复洗胃在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46例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留置胃管反复洗胃干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救治药物使用剂量上,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昏迷持续时间,CHE活力以及住院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为8.70%,对照组患者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为26.09%,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胃管反复洗胃救助方式具有显著的率临床治疗效果,清除患者胃肠道毒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作者:鲁毓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6例气管切开患者,选取时间范围为2017.7.1到2018.7.1.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使用间断滴注和氧气雾化,观察组使用气道内持续恒温雾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痰栓的形成以及气道黏膜出血的情况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占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2种不同的气道内湿化护理方法中,气道内持续恒温雾化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痰液粘稠度,安全性高.
作者:王夏玲;施丽;杨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本文从两个案例分析了心理亚健康人群的生活现状,形成的主要因素,特征以及危害等,为亚健康人群的自我心理治愈提供了思想指导,本文的研究对心理亚健康人群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作者:俞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病患诊断当中的相关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2月~2018.2月我院所收治的颈动脉狭窄的病患当中选择40例进行研究,按照盲选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的病患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方法来进行诊断,而对于观察组的病患则采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方法来进行诊断,对两组病患诊断结果的准确概率进行对比.结果:对对照组病患以及观察组病患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造影诊断发现,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病患进行诊断其跟临床的诊断结果相比其准确的概率达到92%,而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方法来对颈动脉狭窄病患进行诊断其准确的概率为79%,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病患诊断的准确概率要高于对照组病患诊断的准确概率(P<0.05).结论: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病患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伍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培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同期外科医师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学号尾数单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0,学号尾数单号)与观察组(n=40,学号尾数双号),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法.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员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员对于教学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对于教学总满意度77.50%(P<0.05).结论:为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培养使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增强其对于病例处理能力,学员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对于教学满意度也更高,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尝试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与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方法:选取100名基层规培医师,进行PBL教学,与传统教学(LBL)进行对比,探讨PBL教学在胃肠肿瘤MDT治疗模式中的作用.结果:PBL教学组理论知识成绩与LBL教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DT组病例分析及临床应用成绩显著优于LBL教学组(P<0.05).问卷调查发现,90% 规培医师青睐PBL教学.结论:在胃肠肿瘤MDT治疗模式中实施PBL教学法,能提高基层规培医师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培养规培医师自主学习和临床知识运用能力.
作者:单涛;陈硕;陈熹;吴涛;杨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的75例常规体检正常个体(即为A组)、68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即为B组),54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即为C组)以及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即为D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比较四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D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数值高,而后依次为C组、B组、A组,其中A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数值低,A组数值与其他三组检测数值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有效反应个体肾功损伤.
作者:陶夏叶;杜忠祥;邹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肿瘤内科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在肿瘤内科诊治的62例在上级医院放化疗后转入本院治疗糖皮质激素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运用糖皮质激素来抑制肿瘤化疗或者放疗时的局部水肿、过敏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效果比较显著.结论: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的改善肿瘤患者放疗或者化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但是当药物逐渐的累积时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因而,临床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药物的剂量.
作者:徐中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慢性根尖周炎实施一次性根管疗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中随机抽选56例,常规根管疗法对照组28例,一次性根管疗法实验组28例,统计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疼痛发生率为7.1%,疾病缓解率为96.4%;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28.6%,疾病缓解率为71.4%,有差别,P<0.05.结论:给予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一次性根管疗法能减轻疼痛度,提高成功率,值得借鉴.
作者:向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综合分析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薇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思考重症中暑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08-2017.10期间诊疗的88例重症中暑患者,依据1:1分配原理,将患者随机划为A组和B组各44例.即A组患者施行综合对症救治,B组患者施行综合对症+通心络胶囊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s-CRP指标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即100.00%>86.36%,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s-CRP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略差于B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中暑患者中,综合对症救治联合通心络胶囊的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hs-CRP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得推广.
作者:肖拉提·依马木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