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宝;陈林;胡文志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方面的鉴别诊断价值,为甲状腺肿瘤分析与研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录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50例,良性组(良性肿瘤)、恶性组(恶性肿瘤);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病症检查,对2组患者的确诊率、误诊率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本次良性组确诊49例,确诊率98%,误诊1例,误诊率2%;恶性组确诊48例,确诊率96%,误诊2例,误诊率4%;两组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位置、大小、穿刺等可明确诊断;本次在超声诊断下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5%,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对良性与恶性肿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
作者:李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急救治疗.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急救治疗下的成功率为25(96.15%).对照组的21成功率为(80.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较高,且观察组的再次休克、心力衰竭及诱发出血发生率较低,两组之间的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急救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斌;罗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有关采取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肝癌患者治疗情况及康复效果是否有显著提高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60例,按治疗方案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进行肝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后采用抗病毒方法巩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效果的改变情况,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生存率、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康复情况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效果明显.
作者:谢碧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比较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检测结果,对其诊断结果以及冠状病变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40例,漏诊10例,诊断符合率为80%(40/50),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动态心电图诊断重度狭窄的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的诊断阳性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单质病变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阳性率逐渐攀升,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的ST段的抬高和压低程度、持续时间、次数与冠状病变存在一定的相关度,动态心电图无创无痛、可长期监测和使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德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8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8.47,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LVEF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均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作者:周婵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微创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照微创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血管介入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微创临床路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彭旭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48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以鼻内窥镜手术为主的治疗,辅以术后常规鼻内窥镜随访换药,随访时间以6-12月.结果 48例均I期获得治愈.结论 鼻风镜手术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随访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邱志宏;倪素华;王金泉;付丽华;黄杨周;王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 根据入院顺序将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顺次编号,并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偶数者纳入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仅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加速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廖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研究美托洛尔以及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效果,探讨将两种药物联合对患有冠心痛心律失常病人的疗效.方法 抽选本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有冠心痛心律失常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为对照组病人提供美托洛尔实施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添加苓桂术甘汤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在24小时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病人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24小时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等出现几率对比,观察组的发生次数要低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美托洛尔联合苓桂术甘汤应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能提升其治疗有效率,减少病人的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向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6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然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增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在经过抗凝治疗后,心功能会有明显的改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建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患者实际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发现,有70例患者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对病情改善情况较为显著,其中显效5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7.1%.结论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例如: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不仅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治疗不断推广.
作者:潘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我院收治的84例CHF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n=42,给予常规护理)与实验组(n=42,给予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CHF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出院时,实验组CHF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用药依从性达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P<0.05).此外,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夯实CHF患者知识水平、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用药依从性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网络群组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将本社区88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救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依据是否有条件或愿意参加网络群组干预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参与组50例)与对照组(不参与组38例).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基础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网络群组干预进行社区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自我管理模式进行社区管理.连续干预6M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网络群组干预使社区高血压患者与社区形成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医患互动,更易被患者接受,大大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与血压控制率.使社区高血压管理与防治更合理、高效、便捷.
作者:宫桂英;闫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V 、CI、CO、CF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其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75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75例患者中,2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护理配合是保证心血管介入治疗效果的一大关键所在,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付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定量检测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肌钙蛋白I、CK-MB水平等指标.结果 分别于胸痛发作0~6h、12h、24h检测肌钙蛋白I、CK-MB,发现观察组两种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联合CK-MB检测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结论 CK-MB和肌钙蛋白I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标,有利于临床医师迅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80例采用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所有患者1年期间定期进行随访程控,总结所有患者1年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有2例患者出现心室电极脱住,有1例患者出现心房电极脱位,有2例患者术后1小时候发现囊袋血肿,采用第二次手术彻底止血.随访发现有1例患者出现起搏器突然失效,有13例患者出现起搏器心动过速,均经起搏器自动识别后终止.且患者出后心房、心室电极导线阈值、阻抗、感知敏感度变化较小.结论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的头晕、心悸等情况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尹平;叶昌伦;蒙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骨外科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及药敏特点,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加强外科手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录的332份送检伤口分泌物样本,对分泌物细菌培养、细菌种类、药敏实验等进行分析对比,掌握手术伤口送检样本的菌类情况,对药敏分析给予相应的指导.结果 本次332例份样本,187份检测结果显示阳性,阳性率56.33%;具体统计显示,主要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鲍曼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溶血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10种,其它细菌13种,本次研究10种占有比较多的菌株为对象.结论 骨外科伤口分泌物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伤口感染的主要菌种,对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阶段,必须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控制,通过无菌操作、预防性护理等,可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耐药性监测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蒋强;蒙瑜;周永;龚兴旺;李铭;黎莉;王天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性中毒临床诊断标准及紧急治疗方法.方法 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急性中毒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断与救治方法进行分析.50例均是由于突发因素造成的急救病症,短时内出现突发性器官损伤,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本次按照中华医学会标准,从毒物接触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3种方法,对急性中毒者病症情况作进一步分析;急救治疗主要采取脱离现场、清除毒物、毒物排出等方式,与急救后30d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临床诊断中,以体格检查为主要方式,对患者神志、血压、瞳孔、皮肤等进行综合治疗观察,5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中毒者采取对症治疗方式,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本次48例治疗有效,仅2例中毒严重,需延长救治时间,无死亡.结论 急性中毒发病急、症状凶险,及时救治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为治疗争取时间.
作者:郭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为后期临床癫痫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收入的癫痫患者78例,对每位患者分发调查问卷,对照量表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分,汇总整理临床观察资料.结果 影响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因素为婚姻状况、情绪障碍、发作频率、病程、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等;其中婚姻状况、情绪障碍、文化程度以及病程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结论 婚姻状况、情绪障碍、文化程度以及病程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相关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患者病情复发率,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莫洪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