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婵娟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方面的鉴别诊断价值,为甲状腺肿瘤分析与研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录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50例,良性组(良性肿瘤)、恶性组(恶性肿瘤);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病症检查,对2组患者的确诊率、误诊率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本次良性组确诊49例,确诊率98%,误诊1例,误诊率2%;恶性组确诊48例,确诊率96%,误诊2例,误诊率4%;两组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位置、大小、穿刺等可明确诊断;本次在超声诊断下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5%,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对良性与恶性肿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
作者:李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老年冠心病患者76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其中36例患者在治疗后并发造影剂肾病,分析其发病因素以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有36例并发造影剂肾病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4.71%,36例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单支血管病变患者16例,双支以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20例.且患者在经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 老年冠心痛患者采取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但在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的几率较大,而且此类并发症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术后恢复影响极其严重,所以,在早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降低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才是重中之重.
作者:肖木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骨外科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及药敏特点,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加强外科手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录的332份送检伤口分泌物样本,对分泌物细菌培养、细菌种类、药敏实验等进行分析对比,掌握手术伤口送检样本的菌类情况,对药敏分析给予相应的指导.结果 本次332例份样本,187份检测结果显示阳性,阳性率56.33%;具体统计显示,主要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鲍曼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溶血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10种,其它细菌13种,本次研究10种占有比较多的菌株为对象.结论 骨外科伤口分泌物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伤口感染的主要菌种,对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阶段,必须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控制,通过无菌操作、预防性护理等,可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耐药性监测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蒋强;蒙瑜;周永;龚兴旺;李铭;黎莉;王天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将其归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并将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7月间收治,经过不同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97.5%相比对照组77.5%而言,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的LVEF和LVEDD比较发现,在治疗前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异,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因此值得我们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使用.
作者:丁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急诊科在救治过程中要面临诸多突发性事故,做好突发事件防范及预处理工作,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后期治疗工作争取事件.随着急诊科内部工作体制深化改革,急诊护理模式也要重新调整与规划,“安全护理”是急救护理流程的核心原则,也是急诊科护士临床工作的重要指导.结合急救护理工作流程,本文从“安全护理”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
作者:张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其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75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75例患者中,2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护理配合是保证心血管介入治疗效果的一大关键所在,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付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小儿心肌炎患者运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小儿心肌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运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变化情况,包括LDH、CK、CK-MB、肌钙蛋白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几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LDH、CK、CK-MB、肌钙蛋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心肌炎患者运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情况,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马培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于我院近两年(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抽取85例参与研究,依据接诊序号奇偶数分组,奇数者43例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偶数者42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临床效果高(P<0.05);两组LSIA评分、PSQI评分,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改善,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慢性胃炎护理干预中开展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满意度,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余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阿魏酸钠对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魏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浆的NO浓度有明显升高,ET-1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阿魏酸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韦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3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测定其血压水平,脉压指数(PPI),测定体重指数及体表面积,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PP与PPI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VMI与各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分析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高PPI组和低PPI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LVMI、SBP、DBP、年龄、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H组与非LVH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SBP、PP、PPI、高血压病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MI与年龄、病程、SBP、PP、PPI呈正相关,随其增加而显著增大.结论 患者的年龄、病程、SBP、PP、PPI均为LVMI的危险因素,LVMI与PPI呈正相关,随其增加而显著增大.
作者:李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比较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检测结果,对其诊断结果以及冠状病变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40例,漏诊10例,诊断符合率为80%(40/50),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动态心电图诊断重度狭窄的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的诊断阳性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单质病变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阳性率逐渐攀升,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的ST段的抬高和压低程度、持续时间、次数与冠状病变存在一定的相关度,动态心电图无创无痛、可长期监测和使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德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近期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50例.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敌对、精神性评分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较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和82.0%,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主要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心理问题,针对以上心理问题给与其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刘伟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急救治疗.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急救治疗下的成功率为25(96.15%).对照组的21成功率为(80.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较高,且观察组的再次休克、心力衰竭及诱发出血发生率较低,两组之间的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急救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斌;罗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全部患者中老年组患者发生各类心律失常的几率均显著优于中年组,全部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高发时间为凌晨(00:00)至上午(8:00)这一时间段.结论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h动态心电图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杨宏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6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然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增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在经过抗凝治疗后,心功能会有明显的改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建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医活血汤剂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7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参与本课题研究,并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予以两组患者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中医活血汤剂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4.8%vs 81.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2.6% vs 5.4%;P>0.05).结论 采用中医活血汤剂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蔡福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7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入院当日首先进行服药依从性的问卷调查,了解其服药依从性,依从性高的患者不列入研究范围.然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作为对照组,进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作为干预组.结果 干预组患者舒张压水平(92.6±4.2)mmHg,收缩压水平(132.5±10.5)mm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水平(101.8±6.9)mmHg,收缩压水平(141.8±15.3)mmHg,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有效率分别为89.7%、51.3%,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有利于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熊成霞;陈艳;安慧;杜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定量检测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肌钙蛋白I、CK-MB水平等指标.结果 分别于胸痛发作0~6h、12h、24h检测肌钙蛋白I、CK-MB,发现观察组两种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联合CK-MB检测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结论 CK-MB和肌钙蛋白I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标,有利于临床医师迅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性中毒临床诊断标准及紧急治疗方法.方法 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急性中毒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断与救治方法进行分析.50例均是由于突发因素造成的急救病症,短时内出现突发性器官损伤,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本次按照中华医学会标准,从毒物接触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3种方法,对急性中毒者病症情况作进一步分析;急救治疗主要采取脱离现场、清除毒物、毒物排出等方式,与急救后30d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临床诊断中,以体格检查为主要方式,对患者神志、血压、瞳孔、皮肤等进行综合治疗观察,5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中毒者采取对症治疗方式,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本次48例治疗有效,仅2例中毒严重,需延长救治时间,无死亡.结论 急性中毒发病急、症状凶险,及时救治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为治疗争取时间.
作者:郭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痨药引起的重症药疹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回顾总结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一般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皮肤粘膜护理、眼部护理、二便护理、用药护理、坠床及跌倒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做好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皮肤及粘膜护理,有效的治疗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是本病护理的关键.
作者:何银珠;王保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