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路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熊成霞;陈艳;安慧;杜海英

关键词:护理路径, 原发性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7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入院当日首先进行服药依从性的问卷调查,了解其服药依从性,依从性高的患者不列入研究范围.然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作为对照组,进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作为干预组.结果 干预组患者舒张压水平(92.6±4.2)mmHg,收缩压水平(132.5±10.5)mm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水平(101.8±6.9)mmHg,收缩压水平(141.8±15.3)mmHg,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有效率分别为89.7%、51.3%,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有利于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在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护理,对比用药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护理干预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较之于护理前均显著降低,数据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进行用药护理干预前,患者遵医行为不高,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较之于护理前有显著增强,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对其的用药护理,可培养患者正确的用药观念,提高其遵医行为,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在临床上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乳突根治伴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究乳突根治术伴鼓室成型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常规方法联合综合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6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通过随机分组而得;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其中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护理乳突根治伴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杨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肝硬化出院患者的过渡期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肝硬化出院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肝病科收治的经治疗好转达到出院标准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内容对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出院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赵枝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70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患者实际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发现,有70例患者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对病情改善情况较为显著,其中显效5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7.1%.结论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例如: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不仅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治疗不断推广.

    作者:潘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及随访观察

    目的 分析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80例采用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所有患者1年期间定期进行随访程控,总结所有患者1年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有2例患者出现心室电极脱住,有1例患者出现心房电极脱位,有2例患者术后1小时候发现囊袋血肿,采用第二次手术彻底止血.随访发现有1例患者出现起搏器突然失效,有13例患者出现起搏器心动过速,均经起搏器自动识别后终止.且患者出后心房、心室电极导线阈值、阻抗、感知敏感度变化较小.结论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的头晕、心悸等情况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尹平;叶昌伦;蒙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50例心血管介入手术护理配合的体会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其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75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75例患者中,2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护理配合是保证心血管介入治疗效果的一大关键所在,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付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全部患者中老年组患者发生各类心律失常的几率均显著优于中年组,全部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高发时间为凌晨(00:00)至上午(8:00)这一时间段.结论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h动态心电图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杨宏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微创临床路径应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微创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照微创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血管介入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微创临床路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彭旭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R-49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微小RNA-499 (miR-499)的表达及其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8例ACS患者血清并收集临床资料,以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miR-499在AC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miR-499和QTd及校正的QTd(QT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miR-499表达的升高和QTd值呈正相关.结论 MiR-499表达在ACS患者血清中上调,并与QTd相关,其可能成为ACS新的潜在诊疗靶点并为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吕晋琳;吴新华;尹雪艳;李利华;杨瑛;罗文娟;张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普外科临床手术后胃肠减压痛患相关症状与临床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PSQI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舒适程度为高度的占52.38%,干预满意度高达1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减压制定合理有效干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不适症状出现率,同时缩短胃蠕动有效恢复时间,使病患安全性与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不断提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蔡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讨论有关采取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肝癌患者治疗情况及康复效果是否有显著提高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60例,按治疗方案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进行肝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后采用抗病毒方法巩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效果的改变情况,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生存率、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康复情况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效果明显.

    作者:谢碧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48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以鼻内窥镜手术为主的治疗,辅以术后常规鼻内窥镜随访换药,随访时间以6-12月.结果 48例均I期获得治愈.结论 鼻风镜手术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随访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邱志宏;倪素华;王金泉;付丽华;黄杨周;王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网络群组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网络群组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将本社区88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救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依据是否有条件或愿意参加网络群组干预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参与组50例)与对照组(不参与组38例).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基础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网络群组干预进行社区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自我管理模式进行社区管理.连续干预6M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网络群组干预使社区高血压患者与社区形成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医患互动,更易被患者接受,大大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与血压控制率.使社区高血压管理与防治更合理、高效、便捷.

    作者:宫桂英;闫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对改善老年心绞痛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心绞痛患者中对其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2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0)采用综合护理,应用SDS、SAS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同时发放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8.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3.3%(P<0.05);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为(42.18±4.55)分,SAS评分为(40.54±5.0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两组护理后SDS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老年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余欢欢;林文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路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7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入院当日首先进行服药依从性的问卷调查,了解其服药依从性,依从性高的患者不列入研究范围.然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作为对照组,进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作为干预组.结果 干预组患者舒张压水平(92.6±4.2)mmHg,收缩压水平(132.5±10.5)mm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水平(101.8±6.9)mmHg,收缩压水平(141.8±15.3)mmHg,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有效率分别为89.7%、51.3%,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有利于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熊成霞;陈艳;安慧;杜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讨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V 、CI、CO、CF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比较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检测结果,对其诊断结果以及冠状病变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40例,漏诊10例,诊断符合率为80%(40/50),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动态心电图诊断重度狭窄的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的诊断阳性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单质病变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阳性率逐渐攀升,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的ST段的抬高和压低程度、持续时间、次数与冠状病变存在一定的相关度,动态心电图无创无痛、可长期监测和使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德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痛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度到2015年度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利尿等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朵普利进行治疗,3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血流变学指标和TC、TG以及LDL-C等血脂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血流变学指标和TC、TG以及LDL-C等血脂参数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的临床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 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慢性心衰疗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单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量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在教育对象、可教育时机、教育内容上量化式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名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量化式)和对照组(传统宣教模式)各50名,分别采用上述的两种模式实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主动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冠心痛饮食的自我效能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量化式护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受教育对象知、信、行改变统一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宣教模式.

    作者:谢宝缘;许雅婷;黄龙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汤剂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活血汤剂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7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参与本课题研究,并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予以两组患者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中医活血汤剂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4.8%vs 81.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2.6% vs 5.4%;P>0.05).结论 采用中医活血汤剂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蔡福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