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晋琳;吴新华;尹雪艳;李利华;杨瑛;罗文娟;张雷
目的 探讨分析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压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纽,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循症护理方法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方小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48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以鼻内窥镜手术为主的治疗,辅以术后常规鼻内窥镜随访换药,随访时间以6-12月.结果 48例均I期获得治愈.结论 鼻风镜手术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随访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邱志宏;倪素华;王金泉;付丽华;黄杨周;王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阿魏酸钠对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魏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浆的NO浓度有明显升高,ET-1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阿魏酸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韦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微创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照微创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血管介入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微创临床路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彭旭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桡动脉无鞘技术进行普通7F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入选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普通6F桡动脉鞘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后再沿造影导管送入长260cm,直径0.035英寸普通J型导丝至升主动脉;撤出造影导管和桡动脉鞘,保留260cm的长导丝在桡动脉内.往100cm长的7F指引导管内送入110cm长的6F猪尾巴导管,猪尾巴管头端突出于指引导管头端外形成组件;沿着260cm的导引导丝,将导管组件通过皮肤切口送入桡动脉,保留导丝调整指引导管到靶病变冠脉口.结果 30例单支血管病变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22例;合并左主干病变3例.指引导管均成功通过桡动脉,到达靶冠状动脉开口,完成介入治疗后撤出指引导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无桡动脉闭塞.结论 采用无鞘技术经桡动脉行7F普通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可行.
作者:许天宝;陈林;胡文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性中毒临床诊断标准及紧急治疗方法.方法 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急性中毒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断与救治方法进行分析.50例均是由于突发因素造成的急救病症,短时内出现突发性器官损伤,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本次按照中华医学会标准,从毒物接触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3种方法,对急性中毒者病症情况作进一步分析;急救治疗主要采取脱离现场、清除毒物、毒物排出等方式,与急救后30d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临床诊断中,以体格检查为主要方式,对患者神志、血压、瞳孔、皮肤等进行综合治疗观察,5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中毒者采取对症治疗方式,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本次48例治疗有效,仅2例中毒严重,需延长救治时间,无死亡.结论 急性中毒发病急、症状凶险,及时救治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为治疗争取时间.
作者:郭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保证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血液透析室2013年3月-2015年8月发生的100例院内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临床资料分析和整理,显示危险因素包括易感因素、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重复使用仪器、环境因素、反复接受输血治疗、医疗垃圾.其中易感因素居于危险因素第一住.结论 目前血液透析室仍存在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实践中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实现血液透析室合理布局、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定相对应的血透室空气、水质监测等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提高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嫦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微小RNA-499 (miR-499)的表达及其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8例ACS患者血清并收集临床资料,以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miR-499在AC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miR-499和QTd及校正的QTd(QT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miR-499表达的升高和QTd值呈正相关.结论 MiR-499表达在ACS患者血清中上调,并与QTd相关,其可能成为ACS新的潜在诊疗靶点并为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吕晋琳;吴新华;尹雪艳;李利华;杨瑛;罗文娟;张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研究美托洛尔以及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效果,探讨将两种药物联合对患有冠心痛心律失常病人的疗效.方法 抽选本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有冠心痛心律失常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为对照组病人提供美托洛尔实施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添加苓桂术甘汤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在24小时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病人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24小时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等出现几率对比,观察组的发生次数要低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美托洛尔联合苓桂术甘汤应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能提升其治疗有效率,减少病人的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向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研究缺血后处理对于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病人的心肺保护的功能.方法 选择在2014年9月到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的62名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病人在实施常规手术后,为病人提供缺血后处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在进行手术后的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以其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观察组病人在进行手术后,其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病人对比,观察组病人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病人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病人要短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的病人进行缺血后处理,可以有效的缓解病人心脏缺血再进行灌注时发生损伤,这对于实施手术治疗后的病人,能够保护其心肺.
作者:陈德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 根据入院顺序将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顺次编号,并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偶数者纳入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仅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加速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廖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应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行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出院2个月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8%和84.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满意度.
作者:袁春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我院收治的84例CHF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n=42,给予常规护理)与实验组(n=42,给予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CHF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出院时,实验组CHF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用药依从性达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P<0.05).此外,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夯实CHF患者知识水平、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用药依从性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有关采取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肝癌患者治疗情况及康复效果是否有显著提高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60例,按治疗方案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进行肝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后采用抗病毒方法巩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效果的改变情况,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生存率、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康复情况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效果明显.
作者:谢碧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中收集82例BPPV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叮嘱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6%、92.9%,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BPPV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曾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定量检测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肌钙蛋白I、CK-MB水平等指标.结果 分别于胸痛发作0~6h、12h、24h检测肌钙蛋白I、CK-MB,发现观察组两种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联合CK-MB检测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结论 CK-MB和肌钙蛋白I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标,有利于临床医师迅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辅酶Q10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抗心肌缺血+抗心衰),研究组在常规抗心肌缺血+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辅酶Q10.记录两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LVEDD、NT-proBNP)、心功能分级(NYHA)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LVEF、LVEDD、NT-proBNP等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LVEF、LVEDD、NT-proBNP等指标均较之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研究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对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尼可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传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9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护理后患者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分析.结果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SAS)、焦虑自评量(SDS)值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生活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极大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
作者:鲁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97%(32/33),显著优于对照组81.82%(2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6%(2/33),显著小于对照组27.27%(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欧天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老年冠心病患者76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其中36例患者在治疗后并发造影剂肾病,分析其发病因素以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有36例并发造影剂肾病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4.71%,36例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单支血管病变患者16例,双支以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20例.且患者在经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 老年冠心痛患者采取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但在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的几率较大,而且此类并发症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术后恢复影响极其严重,所以,在早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降低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才是重中之重.
作者:肖木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