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珺
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6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然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增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在经过抗凝治疗后,心功能会有明显的改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建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患者实际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发现,有70例患者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对病情改善情况较为显著,其中显效5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7.1%.结论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例如: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不仅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治疗不断推广.
作者:潘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于我院近两年(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抽取85例参与研究,依据接诊序号奇偶数分组,奇数者43例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偶数者42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临床效果高(P<0.05);两组LSIA评分、PSQI评分,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改善,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慢性胃炎护理干预中开展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满意度,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余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8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8.47,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LVEF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均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作者:周婵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是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4.7+2.6)d少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9.9±2.7)d,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0.0%,且研究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76.7%,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吴满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V 、CI、CO、CF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近期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50例.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敌对、精神性评分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较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和82.0%,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主要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心理问题,针对以上心理问题给与其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刘伟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研究美托洛尔以及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效果,探讨将两种药物联合对患有冠心痛心律失常病人的疗效.方法 抽选本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有冠心痛心律失常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为对照组病人提供美托洛尔实施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添加苓桂术甘汤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在24小时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病人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24小时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等出现几率对比,观察组的发生次数要低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美托洛尔联合苓桂术甘汤应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能提升其治疗有效率,减少病人的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向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曲美他嗪联合疗法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抽选100例,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其平分两组:5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疗法,50例观察组实施美托洛尔、曲美他嗪联合疗法,统计疾病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治疗好转者47例,占比94.0%;对照组疾病治疗好转者38例,占比76.0%,两组疾病好转率有区别,P<0.05;观察组疾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 临床给予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美托洛尔、曲美他嗪联合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生存现状,增强疗效,值得学习.
作者:郭月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9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护理后患者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分析.结果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SAS)、焦虑自评量(SDS)值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生活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极大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
作者:鲁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在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护理,对比用药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护理干预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较之于护理前均显著降低,数据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进行用药护理干预前,患者遵医行为不高,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较之于护理前有显著增强,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对其的用药护理,可培养患者正确的用药观念,提高其遵医行为,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在临床上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桡动脉无鞘技术进行普通7F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入选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普通6F桡动脉鞘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后再沿造影导管送入长260cm,直径0.035英寸普通J型导丝至升主动脉;撤出造影导管和桡动脉鞘,保留260cm的长导丝在桡动脉内.往100cm长的7F指引导管内送入110cm长的6F猪尾巴导管,猪尾巴管头端突出于指引导管头端外形成组件;沿着260cm的导引导丝,将导管组件通过皮肤切口送入桡动脉,保留导丝调整指引导管到靶病变冠脉口.结果 30例单支血管病变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22例;合并左主干病变3例.指引导管均成功通过桡动脉,到达靶冠状动脉开口,完成介入治疗后撤出指引导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无桡动脉闭塞.结论 采用无鞘技术经桡动脉行7F普通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可行.
作者:许天宝;陈林;胡文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其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75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75例患者中,2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护理配合是保证心血管介入治疗效果的一大关键所在,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付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老年冠心病患者76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其中36例患者在治疗后并发造影剂肾病,分析其发病因素以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有36例并发造影剂肾病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4.71%,36例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单支血管病变患者16例,双支以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20例.且患者在经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 老年冠心痛患者采取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但在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的几率较大,而且此类并发症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术后恢复影响极其严重,所以,在早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降低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才是重中之重.
作者:肖木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研究缺血后处理对于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病人的心肺保护的功能.方法 选择在2014年9月到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的62名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病人在实施常规手术后,为病人提供缺血后处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在进行手术后的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以其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观察组病人在进行手术后,其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病人对比,观察组病人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病人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病人要短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的病人进行缺血后处理,可以有效的缓解病人心脏缺血再进行灌注时发生损伤,这对于实施手术治疗后的病人,能够保护其心肺.
作者:陈德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医活血汤剂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7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参与本课题研究,并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予以两组患者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中医活血汤剂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4.8%vs 81.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2.6% vs 5.4%;P>0.05).结论 采用中医活血汤剂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蔡福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小儿心肌炎患者运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小儿心肌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运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变化情况,包括LDH、CK、CK-MB、肌钙蛋白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几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LDH、CK、CK-MB、肌钙蛋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心肌炎患者运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情况,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马培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脑梗塞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提高,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提高幅度要大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社区居民中的脑梗塞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干预,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基层卫生服务部门大力推广.
作者:袁亚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性中毒临床诊断标准及紧急治疗方法.方法 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急性中毒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断与救治方法进行分析.50例均是由于突发因素造成的急救病症,短时内出现突发性器官损伤,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本次按照中华医学会标准,从毒物接触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3种方法,对急性中毒者病症情况作进一步分析;急救治疗主要采取脱离现场、清除毒物、毒物排出等方式,与急救后30d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临床诊断中,以体格检查为主要方式,对患者神志、血压、瞳孔、皮肤等进行综合治疗观察,5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中毒者采取对症治疗方式,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本次48例治疗有效,仅2例中毒严重,需延长救治时间,无死亡.结论 急性中毒发病急、症状凶险,及时救治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为治疗争取时间.
作者:郭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有关采取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肝癌患者治疗情况及康复效果是否有显著提高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60例,按治疗方案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进行肝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后采用抗病毒方法巩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效果的改变情况,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生存率、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康复情况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效果明显.
作者:谢碧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