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一般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一般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试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一般组患者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一般组患者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7%和94.9%,与一般组患者的23.1%和76.9%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张彩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8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8.47,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LVEF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均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作者:周婵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脑梗塞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提高,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提高幅度要大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社区居民中的脑梗塞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干预,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基层卫生服务部门大力推广.
作者:袁亚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2例尿毒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46例/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17.39%,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与对照组的78.2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降低合并心衰发生率,稳定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同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肖雅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定量检测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肌钙蛋白I、CK-MB水平等指标.结果 分别于胸痛发作0~6h、12h、24h检测肌钙蛋白I、CK-MB,发现观察组两种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联合CK-MB检测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结论 CK-MB和肌钙蛋白I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标,有利于临床医师迅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全部患者中老年组患者发生各类心律失常的几率均显著优于中年组,全部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高发时间为凌晨(00:00)至上午(8:00)这一时间段.结论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h动态心电图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杨宏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小儿心肌炎患者运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小儿心肌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运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变化情况,包括LDH、CK、CK-MB、肌钙蛋白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几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LDH、CK、CK-MB、肌钙蛋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心肌炎患者运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情况,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马培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出院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肝病科收治的经治疗好转达到出院标准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内容对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出院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赵枝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PCI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在我院接受PCI手术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餐后两小时血糖、体重指数、血压和空腹血糖达标率进行比较,实践证明,观察组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症状患者5例,不良反应率为13.5%,观察组出现不良症状的患者2例,不良反应率为5.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CI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良反应比较少,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是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4.7+2.6)d少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9.9±2.7)d,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0.0%,且研究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76.7%,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吴满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方面的鉴别诊断价值,为甲状腺肿瘤分析与研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录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50例,良性组(良性肿瘤)、恶性组(恶性肿瘤);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病症检查,对2组患者的确诊率、误诊率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本次良性组确诊49例,确诊率98%,误诊1例,误诊率2%;恶性组确诊48例,确诊率96%,误诊2例,误诊率4%;两组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位置、大小、穿刺等可明确诊断;本次在超声诊断下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5%,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对良性与恶性肿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
作者:李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乳突根治术伴鼓室成型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常规方法联合综合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6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通过随机分组而得;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其中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护理乳突根治伴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杨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3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测定其血压水平,脉压指数(PPI),测定体重指数及体表面积,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PP与PPI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VMI与各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分析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高PPI组和低PPI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LVMI、SBP、DBP、年龄、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H组与非LVH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SBP、PP、PPI、高血压病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MI与年龄、病程、SBP、PP、PPI呈正相关,随其增加而显著增大.结论 患者的年龄、病程、SBP、PP、PPI均为LVMI的危险因素,LVMI与PPI呈正相关,随其增加而显著增大.
作者:李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的一种.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及早恢复.早期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或术后出血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残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文正;石德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7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入院当日首先进行服药依从性的问卷调查,了解其服药依从性,依从性高的患者不列入研究范围.然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作为对照组,进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作为干预组.结果 干预组患者舒张压水平(92.6±4.2)mmHg,收缩压水平(132.5±10.5)mm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水平(101.8±6.9)mmHg,收缩压水平(141.8±15.3)mmHg,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有效率分别为89.7%、51.3%,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有利于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熊成霞;陈艳;安慧;杜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分析补阳还五丸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冠心痛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观察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丸,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脏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胸痹)可采用补阳还五丸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邓君进;周渭;李玲;陈永华;郭佳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V 、CI、CO、CF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为后期临床癫痫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收入的癫痫患者78例,对每位患者分发调查问卷,对照量表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分,汇总整理临床观察资料.结果 影响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因素为婚姻状况、情绪障碍、发作频率、病程、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等;其中婚姻状况、情绪障碍、文化程度以及病程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结论 婚姻状况、情绪障碍、文化程度以及病程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相关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患者病情复发率,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莫洪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近期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50例.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敌对、精神性评分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较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和82.0%,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主要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心理问题,针对以上心理问题给与其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刘伟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急诊科在救治过程中要面临诸多突发性事故,做好突发事件防范及预处理工作,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后期治疗工作争取事件.随着急诊科内部工作体制深化改革,急诊护理模式也要重新调整与规划,“安全护理”是急救护理流程的核心原则,也是急诊科护士临床工作的重要指导.结合急救护理工作流程,本文从“安全护理”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
作者:张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