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评价

肖雅彬

关键词:综合护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衰, 预防效果
摘要: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2例尿毒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46例/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17.39%,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与对照组的78.2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降低合并心衰发生率,稳定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同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补阳还五丸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胸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补阳还五丸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冠心痛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观察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丸,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脏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胸痹)可采用补阳还五丸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邓君进;周渭;李玲;陈永华;郭佳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微创临床路径应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微创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照微创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血管介入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微创临床路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彭旭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75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的一种.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及早恢复.早期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或术后出血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残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文正;石德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2例尿毒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46例/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17.39%,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与对照组的78.2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降低合并心衰发生率,稳定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同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肖雅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方面的鉴别诊断价值,为甲状腺肿瘤分析与研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录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50例,良性组(良性肿瘤)、恶性组(恶性肿瘤);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病症检查,对2组患者的确诊率、误诊率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本次良性组确诊49例,确诊率98%,误诊1例,误诊率2%;恶性组确诊48例,确诊率96%,误诊2例,误诊率4%;两组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位置、大小、穿刺等可明确诊断;本次在超声诊断下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5%,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对良性与恶性肿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

    作者:李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48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以鼻内窥镜手术为主的治疗,辅以术后常规鼻内窥镜随访换药,随访时间以6-12月.结果 48例均I期获得治愈.结论 鼻风镜手术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随访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邱志宏;倪素华;王金泉;付丽华;黄杨周;王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R-49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微小RNA-499 (miR-499)的表达及其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8例ACS患者血清并收集临床资料,以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miR-499在AC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miR-499和QTd及校正的QTd(QT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miR-499表达的升高和QTd值呈正相关.结论 MiR-499表达在ACS患者血清中上调,并与QTd相关,其可能成为ACS新的潜在诊疗靶点并为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吕晋琳;吴新华;尹雪艳;李利华;杨瑛;罗文娟;张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 根据入院顺序将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顺次编号,并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偶数者纳入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仅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加速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廖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中收集82例BPPV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叮嘱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6%、92.9%,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BPPV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曾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乳突根治伴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究乳突根治术伴鼓室成型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常规方法联合综合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6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通过随机分组而得;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其中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护理乳突根治伴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杨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尼可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辅酶Q10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抗心肌缺血+抗心衰),研究组在常规抗心肌缺血+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辅酶Q10.记录两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LVEDD、NT-proBNP)、心功能分级(NYHA)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LVEF、LVEDD、NT-proBNP等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LVEF、LVEDD、NT-proBNP等指标均较之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研究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对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尼可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传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探析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8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8.47,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LVEF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均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作者:周婵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阿魏酸钠对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阿魏酸钠对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魏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浆的NO浓度有明显升高,ET-1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阿魏酸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韦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汤剂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活血汤剂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7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参与本课题研究,并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予以两组患者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中医活血汤剂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4.8%vs 81.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2.6% vs 5.4%;P>0.05).结论 采用中医活血汤剂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蔡福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将其归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并将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7月间收治,经过不同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97.5%相比对照组77.5%而言,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的LVEF和LVEDD比较发现,在治疗前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异,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因此值得我们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使用.

    作者:丁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一般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一般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试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一般组患者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一般组患者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7%和94.9%,与一般组患者的23.1%和76.9%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张彩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及随访观察

    目的 分析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80例采用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所有患者1年期间定期进行随访程控,总结所有患者1年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有2例患者出现心室电极脱住,有1例患者出现心房电极脱位,有2例患者术后1小时候发现囊袋血肿,采用第二次手术彻底止血.随访发现有1例患者出现起搏器突然失效,有13例患者出现起搏器心动过速,均经起搏器自动识别后终止.且患者出后心房、心室电极导线阈值、阻抗、感知敏感度变化较小.结论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的头晕、心悸等情况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尹平;叶昌伦;蒙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6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然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增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在经过抗凝治疗后,心功能会有明显的改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建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目的 保证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血液透析室2013年3月-2015年8月发生的100例院内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临床资料分析和整理,显示危险因素包括易感因素、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重复使用仪器、环境因素、反复接受输血治疗、医疗垃圾.其中易感因素居于危险因素第一住.结论 目前血液透析室仍存在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实践中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实现血液透析室合理布局、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定相对应的血透室空气、水质监测等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提高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嫦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9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护理后患者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分析.结果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SAS)、焦虑自评量(SDS)值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生活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极大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

    作者:鲁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