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郑建智

关键词:心功能, 低分子肝素, 慢性心衰失代偿期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6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然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增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在经过抗凝治疗后,心功能会有明显的改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2例尿毒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46例/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17.39%,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与对照组的78.2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降低合并心衰发生率,稳定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同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肖雅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抗痨药引起的重症药疹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回顾总结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一般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皮肤粘膜护理、眼部护理、二便护理、用药护理、坠床及跌倒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做好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皮肤及粘膜护理,有效的治疗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是本病护理的关键.

    作者:何银珠;王保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比较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检测结果,对其诊断结果以及冠状病变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40例,漏诊10例,诊断符合率为80%(40/50),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动态心电图诊断重度狭窄的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的诊断阳性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单质病变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阳性率逐渐攀升,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的ST段的抬高和压低程度、持续时间、次数与冠状病变存在一定的相关度,动态心电图无创无痛、可长期监测和使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德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心绞痛的实际临床效果,已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对照组心绞痛患者实施常规的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穹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心电图改善的情况、症状改善等实际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总的有效率为76.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的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8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绞痛患者在在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穹嗪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促进心电图改善.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唐大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分析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急救治疗.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急救治疗下的成功率为25(96.15%).对照组的21成功率为(80.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较高,且观察组的再次休克、心力衰竭及诱发出血发生率较低,两组之间的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急救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斌;罗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是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4.7+2.6)d少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9.9±2.7)d,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0.0%,且研究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76.7%,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吴满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急救治疗方法

    目的 研究急性中毒临床诊断标准及紧急治疗方法.方法 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急性中毒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断与救治方法进行分析.50例均是由于突发因素造成的急救病症,短时内出现突发性器官损伤,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本次按照中华医学会标准,从毒物接触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3种方法,对急性中毒者病症情况作进一步分析;急救治疗主要采取脱离现场、清除毒物、毒物排出等方式,与急救后30d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临床诊断中,以体格检查为主要方式,对患者神志、血压、瞳孔、皮肤等进行综合治疗观察,5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中毒者采取对症治疗方式,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本次48例治疗有效,仅2例中毒严重,需延长救治时间,无死亡.结论 急性中毒发病急、症状凶险,及时救治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为治疗争取时间.

    作者:郭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R-49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微小RNA-499 (miR-499)的表达及其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8例ACS患者血清并收集临床资料,以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miR-499在AC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miR-499和QTd及校正的QTd(QT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miR-499表达的升高和QTd值呈正相关.结论 MiR-499表达在ACS患者血清中上调,并与QTd相关,其可能成为ACS新的潜在诊疗靶点并为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吕晋琳;吴新华;尹雪艳;李利华;杨瑛;罗文娟;张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全部患者中老年组患者发生各类心律失常的几率均显著优于中年组,全部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高发时间为凌晨(00:00)至上午(8:00)这一时间段.结论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h动态心电图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杨宏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肌钙蛋白I和CK-MB定量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定量检测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肌钙蛋白I、CK-MB水平等指标.结果 分别于胸痛发作0~6h、12h、24h检测肌钙蛋白I、CK-MB,发现观察组两种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联合CK-MB检测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结论 CK-MB和肌钙蛋白I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标,有利于临床医师迅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美托洛尔联合苓桂术甘汤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

    目的 分析研究美托洛尔以及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效果,探讨将两种药物联合对患有冠心痛心律失常病人的疗效.方法 抽选本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有冠心痛心律失常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为对照组病人提供美托洛尔实施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添加苓桂术甘汤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在24小时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病人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24小时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等出现几率对比,观察组的发生次数要低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美托洛尔联合苓桂术甘汤应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能提升其治疗有效率,减少病人的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向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讨论有关采取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肝癌患者治疗情况及康复效果是否有显著提高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60例,按治疗方案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进行肝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后采用抗病毒方法巩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效果的改变情况,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生存率、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康复情况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效果明显.

    作者:谢碧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采用无鞘技术经桡动脉7F普通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 总结桡动脉无鞘技术进行普通7F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入选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普通6F桡动脉鞘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后再沿造影导管送入长260cm,直径0.035英寸普通J型导丝至升主动脉;撤出造影导管和桡动脉鞘,保留260cm的长导丝在桡动脉内.往100cm长的7F指引导管内送入110cm长的6F猪尾巴导管,猪尾巴管头端突出于指引导管头端外形成组件;沿着260cm的导引导丝,将导管组件通过皮肤切口送入桡动脉,保留导丝调整指引导管到靶病变冠脉口.结果 30例单支血管病变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22例;合并左主干病变3例.指引导管均成功通过桡动脉,到达靶冠状动脉开口,完成介入治疗后撤出指引导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无桡动脉闭塞.结论 采用无鞘技术经桡动脉行7F普通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可行.

    作者:许天宝;陈林;胡文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痛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度到2015年度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利尿等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朵普利进行治疗,3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血流变学指标和TC、TG以及LDL-C等血脂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血流变学指标和TC、TG以及LDL-C等血脂参数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的临床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 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慢性心衰疗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单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量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在教育对象、可教育时机、教育内容上量化式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名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量化式)和对照组(传统宣教模式)各50名,分别采用上述的两种模式实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主动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冠心痛饮食的自我效能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量化式护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受教育对象知、信、行改变统一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宣教模式.

    作者:谢宝缘;许雅婷;黄龙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近期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50例.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敌对、精神性评分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较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和82.0%,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主要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心理问题,针对以上心理问题给与其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刘伟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尼可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辅酶Q10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抗心肌缺血+抗心衰),研究组在常规抗心肌缺血+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辅酶Q10.记录两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LVEDD、NT-proBNP)、心功能分级(NYHA)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LVEF、LVEDD、NT-proBNP等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LVEF、LVEDD、NT-proBNP等指标均较之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研究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对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尼可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传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对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为后期临床癫痫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收入的癫痫患者78例,对每位患者分发调查问卷,对照量表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分,汇总整理临床观察资料.结果 影响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因素为婚姻状况、情绪障碍、发作频率、病程、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等;其中婚姻状况、情绪障碍、文化程度以及病程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结论 婚姻状况、情绪障碍、文化程度以及病程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相关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患者病情复发率,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莫洪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缺血后处理在重症心脏瓣膜患者中的心肺保护作用

    目的 分析研究缺血后处理对于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病人的心肺保护的功能.方法 选择在2014年9月到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的62名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病人在实施常规手术后,为病人提供缺血后处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在进行手术后的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以其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观察组病人在进行手术后,其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病人对比,观察组病人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病人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病人要短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的病人进行缺血后处理,可以有效的缓解病人心脏缺血再进行灌注时发生损伤,这对于实施手术治疗后的病人,能够保护其心肺.

    作者:陈德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将其归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并将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7月间收治,经过不同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97.5%相比对照组77.5%而言,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的LVEF和LVEDD比较发现,在治疗前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异,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因此值得我们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使用.

    作者:丁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