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碧霞
目的 探讨分析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压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纽,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循症护理方法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方小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3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测定其血压水平,脉压指数(PPI),测定体重指数及体表面积,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PP与PPI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VMI与各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分析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高PPI组和低PPI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LVMI、SBP、DBP、年龄、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H组与非LVH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SBP、PP、PPI、高血压病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MI与年龄、病程、SBP、PP、PPI呈正相关,随其增加而显著增大.结论 患者的年龄、病程、SBP、PP、PPI均为LVMI的危险因素,LVMI与PPI呈正相关,随其增加而显著增大.
作者:李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患者实际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发现,有70例患者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对病情改善情况较为显著,其中显效5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7.1%.结论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例如: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不仅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治疗不断推广.
作者:潘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桡动脉无鞘技术进行普通7F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入选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普通6F桡动脉鞘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后再沿造影导管送入长260cm,直径0.035英寸普通J型导丝至升主动脉;撤出造影导管和桡动脉鞘,保留260cm的长导丝在桡动脉内.往100cm长的7F指引导管内送入110cm长的6F猪尾巴导管,猪尾巴管头端突出于指引导管头端外形成组件;沿着260cm的导引导丝,将导管组件通过皮肤切口送入桡动脉,保留导丝调整指引导管到靶病变冠脉口.结果 30例单支血管病变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22例;合并左主干病变3例.指引导管均成功通过桡动脉,到达靶冠状动脉开口,完成介入治疗后撤出指引导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无桡动脉闭塞.结论 采用无鞘技术经桡动脉行7F普通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可行.
作者:许天宝;陈林;胡文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8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8.47,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LVEF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均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作者:周婵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痨药引起的重症药疹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回顾总结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一般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皮肤粘膜护理、眼部护理、二便护理、用药护理、坠床及跌倒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做好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皮肤及粘膜护理,有效的治疗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是本病护理的关键.
作者:何银珠;王保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将其归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并将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7月间收治,经过不同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97.5%相比对照组77.5%而言,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的LVEF和LVEDD比较发现,在治疗前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异,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因此值得我们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使用.
作者:丁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 根据入院顺序将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顺次编号,并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偶数者纳入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仅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加速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廖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在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护理,对比用药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护理干预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较之于护理前均显著降低,数据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进行用药护理干预前,患者遵医行为不高,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较之于护理前有显著增强,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对其的用药护理,可培养患者正确的用药观念,提高其遵医行为,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在临床上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PCI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在我院接受PCI手术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餐后两小时血糖、体重指数、血压和空腹血糖达标率进行比较,实践证明,观察组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症状患者5例,不良反应率为13.5%,观察组出现不良症状的患者2例,不良反应率为5.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CI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良反应比较少,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骨外科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及药敏特点,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加强外科手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录的332份送检伤口分泌物样本,对分泌物细菌培养、细菌种类、药敏实验等进行分析对比,掌握手术伤口送检样本的菌类情况,对药敏分析给予相应的指导.结果 本次332例份样本,187份检测结果显示阳性,阳性率56.33%;具体统计显示,主要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鲍曼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溶血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10种,其它细菌13种,本次研究10种占有比较多的菌株为对象.结论 骨外科伤口分泌物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伤口感染的主要菌种,对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阶段,必须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控制,通过无菌操作、预防性护理等,可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耐药性监测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蒋强;蒙瑜;周永;龚兴旺;李铭;黎莉;王天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全部患者中老年组患者发生各类心律失常的几率均显著优于中年组,全部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高发时间为凌晨(00:00)至上午(8:00)这一时间段.结论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h动态心电图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杨宏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的一种.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及早恢复.早期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或术后出血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残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文正;石德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V 、CI、CO、CF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定量检测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肌钙蛋白I、CK-MB水平等指标.结果 分别于胸痛发作0~6h、12h、24h检测肌钙蛋白I、CK-MB,发现观察组两种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联合CK-MB检测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结论 CK-MB和肌钙蛋白I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标,有利于临床医师迅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比较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检测结果,对其诊断结果以及冠状病变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40例,漏诊10例,诊断符合率为80%(40/50),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动态心电图诊断重度狭窄的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的诊断阳性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单质病变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阳性率逐渐攀升,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的ST段的抬高和压低程度、持续时间、次数与冠状病变存在一定的相关度,动态心电图无创无痛、可长期监测和使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德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出院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肝病科收治的经治疗好转达到出院标准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内容对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出院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赵枝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痛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度到2015年度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利尿等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朵普利进行治疗,3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血流变学指标和TC、TG以及LDL-C等血脂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血流变学指标和TC、TG以及LDL-C等血脂参数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的临床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 培朵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慢性心衰疗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单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9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护理后患者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分析.结果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SAS)、焦虑自评量(SDS)值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生活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极大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
作者:鲁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80例采用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所有患者1年期间定期进行随访程控,总结所有患者1年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有2例患者出现心室电极脱住,有1例患者出现心房电极脱位,有2例患者术后1小时候发现囊袋血肿,采用第二次手术彻底止血.随访发现有1例患者出现起搏器突然失效,有13例患者出现起搏器心动过速,均经起搏器自动识别后终止.且患者出后心房、心室电极导线阈值、阻抗、感知敏感度变化较小.结论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的头晕、心悸等情况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尹平;叶昌伦;蒙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