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发
目的 总结桡动脉无鞘技术进行普通7F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入选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普通6F桡动脉鞘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后再沿造影导管送入长260cm,直径0.035英寸普通J型导丝至升主动脉;撤出造影导管和桡动脉鞘,保留260cm的长导丝在桡动脉内.往100cm长的7F指引导管内送入110cm长的6F猪尾巴导管,猪尾巴管头端突出于指引导管头端外形成组件;沿着260cm的导引导丝,将导管组件通过皮肤切口送入桡动脉,保留导丝调整指引导管到靶病变冠脉口.结果 30例单支血管病变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22例;合并左主干病变3例.指引导管均成功通过桡动脉,到达靶冠状动脉开口,完成介入治疗后撤出指引导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无桡动脉闭塞.结论 采用无鞘技术经桡动脉行7F普通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可行.
作者:许天宝;陈林;胡文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8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8.47,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LVEF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均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作者:周婵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比较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检测结果,对其诊断结果以及冠状病变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40例,漏诊10例,诊断符合率为80%(40/50),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动态心电图诊断重度狭窄的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的诊断阳性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单质病变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阳性率逐渐攀升,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的ST段的抬高和压低程度、持续时间、次数与冠状病变存在一定的相关度,动态心电图无创无痛、可长期监测和使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德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研究缺血后处理对于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病人的心肺保护的功能.方法 选择在2014年9月到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的62名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病人在实施常规手术后,为病人提供缺血后处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在进行手术后的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以其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观察组病人在进行手术后,其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病人对比,观察组病人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病人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病人要短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患有重症心脏瓣膜的病人进行缺血后处理,可以有效的缓解病人心脏缺血再进行灌注时发生损伤,这对于实施手术治疗后的病人,能够保护其心肺.
作者:陈德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为后期临床癫痫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收入的癫痫患者78例,对每位患者分发调查问卷,对照量表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分,汇总整理临床观察资料.结果 影响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因素为婚姻状况、情绪障碍、发作频率、病程、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等;其中婚姻状况、情绪障碍、文化程度以及病程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结论 婚姻状况、情绪障碍、文化程度以及病程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相关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患者病情复发率,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莫洪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是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4.7+2.6)d少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9.9±2.7)d,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0.0%,且研究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76.7%,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吴满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方面的鉴别诊断价值,为甲状腺肿瘤分析与研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录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50例,良性组(良性肿瘤)、恶性组(恶性肿瘤);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病症检查,对2组患者的确诊率、误诊率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本次良性组确诊49例,确诊率98%,误诊1例,误诊率2%;恶性组确诊48例,确诊率96%,误诊2例,误诊率4%;两组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位置、大小、穿刺等可明确诊断;本次在超声诊断下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5%,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对良性与恶性肿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
作者:李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一般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一般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试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一般组患者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一般组患者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7%和94.9%,与一般组患者的23.1%和76.9%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张彩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7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入院当日首先进行服药依从性的问卷调查,了解其服药依从性,依从性高的患者不列入研究范围.然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作为对照组,进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作为干预组.结果 干预组患者舒张压水平(92.6±4.2)mmHg,收缩压水平(132.5±10.5)mm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水平(101.8±6.9)mmHg,收缩压水平(141.8±15.3)mmHg,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有效率分别为89.7%、51.3%,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有利于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熊成霞;陈艳;安慧;杜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 根据入院顺序将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顺次编号,并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偶数者纳入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仅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加速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廖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PCI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在我院接受PCI手术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餐后两小时血糖、体重指数、血压和空腹血糖达标率进行比较,实践证明,观察组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症状患者5例,不良反应率为13.5%,观察组出现不良症状的患者2例,不良反应率为5.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CI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良反应比较少,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骨外科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及药敏特点,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加强外科手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录的332份送检伤口分泌物样本,对分泌物细菌培养、细菌种类、药敏实验等进行分析对比,掌握手术伤口送检样本的菌类情况,对药敏分析给予相应的指导.结果 本次332例份样本,187份检测结果显示阳性,阳性率56.33%;具体统计显示,主要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鲍曼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溶血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10种,其它细菌13种,本次研究10种占有比较多的菌株为对象.结论 骨外科伤口分泌物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伤口感染的主要菌种,对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阶段,必须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控制,通过无菌操作、预防性护理等,可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耐药性监测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蒋强;蒙瑜;周永;龚兴旺;李铭;黎莉;王天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保证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血液透析室2013年3月-2015年8月发生的100例院内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临床资料分析和整理,显示危险因素包括易感因素、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重复使用仪器、环境因素、反复接受输血治疗、医疗垃圾.其中易感因素居于危险因素第一住.结论 目前血液透析室仍存在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实践中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实现血液透析室合理布局、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定相对应的血透室空气、水质监测等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提高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嫦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的一种.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及早恢复.早期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或术后出血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残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文正;石德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微创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照微创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血管介入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微创临床路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彭旭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将其归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并将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7月间收治,经过不同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97.5%相比对照组77.5%而言,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的LVEF和LVEDD比较发现,在治疗前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异,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因此值得我们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使用.
作者:丁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小儿心肌炎患者运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小儿心肌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运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变化情况,包括LDH、CK、CK-MB、肌钙蛋白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几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LDH、CK、CK-MB、肌钙蛋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心肌炎患者运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情况,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马培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6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然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增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在经过抗凝治疗后,心功能会有明显的改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建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应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行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出院2个月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8%和84.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满意度.
作者:袁春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研究美托洛尔以及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效果,探讨将两种药物联合对患有冠心痛心律失常病人的疗效.方法 抽选本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有冠心痛心律失常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为对照组病人提供美托洛尔实施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添加苓桂术甘汤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在24小时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病人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24小时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等出现几率对比,观察组的发生次数要低于对照组病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美托洛尔联合苓桂术甘汤应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能提升其治疗有效率,减少病人的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向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