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用MECT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28,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盐酸氟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MECT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抑郁值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METC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杜卫涛;万小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用药错误的成因及防范策略,降低临床用药错误的发生概率.方法 根据医院用药错误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用药错误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一定程度增加医疗成本,对医院的信誉产生不利影响;医生处方、护士给药、药师调配、患者服药等错误是导致用药错误的主要成因.结论 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策略可减少和避免医院用药错误的发生,能够保证患者的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作者:杨逢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卡在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同一年不同月份的不同患者,其中1月到6月之间未应用护理标识卡的病人作为要对比的组,而选取多例7月到12月应用了护理标示卡的病人作为观察组.除此之外,还要选取都参与了上述两组的几十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来将上述两组不同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士在使用护标识卡前后的评价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多数研究数据发现,那些没有使用护理标识卡的病人发生疾病的概率十分低,比没有使用标识卡的少百分之二十多.另外,对于满意度的调查,差距更大.使用标示卡后的满意度为95.65%,高于未使用标示卡56.25%.结论:通过多方数据显示表明:在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使用标识卡可以降低病人的疾病发生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韩聃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怀孕早期所采取的终止妊娠的补救措施,也是大多数育龄期女性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但它不能作为常规的节育方法.近年来人工流产的人数逐渐增加,其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十余种,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作为妇产科医生,如何防治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尤为重要.因此,人工流产手术后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官贵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等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常见临床表现构成情况:乏力高,脾大次之、黄疸第三.本组患者CGT,ALP,ALT,AST,TBil和G指标水平均超出正常范围.免疫学指标阳性率:AMA阳性率高,其次为ANA.结论:女性PBC发病率高于男性,肝功能指标水平及免疫学指标阳性率升高明显.
作者: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脑膜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8例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39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量评分(25.52±5.24)分和抑郁量评分(23.38±5.4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量评分(33.38±7.28)分和抑郁量评分(32.56±6.68)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膜炎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疾病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有着极大的帮助,值得推广.
作者:唐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肝病作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具有治疗时间较长、费用重的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压力,致使在治疗中情绪低落、焦躁,难以较好的配合治疗,治疗效果一直不大理想,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肝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各种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总结出个性化心理护理,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孙占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自身行为改变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身行为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负面情绪的消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以及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及负面情绪,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协同护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年肾内科收治的患者160例,并将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明显要高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并且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患者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应用到肾内科护理当中,不仅可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还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生活的信心,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进程,重症监护医学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越来越多,例如大量的抗生素,糖皮质类激素的使用,使得肺部真菌感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由于肺部真菌感染造成患者死亡的概率明显上升,所以必须重视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疾苦,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然后就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方式以及具体的治疗对策.
作者:王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按照是否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2个月后行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术后2周即给予康复训练,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康复训练1个月后运动功能良好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O5.实验组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有例患者出现并发症,P<0.O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个体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个体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佳;原永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8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治疗恢复情况.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均得显著提升.在观察组患者中,94.74%的患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92.11%的患者对于健康知识有着良好的掌握,97.37%的患者能够做到自我管理.而在对照组患者中,78.95%的患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81.58%的患者对于健康知识有着良好的掌握,81.58%的患者能够做到自我管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73.19±4.82)分>(63.22±4.65)分]、Fugl-Meyer评分[(75.61±4.50)分>(64.52±4.61)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对其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陈姗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治疗的集束化护理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分析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观察组为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乳酸,肠道功能障碍分数以及APACHE II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就改善情况而言,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于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能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加速胃肠道生理功能恢复,避免胃肠道功能障碍,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焦荟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疼痛在糖尿病风险管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成立品管圈活动期间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的实验组,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未成立品管圈活动期间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常规组,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胰岛素保、末梢血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对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帮助.
作者:丁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内科护理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高校护理学系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模式教学.对比内科护理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内科护理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提高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考试成绩,使其综合能力获得提升,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作者:侯慧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7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34例和与对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8%和27.27%,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确切,具有术中用时及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肖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在急诊患者群体中应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的价值,为急诊群体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急诊室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疾病患者,根据管理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比2组急诊患者就诊安排、接诊、协诊、输液巡视、指导用药满意度以及分流等待时间、检查结果回示时间、专科医师访视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指标满意度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流等待、检查结果回示、专科医师访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具有推行价值.
作者:王贝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银离子敷料在糖尿病足感染伤口中的护理与效果.方法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组感染患者82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糖尿病足感染伤口的治疗都采用银离子敷料治疗的方式,另外,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疮面恢复时间(14.17±4.79)d明显比对照组(18.83±6.12)d短;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组感染伤口的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小儿腹泻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的纳入范畴为在此期间就诊于我院的82例腹泻小儿,根据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常规护理方案的对照组与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观察组,对比两种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在止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在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护理工作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轶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结果差异.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200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统计并对比三种方式八项参数的均值.结果:血常规检验结果中八项参数通过统计分析计算之后,动脉血和静脉血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数据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标准(P>0.05).末梢血和静脉血相比,WBC、RBC、Hct、PLT、Hb的检验结果相对于静脉血均存在明显的下降,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末梢血的CV值相对于静脉血与动脉血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结果差异明显,静脉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当中具备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临床中血常规常用检验方式,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王永昌 刊期: 2018年第06期